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日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这一构建在集体时间观基础上的“非日常活动”模塑着特定群体的行为方式与思维观念。当代中国的都市节日与传统社会的节日不同,呈现出复合性特征,体现出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都市节日既继承了传统的岁时节日,又执行着国家法定的节日体系,同时民间还融合了许多西方文化节日。源自不同时间观的节日交汇到同一个时间轨迹上,构拟成当代都市节日系统。  相似文献   

2.
刘玉明 《科教文汇》2009,(3):222-222,227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心理健康观逐渐摆脱的单线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持,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理论模式。文化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兴起,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的融合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健康观念。由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其心理健康观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与时代相符合的大前提下,融汇当代心理健康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里健康观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心理健康观逐渐摆脱的单线思维方式与理论支持,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理论模式。文化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兴起,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对个体、群体心理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有价值的心理健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的融合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健康观念。由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存在,其心理健康观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在与时代相符合的大前提下,融汇当代心理健康观,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里健康观与方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管理的对象是人,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会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带上鲜明的民族特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日本、新加坡三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以期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于一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81-281
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各民族由于历史背景,地域差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观的不同,所以即使同一种颜色对于不同民族也有不一样的意义,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颜色的象征意义的差异,更能体现出绚丽多彩的颜色对不用民族以及文化的不同意义,以至于我们能够了解色彩并用其更好的装扮世界。  相似文献   

6.
杨维 《科教文汇》2008,(5):176-176
文化传统的三维性是现代艺术设计顺应时代的生存方式,它随着社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也经历着“质”变:由重视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而演变为追求一种富合感性色彩的思维方式。维持现代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保护不同民族的人文要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统的三维性是现代艺术设计顺应时代的生存方式,它随着社会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也经历着"质"变:由重视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而演变为追求一种富含感性色彩的思维方式。维持现代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保护不同民族的人文要素。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包含各种文化特性的语言是影响该文化成员思维特点的重要因素,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思维方式是语言生产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时间观问题是自然观变革中极为重要的问题。19世纪的自然观领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时间观牛顿力学的时间观、热力学的时间观和生物进化的时间观,其实质反映了学科之间的内在矛盾。20世纪科学的发展克服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冲突,新热力学理论不仅适合解释无机世界,而且也适合解释有机世界和社会历史的文化世界,它为各门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原则,并引起自然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于社会实践方式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同,人们会因之而具有不同的良心观,良心本质也因之而不同。古今良心观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存在一个转换与发展的问题。而其转换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实践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因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倾向必然不同,从而反映出的人们心理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时间取向也就不同,各种误解往往随之而生。本文探讨中西方时间观上的差异的各种表现,并指出给跨文化交际活动造成的障碍,在分析差异的文化根源的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时间取向上的差异而造成的误解,从而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空间讲求塑造意境,而塑造意境的方法很多,既可靠实物映衬,也可靠诗词点醒。而不同的营造和理景空间往往也依其需要创设不同的意境。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创造和产生,深究一下,则要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水墨创作的思维方式偏重于经验性和直觉感悟,经验性即对直观经验的确认和概括,而不去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直觉感悟是通过心里体验,不离开直观经验而达到对于事物的理解。而中国传统空间营造的思维方式也是如此,设计是通过在基地上做确实地或想象地漫步中产生的。不进行任何理性的平面构图,对于内部的记忆也没有一个单一形象,甚至没有建筑物的形象;记得起来的是重重叠叠的空间。这与现代西方景观设计讲求的空间行为叙事有些相似。任何文化都承受不住现代文化思潮的渗入,融合甚至破坏,在现代西方设计思维方式和方法泛滥的中国,如何追逆传统,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们都认同这样的观点 :文化和风俗习惯不同 ,思维的方式就不同 ,甚至语言不同也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但是在文化与思维的关系上无论是一般人还是认知心理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而且这些差异是由来已久。为了说明问题 ,先来看一个例子。1 931年 7月 ,俄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 R.卢里亚带领一支科学考察队到中亚的乌兹别克的游牧民部落考察 ,主要是想了解居住在那一带艰苦山区环境的游牧民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并与他们这些居住在城市的人和当时欧洲和北美社会的居民的思维方式作对照。调整结果显然是有差异的 ,而且让这些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4.
刘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312-312,3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客观因素,也包括经济立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与核心,儒家文化早已内化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道德品质,因此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精神驱劝力。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它典有两重性,我们在努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耿艳秋 《科教文汇》2008,(20):123-123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用来交际,这也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功能。然而目前在英语学习中却存在这样一种情形:许多学生学了很长时间的英语,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却感到很难说出“地道”的英语,更有甚者说出的英语外国人却听不懂。这种怪现象的存在正是由于学习者忽略了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因素而导致的。跨文化因素是指: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方式来组织语言.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
晏昀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S):147-147,102
中国传统空间讲求塑造意境,而塑造意境的方法很多,既可靠实物映衬,也可靠诗词点醒。而不同的营造和理景空间往往也依其需要创设不同的意境。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创造和产生,深究一下,则要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水墨创作的思维方式偏重于经验性和直觉感悟,经验性即对直观经验的确认和概括,而不去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直觉感悟是通过心里体验,不离开直观经验而达到对于事物的理解。而中国传统空间营造的思维方式也是如此,设计是通过在基地上做确实地或想象地漫步中产生的。不进行任何理性的平面构图,对于内部的记忆也没有一个单一形象,甚至没有建筑物的形象;记得起来的是重重叠叠的空间。这与现代西方景观设计讲求的空间行为叙事有些相似。 任何文化都承受不住现代文化思潮的渗入,融合甚至破坏,在现代西方设计思维方式和方法泛滥的中国,如何追逆传统,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7.
王菲  龙殉 《科教文汇》2009,(2):233-233
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与表达方武,中国与西方发展出各自不同的文学。比较诗学从文学史及作家作品出发,研究总体文学风格及内部规律。本文将就中西方文学作品差异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8.
陈振芹 《今日科苑》2009,(21):128-12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折射出其文化背景。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而植物词语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多彩。但由于民族差异、语言与思维模式差异,它们在不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喻义也不同。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喻义,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对植物词语的运用,并加深其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该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是象形文字,用偏旁部首构字,记形表义。后者是拼音文字,以词根、词缀构词构义。  相似文献   

20.
马峰军 《科教文汇》2008,(8):172-172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该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长期积淀而成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是象形文字,用偏旁部首构字,记形表义。后者是拼音文字,以词根、词缀构词构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