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一见面,操着方言,情感马上就近了许多。奇怪的是“连城老乡”见面,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老乡”的招牌套近乎的。别冤枉他们了,不必怀疑,他们确确实实是“老乡”。只是连城有一怪,虽然连城话属客家语系,但五里一方言,隔条河,翻座山,语言就难勾通了。因此,这里流行普通话,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作家张伟先生的《徐芾在日本》(载《寻根》1999年小卜。弟2朋),是一扁通过实地调查、历问而写成的佳作。文章行文流畅,叙事感人。但文中有关徐福名称的一段议论文字,却值得商榷。文章开头写道:“在中国,我总觉得从古到今,很少有谁能像这个人物一样值得玩味。他就是秦代的徐带。现在不少人将其呼为‘徐福’,啼’字变了,不知道根据是什么。徐茉是个大知识分子,那时的知识阶级,似乎不太愿沾‘福宝金贵’之类。”这段话只能使读者得出这样的认识:即现在不少人由于不懂古代人起名的真谛,而擅自将“徐茉”改为“徐福”。这种说法是…  相似文献   

4.
雷颐 《寻根》2000,(1):52-57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  相似文献   

5.
王风 《中华文化论坛》2003,1(4):122-126
《周礼》以“三易”、“三兆”、“三梦”并列,这种并列,可能隐藏着古人以“易”名筮的原因。本认为,由于“兆”指龟甲之裂罅,占人凭借裂罅在空间中的延伸形态占断吉凶,相应地,“易”可能指挂力归奇之策(溢策),筮人凭借溢策在时间中的演变占断吉凶。上一世纪的甲骨研究和金研究可佐助“易即溢策”的推测。“日月为易”不是“易”字的原初合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中,常有一些为人忽视却又值得深究的问题。比如,汉语把植物的生命繁殖叫做“播种”或“撒种”,而把人的生殖叫做“传种接代”。著名汉学家爱伯哈德认为,在中国,“蓝色土地上播种”指的是“受孕”①。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并非中国独有。古代埃...  相似文献   

7.
《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此处把“文”排在了“行”的前面.与《学而》篇顺序显然矛盾。  相似文献   

8.
顾关元 《寻根》2001,(6):103-104
按摩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不以药物而以动作“模、接、端、提、按、摩、拿”八大法达到疗效的一种治病方法。《医宗金鉴-整骨心法要》说:“按,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谓徐徐揉摩也”,“推、谓以手推之,使还旧处也。拿,为两手捏定患处。酌其轻宜重缓缓焉以复其位也”。“推拿”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明代张介宾的《类经》。“按摩”与“推拿”只是名称不同的同一个治疗方法。关于按摩和推拿名词之互换,明代周于藩氏有记载说:“按即拿之说也,前人所谓拿,兹则以按易之。”此后按摩与推拿遂并用于世。  相似文献   

9.
周士琦 《寻根》2000,(4):106-107
“发烧”和“发烧友”这两个词语时下相当流行。日前在某杂志上曾读到一篇谈“发烧”一词的文章,作者认为“发烧友”中“发烧”之说是“发烧”原义的引申义:“‘发烧’一词原义是体温增高,是疾病的一种症状,也说‘发热’。现在已经出现了引申义  相似文献   

10.
11.
<正>这个"烦恼"在我的脑海中围绕了十几天直到七月十六日才解决——"应聘"博物馆小小解说员。其实也不是什么应聘,我只是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简单来说就是去当当志愿者,介绍介绍文物。应聘分三个环节,分别在七月二日、七月十三日、七月十六日。在老师的介绍下,我踏进了博物馆大门,也就这一刹那,我已经浑然不觉地开始了我的志愿  相似文献   

12.
杨琳 《寻根》2001,(1):107-111
“二百五”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是某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例如:“那些二百五大夫光会照你要的药开处方,治不了什么病。”二是指傻里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知道的说他爽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二百五呢。”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像漂亮的彩虹那样,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应有尽有。颜色词也叫感官词,是英语词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对描述事物的色彩,表达文字的思想内容以及在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还往往有着其他特殊的含义及用法。black除为...  相似文献   

14.
“脸儿”与“脸谱”王希平戏曲舞台人物的化妆造型艺术在元、明及清初南北曲盛行时期,曾俗称或简称为“面”。生、旦角色的化妆是较简单的“搽粉”和“抹彩”,称作素面或洁面;净、丑角色的化妆是“傅粉末”和“搽灰抹上”,故称为涂面。具体的又分为红面、黑面、白面、...  相似文献   

15.
<正>欢迎学界朋友们到古城西安参加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这便于学者们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背景发掘祭黄帝陵的感恩意蕴,进一步探讨中华文化基本理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据新华社2013年11月17日电,美国联邦调查局警示,关联国际黑客团体"匿名者"的人员过去将近一年对美国政府发动大规模入侵,秘密侵入包括军方在内多个政府机构的电脑系统,窃走敏感信息。黑客利用奥多比系统软件(Adobe Systems)公司软件的漏洞,侵入政府机构电脑,然后在许多电脑留下"后门"  相似文献   

17.
顾农 《寻根》2010,(1):90-91
<正>鲁迅在杂文《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中写道,对于那些一味愤愤不平、自暴自弃以致"恨恨而死"的人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文"与"人"的关系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论题。诗文与诗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致或不一致,而应当将诗文从内容和技艺角度分为"所写"与"能写"两个方面来衡量。从"所写",即文学内容方面看,"文"与"人"关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它不只是表面的一致与否,更是深层次的相互印证、相互表现,"文"与"人"各有其真实,二者是相得益彰的依存关系。从"能写"的技艺方面看,"文"与"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时便不能将二者强加比附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试释“国”与“域”及“城”游修龄本文所说的国、域和城,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领域和城市的概念,而是讨论这三个字的起源和原始的意义。国的繁体字本作国,是口内一个“或”字;域则是土旁从“或”(但古籀中是邑旁从或),二者是同源的。城是土旁从成,这成字的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