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迪契耶有"尼日利亚的托尔斯泰"之称,是一位值得深度挖掘的作家。她对阿契贝思想的传承以及宏大的移民书写使学者可以从身份认同角度对其作品展开分析。本文从身份认同角度对《美国佬》中不同人物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由于全球化和原乡记忆以及西方文化价值的入侵和传统文化的割裂,小说中人物大都处于非此非彼的跨界身份状态。  相似文献   

2.
教师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过程,职前教师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采用叙事手法,以凯尔克特曼“专业自我”概念为理论框架,探讨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在实习实践中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分析影响他们身份认同的个人、环境因素,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教学实践中的身份认同挑战。研究表明,国际中文教育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强烈影响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建构: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决定了职前教师的初始身份认同;实习指导教师的支持与反馈对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有重要影响;实习学校的政策等社会环境因素会增强或破坏职前教师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和身份建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体育与音乐的交互环境中个体认同与群体认同的相关转化问题。从体育与音乐的文化相似性和异质性入手,分析体育音乐聚合关系的形成基础。得到以下结论:①体育与音乐的聚合形式为体育音乐高聚物和体育音乐低聚物;②建构了体育音乐聚合物与身份认同的互动模式,着重分析体育音乐聚合物作为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介质,通过动员和调试两种力量实现了群体认同与个体认同的互动;③身份认同的非稳态是维护和重构身份认同的内因,青少年是体育音乐聚合物的动员对象;④表征为古典音乐的体育音乐聚合物维护了固有的身份认同,而表征为流行音乐的体育音乐聚合物重构了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因其在地缘政治中的特殊性而备受瞩目。艺术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部分,借助艺术教育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文化理解,进而实现文化认同,对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边疆地区文化安全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新变化,试从文化安全的角度简要分析艺术教育在云南跨界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以及三种艺术教育途径,以期引起更多学界人士关注这一特殊族群的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从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文化学角度回顾了身份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多个实证研究发现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双语者的语言态度,语言选择本质上反映了他们内化的文化身份认同。最后,语言与身份认同研究对宏观层面国家语言政策以及微观层面个人语言选择与身份认同有着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对体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用“自我”、“他者”的观点来审视当今武术的文化身份认同现实,是文化自信视角下武术文化身份认同的题中之意;以“他者为镜”才能审视“自我”,进而认同并建构“自我”;武术的民族性文化身份认同必须秉承中西会通的精神.研究旨在为武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世界体育文化坐标系中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社交口语具有身份价值认同关系,这种身份认同对交际价值具有直接的指向意义,社交口语的身份价值认同与交际主体间的文化认同和功利需求呈正相关,在现代口语交际中,必须正视社交口语的身份对交际效用的重大影响,否则口语交际的效用将受制于文化与功利的价值取向而失去交际意义,甚至产生与交际需求适得其反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和界定的社会问题,并以当代翻译理论和女权主义思想为依据,对女性身份认同进行了阐述。笔者最后指出,女性翻译是女性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华裔美国文学身份认同研究多从作品的中西方文化冲突出发,实现从"对抗"到"融合"的完美模式,这种针对女性群体的单一主题研究,并不是身份认同的终结。笔者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角度,以小说《喜福会》为研究文本深入探索华裔美国女性从最初的身份困惑,到追寻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进而实现国家身份的建构历程。这种研究范式不仅可以消弱西方社会中存在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霸权,而且对全球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身份认同是美国黑人文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主题。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描述了美国黑人在探索身份认同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文章主要针对托尼.莫里森小说中黑人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身份认同是个体行动的力量源泉,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的模糊与困惑非常不利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作者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危机表现的梳理,从制度和个人两个层面分析了造成身份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制度变迁与自我重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者身份是指社会及学校对教师教育者的道德责任、教育能力、价值观念、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期待,以及教师教育者对自己的社会身份的理解、认可、认同等。当前许多教师教育者都面临着专业发展意识缺失、职业归属感较差、缺乏社会角色期待等身份认同问题,影响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为此,应制定教师教育者政策标准,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教师教育者学习共同体,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13.
体育迷是竞技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迷的身份认同可能呈现出多个不同的维度。根据认同程度的大小可以区分为强认同和弱认同;根据倾向性与认同之间的反差可以划分为正向认同、反向认同和零度认同;通过引入认同度的概念,根据认同样态可以划分为一元认同、多元认同和等量认同。体育迷身份认同维度的区分是从理论上对体育迷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为后续研究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界对留学生身份认同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以往的身份认同研究侧重于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在第二语言写作领域的身份认同研究较少。基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社会文化理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一名具有汉语高级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访谈并纵向记录其在一年时间中完成汉语高级写作课任务的情况,研究其在此过程中在身份认同方面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一名韩国交换生”,到“不懂汉语的外国人”,再到“掌握汉语书面语使用技巧的韩国人”,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其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国内文学界对《凯恩河》中艾米丽这一混血儿形象的定义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分析艾米丽从自我迷失到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试图论证艾米丽并非属于被漂白的黑人女性,而是最终拥有了种族觉醒意识并勇敢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同性恋自我身份认同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滚雪球方式选取两名女同性恋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进行故事分析。结果:女同性恋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经历了觉醒期、压抑期、冲突期、冷静期和稳定期五个阶段。结论:女同性恋在自我身份认同的历程中面临诸多压力,但随着认同趋于稳定,其生活满意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从注册入学制度对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看有对注册入学方式的误解、注册入学大学生角色认同冲突、就业期望相对剥夺、社会偏见心理等,造成了注册入学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失衡。对此,应从提升注册入学制度的社会认可度、提升学生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两方面着手整合政府、学校、学生个人各方力量来重塑注册入学大学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基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导向,依托现代社会学分析方法,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保障与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彰显了和谐社会的公平理念、促进了家庭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遏制社会群体性暴力事件发生、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等。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权益有比较旺盛的表达需求,但由于他们在对体育权益保障的身份归属与认同上处于边缘化,他们对体育权益的表达还是一种缺失。为此提出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制度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和自我性身份认同,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体育权益的充分表达和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徐忠雄的《天堂树》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的地属感概念,通过分析少数族裔对美国环境的体验、感受与其身份构建的关系,重新审视少数族裔追寻身份的艰难之旅,探讨少数族裔不断发展变化的身份认同过程,从而说明包含美国环境在华裔美国人追寻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人物的精神空间入手考察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主题,运用空间理论、身份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通过麦卡勒斯的三篇作品研究其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的关系:《婚礼的成员》中的精神乌托邦与人物的身份构建,《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两性精神空间和身份诉求,《神童》中的梦想空间与身份认同.人物身份的认同、消解或重新建构在作者搭建的精神空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