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代中国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破除"夷夏之防"和传统技艺观."夷夏之防"和"华夷之辨"是我国传统的对外观念.传统技艺观则把懦学视为"本",把艺事看作"末",并且鄙视技艺,指为"奇技淫巧",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两道严重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
铁肩担道义     
复旦大学106周年校庆期间,各院系照例都要举行报告会及各类学术活动.新闻学院遵循老校长、老系主任陈望道先生"好学力行"的系训,开办"望道讲堂",并首创全国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3.
师酉盘、师酉簋铭文中过去被释为"身"的字应改释为"瓜",读为"狐"。师酉簋和询簋铭文中均有夷族"弁狐夷",在师酉盘铭中作"弁狐",是指"弁狐"地的夷族。作为地名的"弁狐"可能当读为"番吾",地在今河北平山县一带;"弁狐夷"指居住于"番吾"一带的夷族,或可省称为"弁狐"。  相似文献   

4.
“体操”考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晚清"洋务派"的积极倡导之下,西方体操活动也算做"夷长技"之一种而被引入到中国。随着《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体操"在中国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中美各界就美国庚款"退款"用途主体基凋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美国所退庚款也部分用于中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倗戈"用燮不廷",李家浩先生信从清代学者马瑞辰的说法,将"燮"读为"袭"。但"燮"、"袭"通假目前没有发现例证,将"燮"读为"袭"的立论和举证都存在很大问题,实际上不足采信。倗戈"用燮不廷"之"燮",应当训为和,"用燮不廷",与毛公鼎"率怀不廷方"、逨盘"方怀不廷"含义相近,谓协和那些不来朝觐的国家。清华叁《说命中》简3之"燮强",整理者李学勤先生读"燮"为"袭",非是;廖名春先生训"燮"为"和","燮强"指团结诸"强",正确可从。又清华叁《芮良夫毖》简13"畏燮方雠"、简14"燮仇启国",整理者赵平安先生将"畏燮"之"燮"读为"袭","燮仇"之"燮"训为"和",前后解释不同;其实"畏燮方雠"之"燮"也当训为"和","畏燮方雠"谓以威力协和四方之仇敌。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网络媒体的兴起使报纸"消亡论"、"寒冬论"甚嚣尘上,报社纷纷兴办网站以自卫图强。这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逻辑和模式,在实践中却往往误入"报网父子兵"的关系错乱怪圈。网站与报纸各有其道,这种拉郎配式的人为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初入官场的曾国藩恪守"夷夏大防"的思想,对"夷务""嗤之以鼻".60年代他积极主张"师夷长技",率先筹建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积极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同时在"借师助剿"、"阿思本舰队"、开矿等问题的处理上,表现了一定的爱国热院.然而1870年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妥协退让,被舆论斥为"卖国贼"、"汉奸".何以一个人的思想前后会如此不一致,如此矛盾呢?  相似文献   

9.
1975年末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竹简《日书》甲种,其中有秦楚月名的对照表,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楚月名自成系统,如秦十月即亥月楚名"冬夕",秦十一月即子月楚名"屈夕",秦十二月即丑月楚名"援夕",秦正月即寅月楚名"刑夷",等等,学者们作了很多讨论。其间有的论著指出,楚月名可能有很早的来源,具体说,即寅月"刑夷"(其他楚文字材料或作"型尸"等)见于《左传》,作"荆尸",共有两例。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尚有可补充之处。  相似文献   

10.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是《海国图志》"悉夷情"的结果,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可是历史没有给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无论"调夷之仇国"还是"师夷之长技"都是《海国图志》为中国御侮图强提出的"制夷"之策,都是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父亲潘启生1914年出身于一个船工家庭,是江南造船厂电焊工。他青年时期的梦想就是要亲手造出中国自己的军舰。从此,他与江南造船厂结下不解之缘。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晚清国门,中国被迫面向世界。在曾国藩、李鸿章等近代有识之士"治国之道在乎自强"倡导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1865年6月3日在上海创立。目标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2.
陈微 《图书馆》2017,(9):44-48
清末著名学者王闿运的楹联,将宋代以来的儒学发展隐括为"濂溪一脉""吾道南来""大江东去"三个阶段,从儒学文献的角度而言,可以将这三个阶段的学派源流著作统称为"道南文献"。"道南文献"有《道南录》《道南渊源录》《道南一脉》等共约80余种400余卷,主要可分为四类:濂溪学相关著作;《伊洛渊源录》及续作;以"道南"命名的著作;概述道统、学统类著作。"道南文献"的道统谱系以濂学为"元创",以濂洛关闽为"正脉",概述圣学"统宗",意在梳理宋代以来儒学的传承脉络,确立儒学正统、理学正宗。  相似文献   

13.
王少军 《新闻三昧》2007,(11):38-39
我们通常所说"为文之道",这里的"道"恐怕包含着形而下的道和形而上的道两层含义,有时你很难把这两层含义截然分开。"标题之道"里的"道"就是这样,它既有方  相似文献   

14.
元朝秘史》是蒙古民族历史上的一部珍贵典籍。目前,此书仅有明初译员的汉字音译蒙古文本传世。其中旁注"扯儿宾"为"女官名",并不恰当。从扯儿宾的词义以及《秘史》的译例来看,"扯儿宾"实应注为"官名",并与后面的"斡乞"一起训作"侍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华夷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人自视为文明礼仪,"四夷"为野蛮落后.相应地,中国、华夏、中华、诸夏含义等同,代表最先进文明礼仪;用夏变夷,夷夏之防;华夏人统治"四夷";"中国"之外都是"四夷";华尊夷卑等观念,都构成了华夷观念的内涵,是为华夷之辨.在清代,满洲人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华夷之辨,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华夷观也有着自身的认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始终以抵制外国军事、经济侵略,发展民族经济"富国强兵"为出发点,坚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指导思想,倡导西学,充分展示了其爱国动机和民族立场。  相似文献   

17.
流散海外的小臣艅犀尊、小子卣和小子□簋同属殷末青铜器,其铭文提及"来征夷方"、"望夷方■"与"伐夷方■"等内容,通过铭末记年及关键人物"夷方■",又能和上海博物馆藏甲骨系联。本文透过三器铭文和卜辞中所见殷末征夷方内容,钩沉帝辛十五祀征夷方过程、路线及参与人员等史实。得知此次战役时间由帝辛十四年十月延续至十五年四月,历时约九个月。作战过程为兵分二路,首先由小子■先至堇地,观察监视夷方的动静,商王根据回报在地做出了戔夷方的决定,并随后率领臣属与多侯展开征伐行动。另一方面■在上■命令小子□征伐夷方,与王师会合。由征伐途经地点来看,商王国军队和夷方伯可能交战于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山东西南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角弓》一章曰"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二章曰"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笺训"教"为"教令",失之。"教"与"远"对文,"远"之义为疏远,则"教"当训亲呢。今案"教"当读"胶"。上古胶读见母幽部,教读见母宵部,见纽双声,幽宵旁转,二字音近相通。《广雅·释诂》曰:"学,教也。"《集韵·效韵》曰:"教,《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或作学。"《广韵·肴韵》曰:  相似文献   

19.
<正>张之洞作为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尊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伦理,这种观念被其他清廷洋务大员主要践行为"师夷长技",即引进西式工业体系,而张之洞在为中国的工业化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封建科举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为培养现代工业发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奇迹般发展的国度,其历史谈不上悠久,也很难说深远,但日本非常善于"嫁接"文明。《日本之道》共分五章,分别是神道、儒道、士道、禅道和它道,力求用一个"道"字,来反映日本的发展。本文摘自该书的序言。首先,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默哀。不仅仅我们,还要耳提面命地告知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永远记住"七七卢沟桥事变",永远记住"南京大屠杀";向前溯之,还不能忘记甲午海战;再溯之,还要记住倭寇扰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