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力 《声屏世界》2010,(3):25-26
叫好就是叫座,叫座就是叫好,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可“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一旦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以从现象中拨云见日、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刘永汉 《新闻三昧》2001,(11):50-51
纵观眼下的各种策划式报道,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的,其实并不多。凝结策划人诸多心血的新闻作品,经常是“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窘状?笔者以为有以下两种原因。造成“叫好不叫座”的,主要是策划人过于强调选题的严肃和高雅,过于看重出场人物的  相似文献   

5.
余榴艳 《新闻世界》2008,(11):72-73
当充斥荧屏的电视谈话节目叫好不叫座或叫座不叫好的同时,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却持续6年多既叫好又叫座。因此,笔者从栏目定位、叙事风格、主持特色三个方面,解析了《鲁豫有约》的故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潘建中 《中国记者》2012,(11):21-22
主题报道是不是就是遵旨听令的命题作文?主题报道是不是只报喜不报忧?一些主题报道为何"叫好不叫座"?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道必做的大菜,能不能同时做成美味可口的大众菜,这是一个难解而必解之题。一位既是一线指挥者又是实际操作者的传媒人的思考或许更具实际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12,(1):59-59
黄保才在2011年第7期《新闻实践》中撰文道,面对重大主题报道.一些媒体仅满足于“图解式”“脸谱化”的简单机械报道方式.以致报道开掘不深、立意不高,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主题先行。重大主题报道应突出主题,但并不等于“主题先行”。那种以“成就报道”来代替“建设性”报道的做法.既不符合当地实际,也可能将新闻亮点湮没在“假大空”报道里了.  相似文献   

8.
一部电影,若老百姓爱看,上座率很高,就“叫座”;若获专家好评,是“叫好”.一般地说,“叫座”与“叫好”是统一的,但也有这样的现象:百姓叫好的,评价并不一定高;评价高的,老百姓不一定爱看.在新闻报道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要使新闻报道既“叫好”又“叫座”,就必须找好上边的精神和群众脉搏的结合点,即选好坐标点,写出领导和百姓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是党委机关报报道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改进经济报道,引起读者对经济报道的关注?近年来很多新闻单位创造了一些新鲜经验,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报道中,特别是地方报纸的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编辑部认为很不错的策划,受众却反应冷淡;有些内部评价很高的宣传,读者只不过“看报看题”,很少去细细品味;就连个别受到奖励的稿件,受众阅读率也并不高。这种现象有点像某些戏剧,获了奖,却卖不出票。戏剧卖不出票就演不了,而报纸的宣传,无法立马检验某篇稿子的阅读率,这就给一些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0.
收视率与节目品质之间存在明显错位:“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是什么导致了受众与专家对节目产生不同评价这种错位?本文从受众心理学出发,依据大量收视数据、满意度评价和电视媒体实践.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收视率与节目品质错位的根源。文章观点新颖,富于开创性,论述充分周密,行文条理畅达,对媒体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新闻传播》2010,(8):81-81,84
纵观全国.广播音乐频率目前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收听率高但市场运作比不上交通频率、经济频率等,因为音乐频率注重音乐欣赏性,从分类的角度来说满足了广大听众的收听需求。却不能有太多资讯和实用性的内容,而导致市场运作受到一定的限制,放眼世界,有很多优秀的媒体经验说明了音乐广播既可以保持音乐性.  相似文献   

12.
林峰 《记者摇篮》2010,(4):56-57
电视节目的质量评价是电视实践中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由于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因此不能够对电视节目用量化式的工厂产品质量评价来评判质量的高低优劣。同时,笔者对完全依赖用收视率调查来评价节目质量的办法也持怀疑态度,因为业内人士都清楚,“叫好的东西不一定叫座儿、叫座儿的东西不一定叫好”是做电视的人普遍经历过的窘境。  相似文献   

13.
俞丽丽 《今传媒》2010,18(10):43-44
随着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在中国迅速发展,经营情况却叫好不叫座,人气很旺,盈利不容乐观。SNS网站的经营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何突破,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即是从SNS网站与游戏植入式广告融合的角度,对二者未来双赢模式的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动作中超常规发挥,叫好又叫座才是双赢定势。——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常用“叫好不叫座”来形容大报,南方日报也曾面临这样的窘境。南方日报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主报和“旗舰”媒体,其发行量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机关报中高居第一,但在报业发展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广州地区,报纸广告收入长期徘徊不前,始终是南方报人的一块心病,叫好不叫座的阴影挥之不去。因此,南方日报毅然决然地加大加快迈向市场化步伐:从2002年8月6日以来,该报依据“高度决定影响力”的核心理念,经过六次改版,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国家倡导发展节能建筑,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进展缓慢,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更代表着社群经济。在自媒体营销大潮中,知识型社群品牌"罗辑思维"在同行和用户中叫好又叫座,它独特的营销模式值得其他自媒体学习和借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罗辑思维"面临着威胁和挑战,需要巩固核心竞争力才能长久运营。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分析,事件性新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离实际、生活、群众近。有人以为,深度报道和事件性新闻,二者难以兼顾。其实,深度报道也可以反映事件性新闻,是实现新闻作品叫好又叫座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科普节目近几年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节目收视率并不高,叫好而不叫座,普遍而不普及.  相似文献   

20.
徐艳 《新闻实践》2012,(10):65-65
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党刊的重头戏,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再到创先争优之江先锋行动,近年来,浙江党建好戏连台,组织工作开放透明,给新闻宣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报道空间。如何在同质竞争中扬长避短,考量着编辑部的策划和整合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