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访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本刊记者王国祥“杨叔子,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毕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理工大学),199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2):F0002-F0002
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2005年4月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后,展开了各项学术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综合性大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制定高校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15所副省级城市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现状和学科特色,通过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产出文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展现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知识结构和特色领域,探测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目标以及学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担负培养农业人才的重大使命。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力量较弱,人文社科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农业高校要努力探索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通过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推动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健全人文社科研究队伍等举措,来提升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数学的应用已逐渐扩展和深入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文中以确切的事例提示了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从而阐述了现代文化的数学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原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要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积极倡导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特别是在理工科教育中进行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陕西教育》2009,(5):9-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奖励高等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鼓励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育部设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带刺的玫瑰     
现在的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已是个毋庸争辩的事实。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一次到国外访问,就有华人教授跟他谈大陆教育的缺陷:“留学生ABC(外语)很好,就是不知道长江黄河;XYZ(数理化)很好,就是不了解《史记》、《左传》”。大学尚且如此.中学的现状就更令人担忧。学生忽视的是整个文史哲,是一个人的综合人文素质,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教育部有关领导多次提出 ,不能用工科的思路来办大学 ,大学必须有人文社会科学支撑 ,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仅要为本校的文科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而且要为整个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如何为高校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 ,这是一个新课题。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服务中国具有人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四书·大学》开宗名义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第七次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2日至24日在革命历史名城嘉兴召开。40多位学报青年编辑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教授、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陈星教授、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陆志林同志、嘉兴学院副院长杜欢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F0004-F0004
<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联络中心于2007年11月26日至2 8日在闽江学院举办"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暨2007年学术年会"。来自全国123所高校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莆田学院学报》的"妈祖文化"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南京大学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1998~2002年河南省各高校在人文社科各领域的发文、作者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了解河南省人文社科发展状况,为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关系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材、教学、教师"三位一体"出发全面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从学科、层次、年龄三方面构建起梯队衔接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优势特色学科;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4.
晓方  曹素华 《师道》2006,(11):7-9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很多研究人员,逐渐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地方专业高校仍以本专业科研为主,辅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总体发展目标不明确,质量不高,方式方法不当。通过对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寻找适合地方专业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正在开放有序的信息结构与复杂巨系的文化书写中重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核心技术体系的裂变与创新,奠定了认知科学的技术理性基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内容、资源与经验、规律;生态文明的认知科学重构与后经济学的文化重构,正在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与文明创造科学融会的核心体系与应用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中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科门类均具有文理结合、学科齐全的显著特点。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人文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领域、概念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题也应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8.
“十五”时期,是辽宁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的时期,突出了重要项目的引领作用,突出了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创新了社科研究体制,为辽宁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十一五”时期辽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辽宁“五点一线”新的发展战略为主线,争取进一步增强辽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了1956年以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几乎全部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截取其中大陆和香港各29位作者作为高产作者,并对大陆高产作者的基本信息、科研生产力和香港高产作者的科研生产力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以期多角度地反映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高产作者实况。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中国特别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2009年3月,教育部在对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真正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究竟需要怎样的奖励办法与生态环境呢?该奖励办法的出台能否起到推动作用?该办法本身存在哪些缺陷,该如何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三位高校教授解读此奖励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