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外篇》,不仅是"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的杰出子论,也是"骋辞章于来世"的鸿篇巨制。此书的不少篇章具有设辞问答、铺陈夸饰、韵散配合、文多藻饰、取材广阔等特点,因而在文体上非常接近辞赋。葛洪在子书写作中对辞赋创作方法的吸收运用,不仅拓展了辞赋的应用范围,而且从文体上为子书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南北朝时期子论的再度繁荣,与葛洪等人在文体方面的尝试探索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晋唐以来,葛洪及其著述一直深受历代学人的关注.但因时代的局限、学术思想的制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葛洪及其著述的研究和评价,不仅体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表征,而且有不少领域和空间需要填补和拓展.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系统梳理葛洪研究史,对于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阈,开拓研究思路,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葛洪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有着多方面的贡献。他在《抱朴子·外篇》中提出了"宏邈淫艳"的辞赋观,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为陆机和刘勰架设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对此应给予高度评价。但是,葛洪毕竟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对他的辞赋观首先进行哲学探源,然后再进行文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葛洪和他的辞赋观给予客观、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自葛洪在道教史上的地位被认可以来,学界对于葛洪的“道家”著述《抱朴子内篇》的研究逐渐丰富,但还并未有专门梳理《抱朴子内篇》研究成果的文章出现。目前学界关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葛洪的仙道思想体系为核心展开。部分学者通过葛洪的生平及《抱朴子内篇》的成书流传情况,说明葛洪在道教思想史中的地位,更多的学者则通过对《抱朴子内篇》的理论、概念等研究,揭示葛洪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皇甫谧不仅在医学领域有卓越贡献,在史学领域也有突出的成就。他善于组织材料构建理论体系、采经传图纬及诸子杂书补史书之缺;他整理古史文献,包括历史地理的沿革演变,土地、人口的增减等,既保存了可贵的史料,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葛洪中年出世入道之前所作的《抱朴子.外篇》之中,包含有极丰富的法律思想内容。葛洪所主张的君执法权、德刑相济、刑为仁佐、重刑惩奸、罪刑相适等思想,不仅非常深刻,而且符合时代所需,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葛洪一方面认识到古代对后代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故而重视古代传统,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后世的雕饰华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故而提出了今胜于古的主张。而同时,葛氏又能看到古代"质朴"和后世"风俗"的不足,对其各有批判。葛洪的古今观是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体现在其对古今关系的理解上就是既肯定自古及今的进步性又批判后世的鄙薄。与这种古今观念相一致,葛洪对古今文学各有褒贬。在审视古今文学发展历程时,他有着今胜于古的观点,但是又恰如葛氏批评当今相比与古代的浅俗一样,对后世文学中缺乏"义理"的文章他又极力贬斥。总之,正是在其古今观念的影响下,葛洪完成了对儒家文论的继承和更新。  相似文献   

9.
涩泽荣一是日本近代著名实业家,他在经营过程中,将儒家思想引入经济领域,提出了"<论语>与算盘"式的经营理念,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为日本及其东亚各国的"儒商"树立了典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也有必要倡导这种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0.
葛洪是中国两晋时期道教史上的著名思想家.在儒道关系上他阐述了"尊道贵儒""儒道互补""道本儒末"的思想.葛洪将儒家的忠孝为本、为善去恶、重视礼制等观念,融入到道教思想体系中,丰富了道教伦理思想;通过"援儒入道",完善了道教的教化功能,促进道教从民间走向官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