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校本教材开发中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学习提供管道,有利于教师共享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材材开发中教师实践社群建设应遵循平等、开放等原则,建立社群档案库,培养成员归属感,保持社群活力,使社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罗桂温  肖立章 《广西教育》2014,(47):117-119
校本教材开发中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学习提供管道,有利于教师共享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材材开发中教师实践社群建设应遵循平等、开放等原则,建立社群档案库,培养成员归属感,保持社群活力,使社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以促进教师同事对话,共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凝聚群体智慧开展创造性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优势,在教学现场以如火如荼之势展开。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今社会,不仅对学生学习更好地适应现在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提出了新要求,更对教师教学及其专业成长提出新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背景,在梳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价值基础上,审视专业学习社群经营的可能困境,从而提出基于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增能机制,以期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形成有效的共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实践的创新:教师专业社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对教师教育关注的转向:由个体到群体。教师专业社群的特征有:尊重与信任的培养;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在组织学习中提升。对教师专业社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载体的研究,拓展了教师教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虚拟社群已成为教师网络教研和专业成长的新途径。针对"李克东难题"及其他教师虚拟社群实践问题,本研究从知识共享视角进行思考,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教师虚拟社群及其发展,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及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知识共享的特点及其过程,并据此构建了教师虚拟社群知识共享的过程模型,探讨了教师虚拟社群中知识共享的价值取向,指出社群成员的需求层级与知识共享价值取向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构建之后,其持续发展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可以通过生成意见领袖、改善隐客现象、进行区域间协作以及建设在线和谐等维持策略促进其良性运作,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实践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有着传统学校教研组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提供协同工作、交流和探讨的空间,促进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挖掘,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并快速增值,提高教师之间互助协作、资源分享和不断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社群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和分工共同构成了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系统。外在化、社会化、联合化和内在化是共享系统的四个关键过程。维持较高的社群参与度、创建积极的知识共享文化、制定和运用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促进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需要从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的层面来加以推进。增强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专业自信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师团体具有共同的专业目标、专业活动以及专业规范,理应成为一个专业社群,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专业社群中的一员。文章主要从教师专业社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教师教育中构建可靠、稳定而有效的教师专业社群文化生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希望以此来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方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能支持教师成为改革代理人,提升其改革投入。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实施新课改十年S省的调查研究,考察教师课改认同感与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能通过影响教师对新课程特征的认知,并能通过改革学校改革管理来提升教师的改革价值感,进而影响其课改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新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知识管理运动日渐兴起,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由于个人理论的提出,特别是对教师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揭示与关注,知识管理转向帮助教师形成个人理论的知识,而非公共领域的知识。其中,侧重个体层面的生活史叙述和关注共同体层面的学习型组织,是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并促进教师成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教师德性内涵的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的反思,本文从两个范畴对传统教师德性的内涵进行了现代建构:一是在身份认同指向的社会属性范畴,教师德性是传道、授业、解惑;二是在内在心性指向的伦理范畴,教师德性是教师仁。两者在教师德性的现代发展中都衍生出了新的涵义。本文以期在一个更为整全和宽阔的视域中对教师德性进行一种多角度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在教师在职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培训和教师学习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教师教育范式,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存在。但这两个概念反映了不同的知识观、学习观,体现了对教师在职教育的不同理解。从教师培训到教师学习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符合当今时代背景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成人学习理论视角,运用其中成人教育学理论、余力理论和熟练理论、知觉转换理论,自我指导学习理论以及嬗变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来解读教师学习的取向、目标、动机和途径,希望能为理解教师学习的内涵提供一个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一位新手教师从实习到入职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实践性知识建构的过程进行深刻剖析,揭示了实习中开始萌芽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从知识形态看,该新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经历了结合化、内化、社会化、外化的连续过程,表现出主体性、情境性、反思性和信念化等特征。案例启示我们:应正视实践性知识及其研究的复杂性,深挖实践性知识对教师成长的意义;完善相关的培养制度,特别是指导教师制度,增加实习生和新手教师发展实践性知识的可能性和能力;激发实习生与新手教师的反思潜质,促使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为他们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郭兴举 《教育学报》2006,2(3):75-79
本文探讨了存在主义的主题思想,并由存在主义的主题思想出发,结合主要的存在主义者关于教师问题的阐述,推演出存在主义关于教师是谁以及作为教师应该怎么样的基本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为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种哲学的认识视角和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utinize the assessment of teacher knowledge in a school‐based course at one Swedish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In a gener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ourse, teacher educators visited the student teachers at their school placements and met them and their school mentors in student‐teaching conferences to assess their teacher knowledge. The findings primarily show that the assessment procedures are influenced by teacher educators’ organization of the school visits and conferences. Secondly,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chool visits and conferences influences who the potential and actual assessors at the conferences can be and are. Thirdly, the assessed student teacher knowledge at the conferences is described as procedural knowledge in a knowledge‐in‐practice perspective, almost exclusively in the area of relational, emotional, and caring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aspect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Fourthl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propositional knowledge in a knowledge‐for‐practice perspective is hardly mentioned or assessed.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教师思想:理论图景、批判向度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教师思想既包括后现代主义者对教师的论述,也包括具有后现代思想的教育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对现代教师的反思。后现代思想者主要从知识真理观、主体观以及现代政治权力秩序观这三个向度对现代教师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他们提出的独特的教师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前瞻性地把握当下的教师问题。由于其建立的思想基础——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教师思想也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While the use of 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has the potential to teach prospective teachers, research on 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from a situated perspective has been slow to emerge in reference to prosp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ituated case-based knowledge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spectiv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beliefs. The framework includes conceptual case knowledge, strategic case knowledge, and the shared identities and beliefs of practicing teachers. In addition, we summarize findings from a study wherein the situated case-based knowledge framework was applied to support prospective teachers’ learning, as well a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专业化视域下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教师教育主体部分的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因素.高师院校应在教师专业化理论指导下,以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为出发点,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标,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内容及运行机制,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实践知识、内隐知识,培养研究型教师,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和教师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