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妇科的常见,多发病。我院于1989-1994年12月对150例内异症进行治疗,其中对病情较重伴有盆腔包块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配合丹那唑治疗127例,对病情较轻单用丹那唑治疗23例。现有50例随访资料完整,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最小年龄21岁,最大53岁,平均年龄33.6岁。发病最多年龄为30-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它部位.该病在过去属于少见病,且由于其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又没有较好的确诊方法,故常造成误诊,常在久治不愈时才考虑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又因为该病病程长,而且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70年代以来,随着腹腔镜的问世与应用,该病的阳性诊断率明显提高,使该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成为常见病.经过调查统计,绝大多数的患者,发病与妇科宫腔手术操作有关,因此,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预防乃是降低该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腔内表面以外的部位生长 ,约占生殖年龄妇女的 5~ 2 0 %。本病患者在不孕症中占 2 5~ 4 0 %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避孕人群的不断增加 ,该病发生率明显在上升。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 ,应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剧烈、肛门坠胀、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不孕等症状。  笔者近年来自拟脱膜汤对此症加减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现推如下 :  方剂组成 :人参 10g、黄芪 30g、灸术 10g、茯苓 10g、归尾全 10g、赤芍 10g、白芍 15g、生地黄6g…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5,(30):48-49
目的:观察及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孕三烯酮治疗组)41例和观察组(米非司酮治疗组)41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r-AFS分期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及其受体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疾病发生中的相关血液指标具有更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阴道出血1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2003-01-01-2009-12-31日我院门诊及住院1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分析.结果:184例患者中,宫颈糜烂、宫颈炎40例,占21.74%;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占17.39%;子宫肌瘤24例,占13.04%;宫颈息肉21例,占11.41%;子宫内膜癌20例,占10.87%;子宫颈癌16例,占8.70%;子宫内膜炎12例,占6.52%;阴道炎8例,占4.35%;子宫内膜息肉4例,占2.17%;子宫肉瘤3例,占1.63%;急性输卵管积液2例,占1.09%;卵巢癌2例,占1.09%.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其次是生殖系统良性疾病,最后是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阴道出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泰州市中医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共58例,分为两组:常规开腹+口服内美通组21例;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组37例,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效果、术后妊娠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GnRH-a组的有效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开腹+内美通组,且复发率较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GnRH-a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妊娠率,减低复发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51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肉瘤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进行统计,了解其预后有关的因素,为提高子宫肉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临床资料.[HTH]方法:对1998年4月-2005年11月之间我院手术的51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等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1例病例中术前共确诊21例,其中MMMT确诊9例,术前确诊率较高,(P<0.05).各组织学类型间的术前诊刮确诊率无差别(P>0.05).51例子宫肉瘤患者I期28例(55.0%)、II期9例(17.6%)、III期10例(196%)、IV期4例(7.8%),各个组织学类型在各个手术病理分期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率为90.6%(48/53).3年生存率为74.5%,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跨度大,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总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 ,种类较多 ,临床上多数可引起痛经、不孕等诸多症状。现对我院 4 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活检做回顾性分析 ,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与体会。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2 .1~ 2 0 0 1.12月子宫内膜异位切除之标本 4 98例 ,常规 10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临床资料由病理申请单及询问病史所得。2 结果2 .1 临床资料  4 98例子宫内膜异位中 ,312例异位至子宫体 ,16 9例异位至卵巢 ,6例异位至宫颈 ,异位至输卵管、盆腔淋巴结、子宫韧带各 2例 ,异位至腹部手术后疤痕、肛门旁皮肤、脐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了解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CD3~ 、CD4~ 、CD8~ 细胞水平,并取同龄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1)手术前与正常妇女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CD8~ 细胞比例升高,CD4~ 细胞比例和CD4~ /CD8~ 比值下降;(2)手术后病人CD8~ 细胞逐渐回降,而CD4~ 细胞和CD4~ /CD8~ 比值呈现回升趋势。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这种异常可在手术治疗后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并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86例,同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既可以明确诊断,又能够定位取活检送病理,根据病理结果或病情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于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这样既可以治疗彻底,又可以保留完整的子宫,根据年龄及激素水平给予适当的激素治疗既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又可以防止恶变.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准确率高、创伤小,并能同时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林明 《考试周刊》2015,(19):139-14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8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63.5%,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42例,总有效率79.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提高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诱因,探讨其诊刮病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院接治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致患者围绝经期发生子宫出血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诊刮治疗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的52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中,有41例患者属于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78.85%,有11例属于分期和增生期子宫内膜改变,占21.15%(其中,5例属于单纯性增生,4例属于复杂性增生,2例属于不典型增生).结论:在围绝经期诱发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增生,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的重要因素,而有效诊断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方法是诊刮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院对子宫切除患者采取术前三日内护理疗法效果满意。现取1993年以来100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年龄35岁,65岁。子宫肌瘤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子宫内膜癌及绒癌各5例,恶性葡萄胎1例。子宫全切除69例,子宫次全切除24例,子宫次广泛切除7例。 术前准备 除术前心理护理外,均于术前三日行会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盆腔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常认为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凝固性增高是促使本病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该病常在手术后第 2周内发病[1] .我院近 6年来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共 13例 ,现就其有关治疗及预防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子宫切除手术 15 39例 ,术后并发DVT13例(0 8% ) :本组年龄 4 5~ 76岁 ,平均 5 5 6岁 ;体重 5 1~ 75Kg ,平均体重 6 5 2Kg ;原发病为子宫肌瘤 10例、子宫内膜癌 1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腺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时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作用.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前后的血清EmAb的OD值.结果:治疗30天后EmAb的P/N值为2.43±0.11,60天后为P/N值1.71±0.09,90天后P/N值为1.65±0.08,均高于治疗前(2.65±0.13).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P/N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结核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对6年来两院诊断子宫内膜结核的13例病人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13例均为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常被忽略,对伴有月经异常的病人应考虑做宫腔镜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结论:子宫内膜结核是女性生殖器结核中的主要部位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诊断和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6 0岁以上老年急性阑尾炎 75例 .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阑尾穿孔 2 6例占 34 7% ,坏疽性阑尾炎 2 3例占 30 6 % ,化脓性阑尾炎 2 1例占 2 8% ,单纯性阑尾炎 5例占 6 7% ,术后并发症 2 6例占 34 6 % .结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早期手术 ,术前应充分准备 ,年龄不是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1~2005.1月间收治的39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①39例患者中,Ⅲ期25例(64.1%),Ⅳb期14例(35.9%);手术治疗35例,单纯放疗3例,单独孕激素治疗1例;5年生存率21.8%.结论: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Ⅳ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以不限于40岁以上,发病年龄比过去年轻化,而且此病常和月经不调及痛经并存,我院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效果,现就治疗的完整病例102例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报告的102例患者都是在找院门诊妇科就诊月经不调时发现同时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其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