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怀真 《考试研究》2010,(2):108-116
科举制度影响中国以至东亚社会甚巨,历来论者多矣。本文则重点讨论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概念的关系。以明清为典范的科举制度的特色是“外部评鉴”、“客观量化”。弥封、八股文都反映了这种制度的原理。这种制度的原理反映了宋以后中国政治社会的结构及其权力关系。与这种宋以后的科举制度对照的是唐代的科举制度。本文也将着重讨论这个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文章干谒”制度,以探讨另一种公平的原理。本文也说明这种公平的原理与当时的中国古代士族社会的关系。这两种公平制度的对比,或许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日本不接受科举制度,而归因于不同的社会结构。最后,科举作为东亚的重要文化遗产,仍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对于公平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唐承隋而起,完善了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度为唐朝前期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重新考察唐朝科举制度,其精神原则、制度设计对完善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有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宋代解额分配制度历经数代的改革,使解额本身的价值与唐代相比发生质变,使科举的政治功能明显强化,特别是解额分配在地区间坚持相对均衡的原则及在士庶阶层采取分流的原则,既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理性原则,也是权力资源分配面向诸社会阶层,减少各阶层之间在追逐权力时的矛盾,是巩固政权、安定社会的重大举措。因此,宋代的解额分配制度对后世的选才制度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4.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千年存续源自该制度对封建统治困境的巧妙化解。科举制度的废止是历史的必然。科举考试对中国造成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千年科举积淀下来的考试文化根深蒂固。对科举制度尤其是官本位的考试思想、考试技术手段、传统文化中的人情伦理观念、不分门第的"公平"理念的批判性反思,可为现实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历史借鉴,进而探寻制度密钥,通过考试制度及其他制度的优化组合促进中国教育和社会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唐代科举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科举制度在中国选士制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度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更能体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相对公平的选士精神,也对唐代的政治、教育及文化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承隋启宋的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缘起与特点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唐代科举制度的有功之论:为下层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仕途,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政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公共制度,唐代科举制度对世界政治制度、文教制度与社会心理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史上的一次创举。在屡经更迭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以其"选士公平"的特点得以发展和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从诞生之始,就受到我国制度范畴、历史传统、政治体系等的深刻影响,这也决定了它之后对政治制度有限的历史和现实作用。科举制度将官员的选拔范围扩大到全社会,为中国的知识阶层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国家由此获得了广泛的政治人才和稳定的吏源。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官考绩制度对抑制腐败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挖掘科举制度中的积极因素对推动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试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错综复杂。才华至上理念、公平竞争精神和社会综合价值是考试系统的核心精神;利益与效率是经济系统的永恒追求。考试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考试规律与经济规律、公平为重与利益为先、考试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试系统与经济系统在终极目标、系统根源、公平竞争和效率追求上是统一的。经济系统为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参照和保证,考试系统为经济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只有将二者有机统整、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们为人类和社会发展谋福祉的崇高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当代教育的架构,教育公正依赖于制度的公正。教育制度公正是对教育制度的公正性诉求或公正伦理的审视,目的在于确立符合教育公正理念和要求的规则体系及其行为模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教育制度公正的最终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由一系列的安全规则、安全习惯、安全意识、安全手段构成的。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计算机系统,要有对计算机网络协议、防火墙、杀毒软件、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有足够的认识。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论述了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操作人员应该掌握和了解的安全知识。  相似文献   

14.
情势变更制度是现代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现行《合同法》虽未最终确立情势变更制度,但情势变更在经济生活中是难以避免的.从情势变更制度的理论厘定入手,透视我国情势变更制度的现状,论述我国情势变更制度确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我国情势变更制度体系建构应注意的问题及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 ,继续教育是重要基石和实现手段。广播电视大学应当充分依托系统办学特点 ,利用先进技术优势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史前社会在黄帝时期已进入酋邦阶段,并开始结成松散的酋邦联盟。随着的始政治经济的发展,联盟所跨地域及整个黄河中下游。隧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具有宝域型的集权的特点。由于酋邦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和原始政治有了明显不同于氏族部落时期的新发展,酋邦联盟最高首领职位的禅让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禅让制和世袭制冲突和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前国家王权时期的一些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分析金太宗时期勃极烈制度改革和清太宗时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改革,发现这两个贵族大会议事制度均在王朝第一代继承者统治时期,发生了相似的关键性转折:议事成员权力缩小、皇权渐趋加强。首先从社会现实、年龄因素、心理变化、汉儒熏陶四个方面探讨这种相似转折背后的原因,进而从王朝军事斗争的不同走向分析相似性改革历程为何却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比勃极烈制度存续时间长100多年的不同结局。  相似文献   

19.
对将正则系综理论应用到简单的单粒子系统(箱子中的单粒子)进行了尝试,得出了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的结论,成功解释了简单的单粒子系统的量子力学效应这一现象,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动力系统是指驱动社区体育服务发展和演化的力量机构系统,具有比较稳定的构成方式和作用规则.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包括经济保障力、政治调控力和文化推动力.经济保障力是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前提,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创造条件.政治调控力整合社会资源,控制社区体育服务发展的方向,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起着调控的作用.文化推动力以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规范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三个动力之间必须协调作用,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的速度更快、速率更高、效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