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廖一中、李德征、张璇如等同志编著的《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1983年重印)是近年来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新收获,这部专著的特点是把义和团运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史》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这种肯定并不是浮泛的溢美,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1.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来看.著者指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着重论述了几个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为主要形成的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2.
一十九世紀末,世界已经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完毕,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就成了他们最“理想的黄金国”,帝国主义列强企图把中国瓜分豆剖,变成他们共同宰割的殖民地。1895年甲午中日战爭结束以后,这种侵略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来,强行划分“势力范围”,夺取“租借地”,修筑铁路,开办工厂……,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淪为殖民地的深重危机之中。就在这时,中国人民为了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在义和团的旗帜下,爆发了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发展起来。由于刽子手袁世凱和帝国主义的疯狂镇压,1900年初,山东的义和团向直隶省(今河北省)发展,并迅速地在天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于东北遭受帝国主义特别是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尤为深重,1900年春,在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的推动下,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先后以义和团、忠义军、六合拳为中坚,前赴后继,誓死如归,对帝国主义和腐败卖国的清政府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4.
一九○○年爆发的震动世界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争发展的高峰,也是近代中国第二次革命高潮。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与近代思想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它尤其给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以深刻的影响。这场运动使国人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列强、清朝统治的反动本质,使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看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反抗力量,认识到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关系,生动地体现了救亡与启蒙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言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烈火迅速燃遍中国大地。辽宁(时称奉天)境内是义和团主要的活动地区之一。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沙皇俄国对辽宁地区的掠夺,是辽宁境内义和团兴起的重要原因。这一点,连沙俄侵华重要头目维特也供认:义和团运动在辽宁的爆发是“起源于我们夺占关东半岛”(关东半岛即辽东半岛)。  相似文献   

7.
八十多年前,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民族的独立,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直隶义和团是当时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先锋和主力,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相似文献   

8.
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或“西太后”。她在八国联军之役逃亡西安时期的罪行,虽是她四十八年统治期间的一个片断,然而,却是她一生的罪恶史中最为黑暗的一页。敲骨吸髓的盘剥,骄奢淫逸的生活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一八九九年爆发了以反帝为主要目标的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一九○○年,日、俄、美、英、法、德、奥、意八个帝国主义国家,悍然发动了对中国又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重点掌握:1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原因:1)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使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目益尖锐。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长。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3)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下,一些先进分子已开始按照俄国革命的榜样,动员工农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以上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述本课,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争夺霸权和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化而爆发的一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战争的根源。然而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各国人民革命运动普遍高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相似文献   

1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的章、讲话、演讲中,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的罪行,全面分析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及失败的教训,既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质和革命精神,又事实求是地指出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我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我国近代史是以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为主潮之一的。从此开始的我国近代文学,也以表现这一伟大斗争为主要内容。随着列强对我国侵略、瓜分日益加剧,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不断高涨,反侵略爱国文学也蓬勃发展。而最早开创这一诗歌主题的是吴兆骞。吴北骞所写作的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诗篇,是反映十七世纪中叶,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清王朝和  相似文献   

13.
一九○○年六月,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瓜分一个中央政权已趋于瓦解的孤弱的中国。但是,最后瓜分并没有成为事实。结果是帝国主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维持了中国表面上的独立和完整,维持了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过去许多论者以义和团对帝国主义打击的沉重来说明全部原因。诚然,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笔者认为,对帝国主义列强在此时期内的对华政策进行具体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这个结局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列强各国的不同对华政策。一八四○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涌向这个尚未被分割的广袤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列强对湖南的经济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午战争以后,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冲击下,帝国主义列强越来越把经济掠夺作为对中国侵略的重要手段来使用。湖南土地肥美,矿藏丰盈,久为列强所垂涎,是它们进行经济渗透的主要目标之一。英国捷足先登,日、美、法、德等国接踵而至,它们在湘省境内展开角逐,给近代湖南人民带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析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面对帝国主义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的抗击。通过该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演示法、读解法、讲述法等。教具投影仪。程序师生活动意图导入教师提问: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这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所说的?(学生答出:谭嗣同刑场就义前讲的话)教师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可以看出,资产阶级维新派也无力挽救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继之而起的是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外国侵略者的魔爪便伸进了中国,特别是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妄图瓜分和灭亡中国。面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儒法两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鸦片战争时期的法家魏源,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对以穆彰阿、琦善为代表的儒家投降派的军事路线进行了深刻批判。研究鸦片战争时期两种军事思想的斗争,对于我们认清林彪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极右实质,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这段历史,包括的内容多,涉及的面广。尤其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纷繁,头绪杂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抓住关键,着重掌握这样几个问题。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也是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第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保全主义”的口号下,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对中国进行更激烈的争夺。帝国主义各国不仅通过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还把权力伸到中国的内政、外交、财政、金融、交通、工矿、文化教育乃至军事国防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要求加快资本输出,重新分割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强问出现激烈的争夺,以至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中,对铁路权的抢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六十周年。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革命运动的高潮。这次运动给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在中国反帝革命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