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特征的体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形态与机能测试研究,旨在探索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与体能训练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体能训练的身体形态优势,身体机能水平在训练中较稳定,提示运动员有进行大运动量体能训练的潜力和空间,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技术发展对体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量方法与指标体系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以全国艺术体操比赛中优秀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量方法及指标进行了长达6年的实验研究,设计出了更为科学实用的髋关节柔韧性及躯干柔韧性及弹跳力等素质的测量方法,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艺术体操特点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体系。这对检测和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析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重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对科学选材、训练和比赛等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就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进行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选用日本《内田精神测定法》,对湖南省队和广西省队的21名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调查,然后对测定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分析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气质类型艺术体操运动员多血质兼其它气质类型者占多数,共16人,占总人数的76.62%,说明这些气质类型与艺术体操项目关系密切。从性格类型看,分裂型和粘质型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七运会艺术体操团体冠军贵州省(成都体院)艺术体操代表队的运动员心理技能特征进行了测试研究,为教练员科学地掌握本专项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建立优秀艺体运动员的选材模式、运动训练的控制及运动竞赛的成功,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是制订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标准的理论依据。本文对216名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发育状况进行多年的追踪测试与调查研究,获7000多个数据,揭示出艺术体操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与一般城市女生相比,经过系统训练的艺术运动员性成熟期推迟2-3年,身高、体重的增长高峰随之推迟,身高的快速增长期延长,从而带来了身体形态各项指标生长节奏的变化。运用这一规律建立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已成为艺体运动员科学选材和系统控制体形的坦佛标准,有效地推动了训练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5名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身材较高、四肢长而直、身体围度较小、肩稍宽、髋较窄、手足较大等外部形态特征.指间距-身高、坐高/下肢长C及跟腱长/小腿长A能够较好地反映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7名艺术体操队现役一线优秀运动员和47名各省市艺术体操后备力量进行了形态指标的测试分析,旨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对于艺术体操运动员来说是从事本项目的首要条件,尤其是身体各环节间长度的比例,指间距-身高、跟腱长/小腿长A×100及坐高/下肢长C×100是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的典型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高增长情况追踪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参加全国艺术体操比赛的运动员进行形态的追踪测试,寻找出10—19岁各年龄组的身高增长规律,以及生长发育情况,供艺术体操教练掌握运动员身体形态变化规律,促进科学地选材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表现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艺术体操训练的经验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凤萍 《体育科研》2010,31(5):76-78
运用艺术体操圈器械对不同训练程度者及不同级别的运动员进行测试,发现有训练者与无训练者之间的抛接控制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抛接控制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训练水平越高,准确性越高;本体感觉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其既受后天运动训练的影响作用,也受到个人先天因素的作用制约;艺术体操运动员上肢本体感觉能力的强弱,可以作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与能力评定的参考指标。为今后选拔和训练艺术体操运动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检测方法,对国家艺术体操10名一线运动员在第25、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14届亚运会前的大运动量集训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血睾酮值偏低,提示,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大赛前要加强营养科学膳食;大运动量训练后心率、血压,血尿素、血睾酮、尿蛋白等变化幅度不大,说明运动员尚有一定的负荷潜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少年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发育的状况与其运动生命的保持、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相当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状况,以及身体形态的特点;研究专项训练对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以及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来自中国和保加利亚的224个艺术体操运动员(年龄8-12岁)参与了有关的测试.研究结果: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主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均低于本国同龄的城市女生;保加利亚运动员身体的发育指标要高于中国运动员(P<0.01);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比同龄女生更长的四肢.此外,艺术体操女孩身体形态发育的BMI和Vervaeck指数与训练的年限存在高度相关(P<0.01).结论:(1)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要滞后于同龄女孩,特别是10-12岁年龄组.(2)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更长的四肢和较好的相对力量.(3)保加利亚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要早于中国女孩,特别是身体各部的国度.(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具有的特殊的身体发展和身体形态与早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一、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的任务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就是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艺术体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应用有关知识,采用调查、测试、评价和预测等科学手段,把具有艺术体操运动“天赋”的儿童少年选拔出来,进行科学的训练,以获得较佳的运动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国际艺术体操新的评分规则,对我国十运会艺术体操比赛和2005年艺术体操世锦赛前三名运动员四项器械成套动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了我国艺术体操个人运动员的难度分值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主要差距,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北京体育学院马更娣,缑小燕一、前言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是指经过系统训练后,各项运动素质的基本活动能力和机体工作能力对该项活动的适应程度。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标志身体训练水平的高低。从事艺术体操事业的运动员、进行身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省部分高校从事艺术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提高运动员达标成绩的心理训练进行了实验性研究,旨在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家艺术体操队、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艺术体操队以及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武术队的运动员的足拇外翻程度的调查 ,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发生具有专项特点 ,且与从事艺术体操训练的时间有关 ,并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足拇外翻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控制力决定比赛的成败。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神经过度紧张,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自信心不足,从而影响了比赛成绩。本人对部分艺术体操运动员进行了赛前心理训练,并对训练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在我国的艺术体操心理训练工作中有一定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6年艺术体操全国锦标赛、2006年艺术体操世界杯赛的个人单项带操前3名成套动作,对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进行分析。找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带操转体类身体难度动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动作完成质量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少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了解浙江省少体校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指标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旨在预测体重,为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初级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