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型范畴观是一种在语言研究中有深远影响力的概念构建模式。本文选取道歉言语行为为研究内容,旨在把握道歉言语行为的原型范畴特点,将原型范畴观运用于对言语行为的实际探索中。  相似文献   

2.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指令类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委婉的指令言语行为是一种言语行为转喻。该文试从范畴化角度分析指令类言语行为,发现各种指令言语行为构成了一个边界模糊的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员具有不同的原型等级,指令脚本的核心部分是指令事件范畴的原型成员。  相似文献   

4.
言语反讽是一种语言认知现象,体现话语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的差异。原型理论对解读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阐释作用。言语反讽是基于原型的范畴,若言语满足具有一定条件的反讽环境即构成反讽原型,则言语反讽范畴中的成员根据它们与反讽原型的相似程度判断其反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形成机制,首先将阐述原型范畴理论,按照《老友记》的言语幽默特点把其分成三类,然后用认知语言学里的原型范畴理论来分析三个不同类别的言语幽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雷玉兰 《海外英语》2013,(23):42-44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了解认知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大学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拟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实际价值,文中指出,积极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将为英语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孔莎 《考试周刊》2008,(2):160-161
对多义词的研究由来已久,而近二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我们对词语多义性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心理学中的范畴原型理论被引入认知语言学来解释义项之间的关系.语义范畴被纳入原型范畴,其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被认为是语义范畴最具代表性的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认知的,也是语言符号最早获得的义项."原型转换"和"原型分裂"又是多义词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钟立娜 《海外英语》2020,(7):244-245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是一个范畴中各成员的基础,词汇语义是系统的,多义词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该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学习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大学英语一词多义词汇的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原型理论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由Rosch(罗茨)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是原型是一个范畴的典型代表,其他成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足,该理论现已广泛应用于语言研究之中。下文将从原型理论的角度,试探析在口译活动中,口译员如何采取"次原型"词策略,来实现在原型范畴脱口而出之际的"自我更正",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倩 《考试周刊》2014,(50):89-90
英语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为多义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并提出其对一词多义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特定言语行为意图与特定言语行为条件构成特定言语行为类型,每个言语行为类型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原型。但某类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其构成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带来了原型的变化,产生原型变体。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其他言语行为如问候、道歉、拒绝等的研究,国内外对批评言语行为的探讨较少。作为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言语行为之一,教师的批评言语行为尤其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文章以“语篇补全测试”为工具,依据赛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论,讨论教师在批评言语行为中所采用的策略,并就各策略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批评策略的不同接受程度的基础上,提出选择恰当批评策略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探讨汉语语境中致歉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及其成因,是当今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主要基于Olshtain和Cohen的5个致歉语义公式,对汉语语境中男女致歉言语策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发现两性在致歉策略的运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女性比男性使用较多致歉策略。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可从男女生活的亚文化环境及面子的角度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有个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电视传媒正产生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话语“模板效应”。它与仿拟、引用等辞格有所不同,其心理基础在于交际双方对原型情境的体验,是一种话语与特殊语境效果之间的最佳关联。在实际运用中,话语“模板效应”能产生较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对男女大学生道歉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多种道歉策略,通常使用一个基本道歉策略和多个其他道歉策略;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的道歉策略,通常使用一个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改进言语行为能力。毫无疑问,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但显然语言理论不可能完全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词义引申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要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词义引申进行研究,但对词义引申在原型范畴理论层次上的研究不多。文章立足于原型范畴理论借助语料对词义引申进行浅析研究,并分析汉语中常见的四种词性在意义引申过程中发生词性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流行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变异是其创新性的体现。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拟通过原型范畴理论分析部分流行语的语义特点和结构,以期从新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