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用人的满意度。"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拔学生组建"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及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等六个部分。"订单式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温州市3所高职院校2014届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工作信息不对称、搜寻能力不胜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匹配等问题。为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文章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四个层面选取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做出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为乐观,其中企业和学校层面的认可度较高。基于此,提出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强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等建议,为提升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就业质量可以反映一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满足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感的需要。通过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双高”职业院校的2017-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中有关就业质量分析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在不断提高,但还要选择路径进行优化。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需要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加强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共同培养在校生;国家需要完善资历框架制度建设,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公平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夏少琼 《文教资料》2009,(11):195-197
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加强对高职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社会就业形势和高职院校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与政府就业政策、高职院人才培养方式以及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机制等方面密切相关,据此探索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对黎明大学近三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自我定位较正确,择业趋于理性;求职动机更务实,个性化更强;但就业质量低于本科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应聘的关键条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影响高职生职业适应力的因素包括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等三个方面,由此高职院校应着力于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等三条路径,以提升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针对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积极探索研究,首创了"龙凤计划"——就业导向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平台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为广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职院校是河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特色专业建设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能力培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地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河南地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以湖北襄阳为例)高职教育对区域稳就业的支持作用,通过调研与实证分析,从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两个视角提出稳就业的对策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吸引人才,留住本地人才。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的机制,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深入到各个行业。为了解决高职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策略,由此实现高职学院计算机人才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对接,提升高职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专业基础和素质过硬的计算机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13.
王坤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85-86,97
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教师主力军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推进其应用技术的提高,以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修丽娟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2):14-16,35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既离不开专业知识、职业理想、职业个性、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也离不开身心素质、创新素质等综合素质和通用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素能结合型人才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它以高职院校、用人单位、高职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和其他职业素质、通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为培养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实训、第二课堂和各类活动、实习、就业或创业五条路径来提高高职学生的素盾和能力.塑造高职素能结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更新就业指导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和人员培养,科学设置就业指导内容,创新就业指导措施,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获得技术技能人才所需的职业生涯能力,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定劳动力市场,并为学生规划科学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要破解当前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模糊、成效不佳、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化程度低等实际问题,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步骤,制定有效的策略解决相应的预设任务,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系统规划当中,使学生的学习进程与职业规划同步进行,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就业缺口较大、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亟需建立以工匠精神为目标的学生培养机制,强化工匠精神培育,优化实现现代学徒制,做好培养和就业工作;优化高职院校办学管理,加强职业教育治理,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设,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度;适应时代需要健全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适应"互联网+"时代,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在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与就业市场中实现科学发展,推进高职教育适应"新常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学生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如何做好学生实习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适用性,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行业协会作为第三部门有着独特的地位,行业协会在高职院校实习生管理中可以扮演规章制定者、行为协调者、全程监督者的角色,当然这些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升学生实习质量,保障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部分国内企业的调研,了解当下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状况,明确企业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探寻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就业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改革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形式,构建分年级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提高了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