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化、数据化、电子化的大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将大众带入高度数字化的虚拟社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普通老百姓展示才艺的“文化大舞台”。人们蜂拥而至、各显神通,再通过互动等形式积攒流量和人气,从而收获粉丝,成为草根网红。媒体如何把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这些草根网红成为家乡代言人和传播者,打造群众喜爱的本土文化“招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河南平顶山“张学友”事件为例,展现平顶山日报社如何利用媒体融合,助推草根网红“破圈”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宜昌开展城市形象爆款作品评选为例,深入分析地方媒体记者、主持人借助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网红记者”“网红主持人”,从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到传媒格局并发生重大变化。在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网红博主“大流量”频出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应与时俱进,在“流量风暴”中,以亲临一线的脚力、敏锐独具的眼力、深入思考的脑力、求新求变的笔力,紧跟流量,引导流量,做大流量,以大流量的爆款产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本文以湖北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农科院专家上门助力小伙种菇》系列融媒报道为例,重点解读地市主流媒体在热点新闻的“流量风暴”中,自觉践行“四力”要求,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流量的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4.
网红跟明星不一样,网红并不是通过大众媒体出名的,而是基于社交平台红起来的,他们依靠粉丝就能赚很多钱。网红市场已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迎来了自媒体吸粉+孵化公司炒作+淘宝店等多渠道变现的时代,网红背后的推手公司依靠输出网红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网红这一新的现象本质上是可以看做是自媒体的,自媒体在以聚合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体现出传播信息"圈子化"、传播中用户群的嵌套与勾连,通过分析自媒体传播主体与内容以及传播方式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网红现象。  相似文献   

5.
韩敏  敖利 《东南传播》2022,(11):80-83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对话与论辩策略。“洋网红”视频作品以“我”在中国现场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力破解西方偏见,并且通过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视角全面化、对话身份多重化等多重对话机制与西方媒体展开论辩,为国际用户知晓真实的中国图景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6.
徐文扬 《视听》2024,(3):141-144
在传媒环境变革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年轻化转型,打造“网红”新闻从业者便是其探索方向之一。其中,新华社记者张扬的B站传播尤为典型,她通过在新闻传播主体、生产过程与传播语态上凸显人格化优势,打造更具温度的优质新闻作品,实现与青年圈层的有效连接。同时,以“网红记者”为起点的人格化传播有利于主流媒体打造自身IP,创新新闻产品形态,深刻把握用户关系,让正能量有大流量。  相似文献   

7.
周帆 《青年记者》2021,(1):81-82
“丁真爆红事件”中主流媒体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引流尝试,使得一个单纯的网红事件演变成一场年度现象级的网络狂欢,也极大地助推了各地的文旅宣传。主流媒体需要抓住每一次发声的机会,积极引导流量向正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毅  何羿翯 《新闻世界》2022,(11):15-19
目前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媒体正在向建设自有品牌、推动资源协同、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发展。本文以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走进北京网红打卡地》系列节目为例,浅析新闻频道在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做好政务服务商务中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22):58-62
Papi酱的爆红以及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实现1200万的融资,让无数自媒体人振奋不已,媒体业界、学术界等众多人士不由自主地齐呼"网红经济"、"内容创业"时代的到来。但自媒体早已存在,为何能红起来成功实现流量变现的是极少数人,数以万计自媒体平台该如何靠岸?在万千平台用户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到底谁才是获益者?文章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出发,试从"商品问题"、"劳工问题"这两个重要的视角对以"内容创业"为口号的自媒体时代进行辩证分析和批判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敏 《青年记者》2016,(23):27-28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周期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取代吗? 什么是自媒体 2002年,美国学者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也译作“公民媒体)的概念.2003年7月,美国学者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发布了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提出:“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吴宝良 《今传媒》2015,(4):101-102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今天,媒体在思考将报纸、网站、移动媒体的后方编辑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整合,记者也要成为全媒体记者.纸媒、网媒、移动媒体成为各有取向的“中央编辑部”后,采与编自然分开.而各媒体平台的编辑模式、编辑手段、编辑方向不同,对记者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而采编在媒体融合时代也更应该分开.对于报纸来说,媒体融合时代,各家报纸比以往将更强调自己的公信力,更强调深度报道以区别于即时性碎片化信息的网媒报道,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流程实行采编分开制应该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采编分开可以更好地体现编辑的专业化;可更好地发挥编辑的主导作用,强化纸媒已有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有助于实现采编与经营分开;可更方便培养报业新人等.  相似文献   

12.
广播曾因其特有的便携性风光一时。但在如今这个信息过剩的社会里。广播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不被大众和广告商看好的弱势媒体。但江苏交通广播网(本文简称“江苏交广网”1在2001年7月21日开播后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实现了江苏省内收听率第一、覆盖率第一、广告吸纳率第一以及“零事故率”的目标。如今更成为江苏境内广播媒体成功的典范,一“语”风行。  相似文献   

13.
张瑞 《传媒》2016,(16):87-89
自媒体时代,网红传播具有风格泛娱乐化、内容生产全网民化、传播跨平台化的特点。它也存在生命力不足,营销方式有待改善,传播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采用加强产品与网红气质的融合以打造品牌,加强网红品牌与网络文化的融合度,打造网红传播的多元着力点等策略来提升其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58-61
<正>7月18日,在"自媒体与企业红利——2014中国企业自媒体(广州)峰会"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与南都网联合发布了《中国企业自媒体影响力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如《蓝皮书》所说,中国企业自媒体呈现井喷式发展的态势,建设自媒体并提升其影响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需求和战略。企业自媒体影响力主要表现在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一系列自媒体相关的媒介传播和营销策略,获得外界的关注及认可的程度。而如何建设、如何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马文良 《东南传播》2021,(4):103-105
在Web 2.0时代,MCN的本质是为职业"网红"提供流量变现的渠道.作为源于国外视频平台YouTube的概念,MCN亦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成熟的市场化MCN公司,已经在诸如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孵化了大量的"网红".由此,MCN所具备的传媒价值与商业价值,也吸引了以电视荧屏为主要阵地的广电媒体.研究基于SWOT模型,分析广电媒体布局MCN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环境深刻变革和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通过打造“网红记者”进行适网化尝试。选取抖音账号“新闻姐”进行个案研究,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融媒主播传播实践及效果,发现个性化、亲民化与即时化的人格化传播是其破圈的关键,但同时也面临着解构媒体权威、颠覆新闻价值等风险。  相似文献   

17.
陈淼  唐冰 《青年记者》2021,(4):94-95
当前,传统媒体在融合转型中面临着媒介边界差异制约深度融合、主流媒体遭遇内容生产瓶颈、互联网受众总量触顶导致“流量瓶颈”等问题。本文以“央视频”App为例,探讨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朱喜基 《青年记者》2020,(11):82-83
媒体智库是具有公信力、传播力与研究力的大众媒体构建的致力于思想论争、社会咨询和决策服务的研究咨询机构.自2015年我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来,不少媒体智库实现了专业智库与媒体机构功能优势的充分整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在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引导社会意识形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媒体智库建设过程中,仍难以摆脱内容质量、受众数量、智力积淀等多重掣肘.近年来,“智媒融合”理念的影响逐渐深入,为媒体智库提供了勃兴契机.作为融合思想创新力与舆论传播力的机构,媒体智库只有从浅层的“智媒结合”转向深度的“智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内容质量、受众数量、业务拓展三重跃升.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遍地开花,在传播知识、扩大视野、娱乐大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有部分自媒体以流量和利益为先,以"标题党"、虚假杜撰的内容博人眼球,在引导社会舆论上起到了消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新冠疫情期间一些自媒体的正反两方面具体表现,来阐述自媒体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及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影响力更深层地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伦敦奥运会后发布的数据表明受众观看奥运的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手机和网络成为观看奥运的新宠,社交媒体成为获得奥运资讯的重要渠道.同时,“用户生产”创新了奥运报道格局.笔者分析了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共存的格局里,“大众造”给“专业生产”带来变化和影响,并提出了对奥运报道新大众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