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包得过多,统得过死,学生缺乏主动性,个性与灵性得不到正常发展。语文教学要如何走出困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那就是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通过开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掌握语文。活动课上,活动内容、教学形式、创设情境要活。要注意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思想性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已经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所支持,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对于怎样上好语文课,可谓众说纷纭。结合这些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应该从“教学三问”人手。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思考好“为什么教”“教什么”及“怎么教”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为此,很多教师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比如,加大学习的力度,力争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武装自己;注重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改后这些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要想上好语文课,应该做到"真、活、实".……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为此,很多教师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比如,加大学习的力度,力争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武装自己;注重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改后这些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要想上好语文课,应该做到"真、活、实".……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变过去“万马齐暗”的课堂为“生龙活虎”的课堂,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语文课在“活”起来的同时,也弄得“乱哄哄”,没了章法,偏离了“学习”这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7.
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关键要把语文课上“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教师如果把语文教学仅局限于一本语文课本的话,那语文课永远难“活”起来。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以上,又推出必读篇目,就是希望语文课堂扩大一些、开放一些。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革新,给语文课予明确的导向,就是要大力推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是新教材的实践者,的确感到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讲究“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又要讲究“实”,要让学生有所得。只活不实,易流于表面花哨;只实不活,又会显得呆板枯燥。只有活和实有机结合才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技校的语文教师,经常遇到语文课难上好的问题。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技工教育的基础课程,必须将教学与教育相结合,把人本教育理念和语文教学理论相结合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周伟 《考试周刊》2011,(2):67-68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过程看,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因为僵死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点燃”的技巧;要使学生充满热情、生动活泼地上好语文课,教师就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上“活”语文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觉得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新”是指思想新观念新,教学观念新是教学的灵魂;所谓“活”是指教学方式活方法活。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不能也不应当企图把千差万别的学生通过我们划一的教育,规范成统一的语文教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三活”赵嫣萍中学语文课的教学需要“活”。只有活,才可能体现语文的工具作用;只有活,才可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只有活,课堂气氛才不会沉闷。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认为,“活”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三...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是最让语文教师烦恼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教育教学得失的反思。人们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到尾”的现象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了。因此我认为.教育技术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会让人茅塞顿开,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此,采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比作一顿大餐,由导入、新授、拓展、总结四道菜组成,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位烹饪大厨了,每堂语文课该如何为学生上好这四道菜呢?我认为作为一位“烹饪大厨”,应该学会给学生不定期“更换”或“增加”菜谱,让学生每天都感觉耳目一新,“食欲”不减.从教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要给学生上好下面这“四道菜”.  相似文献   

18.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19.
韩海霞 《考试周刊》2009,(32):65-65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变过去“万马齐暗”的课堂为“生龙活虎”的课堂。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语文课在“活”起来的同时,也“乱哄哄”,没有章法,不符合“学习”这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我县的课改正是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许多语文教师却为语文教学感到困惑,语文越来越难教,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如何打破学生对语文课的冷淡?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可以引导人发掘自身潜力,甚至超越能力极限。那么,如何让语文令人“沉醉”,让高中语文课堂趣味盎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