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小圆皮蠹Anthrenus verbasci Linnaeus在安徽1~2年发生一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4月下旬部分越冬幼虫化蛹、另一部分继续以幼虫形态存在直至再次越冬.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5月中下旬产卵,每雌产卵4~45粒,6月上中旬卵孵化,以幼虫为害昆虫标本和各种仓储物.常温下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期19.7天,幼虫期5~7个月(越冬期除外),蛹期13.8天,雌虫寿命为21.4天,雄虫寿命为16.3天.食料和温度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用1.5%甲敌粉放入标本盒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纹细蛾在河北翼东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15-18日;第一代5月23-28日;第二代6月22-7月2日;第三代7月20日-8月5日;第四代8月16日-9月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2584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4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53%。  相似文献   

3.
槭树绵粉蚧在甘肃庆阳地区1年发生1代,以3龄若虫越冬。以若虫和雌成虫吸食苹果树的叶片、嫩枝的汁液,在20年以上老果园内发生严重。采用诱集越冬虫态,铲除越冬场所,消灭越冬虫源,结合药剂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朽木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效果。朽木夜蛾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其幼虫第1代发生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发生下地7月上旬至8月中旬,越冬代发生于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幼虫共6龄。采用除虫菊洗衣粉(1:2)250倍液和苏芸金杆菌200倍液喷雾防治,杀虫效果达100%。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5.
枣桃六点天蛾年发生2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越冬代蛹翌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第1代成虫7月上旬羽化,7月中下旬为发生盛期。幼虫经6龄。4龄开始为暴食期。幼虫对枣叶利用率为47.55%,排粪率为37.4%。粪便含水量1~4龄占49.54%,5~6龄占55.56%。幼虫排粪共1335粒,共重4639mg。成虫趋光性强。  相似文献   

6.
2002—2007年,在贵州威宁县海拉、岔河、观风海、秀水等乡镇,实地调查云南木蠹象生活史及危害情况,并在秀水乡新民村15年生云南松飞播林内,观察成虫野外羽化、取食、飞翔、交尾、产卵等习性,基本掌握了云南木蠹象的危害情况、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野外放飞试验和林间观测,发现成虫可以飞行,最远飞行距离为97.4m,飞行高度6.0m,成虫在林内活动范围较大。对云南木蠹象的飞翔能力(高度和距离)、性成熟时间、寻偶交尾方式和过程的观察结果,为探索利用云南木蠹象性信息素提供了依据。同时,采用化学防治和人工清理虫源木对虫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咖啡木蠹蛾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在我省主要危害荔枝、龙眼、柑桔、茶树等果木。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危害荔枝的小枝条或嫩枝,蛀食木质部,切断了树枝的水分输导,造成枯枝。幼虫在树干里越冬,体长可达35毫米,呈粉红色,(封底图1),3~4月化蛹。4~5月羽化;雌雄交配后产卵于荔枝枝条的分叉或嫩枝处,卵期约半个月。  相似文献   

8.
枸杞负泥虫是药用植物枸杞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东省青州市1年发生5代,世代重叠,第5代成虫于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土活动.6月下旬~7月上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其幼虫的天敌目前仅发现一种寄生蝇.  相似文献   

9.
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rginis zheng et Mao在云南大理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产于土中的虫卵于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以幼虫蝗蝻越冬,蝗蝻5龄,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不欠即交配产卵,成虫子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继死亡。  相似文献   

10.
研究得出,这种新害虫属同翅目介壳虫科,对柳树的危害严重.该虫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柳树的树皮裂缝中越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树干喷雾防治该虫效果最佳,药后7d防效达最高值;其次是1%阿维虫清乳油2000倍液,二者虫口减退率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连续3年对商丘市区周围定点进行星天牛危害悬铃木习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记载了星天牛对2-5年生悬铃木的危害和幼虫在行道树悬铃木上的空间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城市使用综合配套防治技术是防治此虫效果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促织”:即蟋蟀。为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属昆虫。以卵在土中越冬。翌春,孵化为幼虫。蜕皮数次,入秋,羽化为成虫。蟋蟀称为“促织”。就是因为立秋后,此虫才盛为发生,“但闻四壁虫声唧唧”,似催促人们纺织,早作御寒之计。《诗经》云:“蟋蟀在堂,岁肇其暮”,“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促织之戏”:在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及游手好闲之徒,常利用雄性动物的争斗作为娱乐,并对其胜负进行赌博。如西班牙人的斗牛,马来亚等地的斗鸡即是。我国唐代好  相似文献   

13.
蝴蝶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蝴蝶的幼虫靠吃幼嫩的植物组织(如叶片、嫩茎等)为生,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如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就是十字花科蔬菜最危险的敌人。但幼虫蜕皮成蛹后,便不再危害农作物。待到羽化成蝶(成虫),其美丽的翅膀给世界增添了充满生机和梦幻的色彩,成为美丽的春天或初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这些美丽的使者四处采蜜,还起到了为虫媒植物传播花粉的作用,为大自然的兴旺、发达贡献了力量。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春明  相似文献   

14.
南美斑潜蝇发生危害的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斑潜蝇是从国外传入的一重要害虫,已在国内数省发生,并对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室内研究和野外调查,初步掌握了南美斑潜蝇在莱阳一带发生危害规律和各个虫态的危害特点,发现不同寄主植物被幼虫危害后的症状有差异,化蛹部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也不一样.成虫在6月中上旬有个日活动高峰期,为5:30~7:30.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观察和研究了黑缘红瓢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黑缘红瓢虫在本地区一年发生一次,以成虫在杂草,石缝中等处越冬,是朝鲜球坚蚧等多种蚧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主要分布在桃树,梅树等树上,对朝鲜球坚蚧等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黑缘红瓢虫主要以幼虫捕食猎物为主,成虫主要起繁殖和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16.
豫北棉区棉铃虫大发生原因主要有1.棉花种植方式多样化;2.小麦、玉米生产的发展;3.棉铃虫抗药性增强;4.冬暖春旱.5-6月份雨水均匀等,采用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配套技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7.
柿绒蚧以越冬代和第1代若虫为害新梢、柿叶、花蕾;第2至4代为害柿果。在安徽黄山1年发生4代,以2龄若虫固定在柿树树干、枝条和皮层的裂缝中,包藏在半透明的腊壳中越冬。该虫发生与全年候、食料、天敌等环境有关。在早春喷洒石硫合剂可有效地消灭越冬若虫。4月中旬用久效磷+敌敌畏+特效王800倍防效达80%。6月中旬用杀扑磷1000倍喷洒防效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是一个喜湿性昆虫.笔者观察分析了淮北麦区对该虫发生影响最大的是3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土壤湿度.此段时期5厘米土壤含水量低于20%,化蛹即受到抑制;低于15%便不能化蛹羽化,且能造成成虫虫体大量死亡。不同时段的低湿对该虫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中期低温会使化蛹进程中断,出现羽化双峰现象,后一峰的大小又取决于旱情出现和解除时间的早退,若早则大,反之则小.温度的高低也可影响化蛹羽化期的早迟。  相似文献   

19.
安徽金银花尺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银花尺蠖是近年来在金银花上发生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该虫在安徽地区1年发生3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下旬,9月下旬,常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对该虫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1 调查目的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 ,是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的一种害虫 ,农业部已将其列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进行严格管理。据滨州市农技站调查 ,全市受害西瓜面积达 36 5 0公顷 ,受害严重而枯死的达4 0 0公顷。为了分析造成危害的原因 ,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我校生物科技小组对我县四镇的西瓜 5 0公顷进行了调查研究。2 调查内容2 .1 形态特征 美洲斑潜蝇是变态性害虫 ,每个生育周期要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发育阶段。2 .1.1 卵 :椭圆形 ,乳白色 ,直径 0 .2~ 0 .3毫米。2 .1.2 幼虫 :浅黄色 ,蛆形 ,后气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