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每天24小时滚动播放,呈现出“全球信息同步传递。全球核心新闻频频发生”等特点。面对这些重大的变化“关注世界的关注,关注中国的关注”,成为拼抢当日国际新闻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拼抢当日国际新闻呢?作为首都的新闻媒体,就要用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刘世伟 《记者摇篮》2004,(5):21-21,31
一篇好的新闻,标题制作很关键。给新闻制作标题就好比“画龙点睛”。新闻按发生的地区和影响的范围可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和地方新闻。而时事新闻则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的事实报道。时事新闻这种特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精当。  相似文献   

3.
国际主流媒体在社交媒体时代不断调整媒介在新闻生产中的定位,经历了“新闻把关人”——“新闻看门人”——“新闻策展人”三个阶段.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国际主流传统媒体主导的新闻传播方式正逐渐被瓦解,在社交媒体环境中,新闻业从新闻生产过程到新闻内容呈现、受众消费方式,甚至新闻工作者角色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刘尊利  赵伟 《记者摇篮》2006,(10):20-21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党委和编委会十分重视国际新闻的宣传报道。从1999年辽宁日报扩版为16个版面至今,每天都有一个整版的国际新闻。辽宁日报国际新闻版面的内容(包括图片和文字)全部来自新华社通稿,不使用网络等其他新闻渠道。多年来,辽宁日报国际新闻版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图片赢得了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在沈阳,众多阅报栏前阅读辽宁日报国际新闻版的读者可以说是最多的。辽宁日报国际新闻版连续多年荣获国家级或省级的“优秀版面奖”,每月都有一个被辽宁日报编委会评定为“名牌版面”;辽宁日报国际新闻版有3位编辑先后被中国时事学会评为…  相似文献   

5.
对于地方电台整点新闻来说.要真正体现新闻的“新”与“快”非常之难。难在两点:第一.地方电台平台有限,本地新闻资源有限、人手有限,最新最快的本土新闻根本无法填充如此多的整点半点新闻时段。第二,因为本地新闻资源的局限.整点新闻编排了大量的省内外、国内及国际新闻。由于这些新闻资源大多来自于网络,  相似文献   

6.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7.
赵睿 《中国出版》2023,(12):11-16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新闻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表达形式。在受众认知与理解多模态新闻的过程中,情感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新闻内容生产实践也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转向。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跨文化传播语境下,需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的力量,把握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叙事的“传情”机制、构建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认同的“寄情”渠道、发挥多模态国际新闻情感沉浸的“共情”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感召力与感染力,提升情感转向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8.
避免电视“民生新闻”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新闻前哨》2005,(11):52-53
当下,在《南京零距离》等成功“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影响下,国内一些省市电视台掀起了大办“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的热潮,似乎这是省市电视台在央视媒体、香港媒体对主流新闻和国际新闻统治力加大的情况下,与之对抗,寻找出路的良方。无疑,办“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立足本地,盘活地方新闻资源,的确是当前省市电视台实现战略突围比较现实的做法,但是,纵观目前“民生新闻”电视节目的现实表现,也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浅论民生新闻的策划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漪 《新闻世界》2008,(8):68-68
健康的民生新闻要兼顾“国计”与“民生”,让国家大政方针、国之大计有效地与民众生活与工作结合,为民众释疑解惑、拾遗补缺。广泛结合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等诸多新闻类别中的核心,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新闻策划将成为未来民生新闻追求的特色之一,对突发事件和热点新闻的快餐式报道也将会呈现为全景式深入报道,有关新闻的背景、大量的链接、多层次解读等将取代现在的孤立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0.
所谓国际软新闻或软性国际新闻,是相对于国际时政新闻而言的,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世界各国社会和文化的新闻,包括风俗民情、文化艺术、奇人异事、自然奇观等。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向全国各地电视台提供的国际新闻节目中就开设了“软性国际新闻”专栏.成为各地电视台选用率最高的板块。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是现代新闻教育的核心问题。新闻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本文认为,新闻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电子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社会节奏的整体加快,新闻与短视频呈加速融合势头。“湖北日报”抖音账号作为省级新闻事业单位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国际新闻以短视频形式创新报道,取得不俗成绩。本文聚焦“湖北日报”抖音号,将其在现今国际新闻短视频转型背景下突围而出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坚守专业价值、呈现新闻爆点、覆盖用户追踪需求”,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省级新闻事业单位国际新闻报道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按照西方新闻学的“硬新闻”的理论,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种,指题材较为严肃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例如国家和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等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8月9日新华网(www.xinhuanet.cn)推出了ESS聚合新闻,提供聚合新闻的栏目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11个新闻栏目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专题栏目,新华网称其为“试运行”。这是我国主流媒体首次大面积的推广新闻聚合服务,可以看作以ESS技术为代表的新闻聚合技术在我国的决定性发展。对于网络新闻和以新闻为主的网站来说,作为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的新华网提供的ESS聚合新闻服务则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每年一度举办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从1957年至2012年,这个比赛共举办了55届。有着当今国际新闻摄影界“奥运会”之称的“荷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新闻摄影比赛,其宗旨是“促进信息的自由交流.鼓励高水平的专业新闻摄影标准”.对全世界的新闻摄影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它是由西方社会主办的,  相似文献   

16.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面对因为新闻传播所引发的国家、民族、社会、个人之间的对抗与纷争等问题,全球新闻界开始反思以揭丑、记录、暴露阴暗面为导向的新闻理念与传播实践。于是,融会了“解困新闻”“公共新闻”“积极新闻”“参与新闻”“和平新闻”等理论内涵的建设性新闻概念,逐渐成为国际新闻学界的研究热点。在新闻实践方面,建设性新闻也正成为形成普遍共识的全球性新闻运动。虽然建设性新闻理论经由西方学者提出,但是此一概念背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源流却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将建设性新闻理念置于中华文化视域下,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休戚与共的命运观”“中庸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挫锐解纷的社会观”四方面对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以探究其中的中华文化渊源。期望以此促进中国本土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以及中西新闻理论的融通。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历来是新闻媒体注的焦点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美国媒介在战争新闻报道方面的立场片面性、以及美国媒介屈从于本国政府而阐述的观点而大多是在反映华盛顿和五角大楼所倾向的看法,一直受到学者的批评和指责.近年来由具有国际战事记者背景的英国学者率先发起的“和平新闻”报道思路,倡议新闻学教育在课堂上向未来的记者传授如何试图做到与“战争新闻”大相径庭的“和平新闻”报道,在国外新闻传播教育界正在逐渐形成一种“气候”,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国内有关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在梳理美国媒体于近年来的战争新闻报道现状的同时,也试图对“和平新闻”这个新生理论及其职业实践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金鹏 《传媒》2002,(6):51-52
时政新闻,即时事政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与时局发展相关的事件的报道,内容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令、国内领导人参加的各类重大活动、重大国际事件的报道。政治性和新闻性是电视时政新闻的两大特性。 “政治是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性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政治方面的属性。在新的世纪里,“政治”的内涵是什么呢?江泽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理念由“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进阶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理念、对象、模式和方式上有所调整和转变通过阐述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分析了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在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说文化帝国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信息霸权:全天候的“轰炸” 文化帝国主义否定世界语言多样性,还否定世界文化多元性,它用英语文化价值观其中主要是美国价值观衡量世上一切,凡是符合美国文化观的就是“文明”、“人道”,否则就是“野蛮”、“不人道”、“没有人权”。美国国务院每年一度的人权报告,就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 否定世界文化多样性、推销美国价值观,树立英语文化特别是美国价值观,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那就是新闻信息霸权。据报道,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新闻信息已经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所控制;通过对新闻的筛选、传播和解说,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