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开课更像视觉、听觉与精神的盛宴。然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数量,常态课应该占绝对的比重,常态课的质量更应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怎样上好常态课?最近在区里一次教师教研会上——  相似文献   

2.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就是不与任课教师事先打招呼,临时进教室听“原始课”,随时了解教学实态的一种教研活动。随堂课(常态课)与公开课或示范课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因为公开课或示范课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有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漂亮的课件、有精彩的表演,可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磨炼出来的,作秀(表演)成分较多,不能真实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教师也不可能总是演绎在公开课或示范课的赛场上,而是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3.
王水菊 《中小学电教》2009,(12):114-115
<正>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并执教。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教研公开课中,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内容的课。我深知这是一次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好机会。因此听课时,我认真详细地记录两位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绍兴市属“课堂有效阅读设计”教研活动中,笔者很幸运地听了绍兴一中谢老师上的两堂同课异构阅读公开课《故乡》,教师上课轻松,学生接受愉悦,真正达到了有效阅读教学的目的。繁杂的一篇课文,短短的一节课,她为什么上得如此成功呢?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5.
最近听了十几堂公开课。公开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精品常态课",教师展示的是自己平时教学的常态,只是更加精心、细细雕琢而已;一类是"探索研究课",教师展示的不是自己课堂教学的常态,而是尝试新的教学思路与方式,有"出奇制胜"的寓意在。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笔者一次公开课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享受学习”。  相似文献   

7.
王维华 《考试周刊》2012,(60):99-99
每个学科、每个教师每年都要开公开课,这在每年的考核中是必备的。但许多教师对公开课的看法不一而足。体育公开课与常态课的教学被有些老师视为是不相融的两种教学形式,认为公开课是给大家看的,没有实用意义,而常态课才是真正的体育课。另一些教师却认为,公开课来源于常态课却又高于常态课,是常态课的最高形式,其实公开课对常课有指导意义,而常态课是公开课的基础,二者能融合。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教学教研的集体活动中发现,很多时候这种活动已流于形式,常见的公开课多了些热闹的粉饰,集体备课常常是湖面拂柳,很难学到真经。针对此,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追踪听同一个人的课,颇有感触。本文从怎样听课和怎样评课两个方面谈谈教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督学曹子杰老师的一堂思想品德公开课,颇受教益。课的内容是省编《思想品德》第九册第9课《要有健康的体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叙了笔者参加一次教研活动的经历,通过设计一节公开课来探讨话题功能课如何进行有效设计。  相似文献   

11.
笔者听过不少科学课,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拖堂是公开课活动中的常客,在常态课中却比较少见。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是老师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导致了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失常?是常态课中老师胸有成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公开课的显性教学目标;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一项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属于公开课隐性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围绕公开课开展听评活动一直是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从实践层面看,当前的公开课陷入了误区,许多教师对公开课抱有抵触心理。表现在:1.公开课功能被异化。以往的公开课往往是教师为应付教育常规检查,或参加校际交流和参赛,被…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们对公开课的指责最多的是:公开课跟常态下的课很不一样,显得很假,有"作秀"之嫌。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开课就没有价值了。作为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有其独特的教研价值。那么,作为教研形式的公开课该怎么上?它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它的评论方法和原则是怎样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视点"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课改进入一个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相对于公开课而言,常态课是日常课堂教学的主体,其有效性更值得我们关注.基于此思考,从2010年4月以来,笔者开展了小学语文"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通过现场观课、学生问卷、教研互动等形式,对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从教学节点上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偏差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教研活动也只关心那几节公开课、示范课,形成虚假繁荣。我们需要公开课、示范课,然而高中学生95%以上的历史学习时间都是在常态课中度过的,常态课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绝对主体。如果我们不重视常态课研究,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对公开课的指责最多的是:公开课跟常态下的课很不一样,显得很假,有"作秀"之嫌。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开课就没有价值了。作为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有其独特的教研价值。那么,作为教研形式的公开课该怎么上?它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它的评论方法和原则是怎样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视点"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人们对公开课的指责最多的是:公开课跟常态下的课很不一样,显得很假,有“作秀”之嫌。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开课就没有价值了。作为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有其独特的教研价值。那么,作为教研形式的公开课该怎么上?它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它的评论方法和原则是怎样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视点”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们对公开课的指责最多的是:公开课跟常态下的课很不一样,显得很假,有“作秀”之嫌。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开课就没有价值了。作为教学评论的一种特殊形式,公开课有其独特的教研价值。那么,作为教研形式的公开课该怎么上?它的操作要领是什么?它的评论方法和原则是怎样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公开课的教研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本期“视点”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去听公开课的时候,都感觉或多或少地有收获,他们所上的课都与平常不同,毕竟是下了很多工夫精心准备的课。笔者经常在思考,如果每个音乐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也这样努力上好,那音乐教育一定是另外一种境况了。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如何上好常态课是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谈一下对音乐常态课的思考与看法。  相似文献   

20.
时常跟同事谈论公开课的问题,大家虽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但最终也会形成一些共识。笔者以为,常态课是原生态的基石,公开课是艺术化的雕石。公开课并不排斥常态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