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超  李晓娟 《情报杂志》2012,(3):46-49,87
在针对基础学科、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期刊引文密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学科期刊平均引文密度与学科期刊最可几引文密度表征学科期刊的引文密度水平。使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学科期刊引文密度的频数分布显示,拟合峰值接近学科期刊最可几引文密度。最后,提出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特征参数可以表征学科期刊引文密度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影响因子,并选择了几个学科进行实例分析,分别计算它们的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七年影响因子、中值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范围调节影响因子、欧洲因子.得出如下结论:应遵循同类相比的原则,考虑文献老化、引用峰值、期刊中被引用文献的篇数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影响因子进行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3.
相对影响因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化学、材料科学和机械工程三个典型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可用于不同学科期刊间比较的相对影响因子的新概念,并用2002年JCR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期刊的相对影响因子具有普适性和可比性,能较客观地反映不同学科科学期刊的相对水平.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的期刊整体投稿文章水平的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对评价结果进行数值拟合,以期对期刊进行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期刊评价新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期刊文章水平由高到低的被引频次一般规律;模拟的“基线”截距值可以反映期刊发表的文章水平,并进行自我比较和评价,也能在同学科期刊之间对比;期刊提高影响因子的最直接方法就是优选并适当减少刊出的文章数量,即减少可被引文献量,尽可能提高对热点问题稿件的发表数量。该方法有利于期刊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整计划。  相似文献   

5.
以《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为依据,将影响因子按高低划分为11个区域,分学科统计了各区域内期刊数量,展示了我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分布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引用的偏态分布,提出修正影响因子失真的方法。【方法】 以影响因子不同的7种物理学综合期刊为样本,根据2011—2015年度各学术载文的被引频次,以被引量的分布曲线和洛伦兹曲线揭示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的分布特征,引入基尼系数来描述引用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结果】 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均为右偏分布,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结论】 被引量的非正态分布能导致影响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以(1-G)为基尼修正系数,可有效修正影响因子失真。  相似文献   

7.
王超 《情报杂志》2013,(1):68-72
以2001-2010年CSSCI收录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论文引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0年间篇均引文量、无引文论文数的变化;分析有引文论文的引文量分布特征,提出最可几引文量的概念。数据分析显示,10年间有引文论文的引文量分布呈相对一致的趋势,可由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近似表征。有引文论文引文量分布的中位数及最可几引文量绝对值的偏小,显示图情领域的研究者尚需更重视参考文献或进一步加强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统计计算了JCR数据库中六个学科八十种期刊两年影响因子、五年影响因子和中值影响因子,并定量分析了每种学科三种影响因子的期刊排序变化,说明了两年影响因子具有科学性和存在的价值,指出了科学运用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开放访问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ISI公司公布的被其收录的开放访问期刊为依据,对照2004年JCR数据库的影响因子指标,计算并揭示了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排住分布情况,以及在四个学科领域中它们各自的影响因子排住分布情况,借此对开放访问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质量表征意义与对论文投稿、稿件遴选的积极导向作用,非学术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学科属性与相对性以及单篇论文的被引证次数与学术质量评价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深入讨论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合理运用期刊影响因子进行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分析了影响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因素。然后基于时间和专业因素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利用新兴学科的期刊文献引用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现短期内快速增长并到达一个顶峰、之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特点,建立了期刊发行期内基于W eibu ll分布的扩展影响因子模型。最后结合R因子和两年期刊影响因子对JCR中的8种生物类期刊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最重要的一项衡量指标。本文首先设定分析的理论假设,利用期刊的相关引证指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函数模型,对科学、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期刊基金论文比、论文篇幅长短、期刊主办单位的实力和影响力、期刊的类型以及论文作者对于期刊的影响因子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科学、研究类期刊影响因子和学术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We generated networks of journal relationships from citation and download data, and determined journal impact rankings from these networks using a set of social network centrality metrics. The resulting journal impact rankings were compared to the ISI IF.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social network metrics and ISI IF rankings deviate moderately for citation-based journal networks, they differ considerably for journal networks derived from download data. We believe the results represent a unique aspect of general journal impact that is not captured by the ISI IF. These results furthermore raise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validity of the ISI IF as the sole assessment of journal impact, and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devising impact metrics based on usage information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分析期刊主题分布特征有助于揭示学科领域的研究主题,掌握科学研究的整体发展态势,为寻找科研着力点提供参考。为改善已有的期刊主题研究忽略主题分布均衡性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点度中心度及其均衡性的期刊主题分布特征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2013—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领域20种CSSCI来源期刊为例,首先,利用聚类方法对各期刊主题进行类团划分,进而计算不同主题类团的点度中心度;其次,利用Gini系数计算期刊主题类团网络中点度中心度的均衡性Gc;最后,根据期刊主题数量n和期刊主题类团点度中心度的均衡性构建"n-Gc"二维坐标,在二维坐标中展示并探讨期刊主题的分布特征。[结果/结论]实验表明,"点度中心性"与"均衡性"结合得到的期刊主题分布特征与期刊实际收录主题特点基本一致;同时,"n-Gc"二维坐标对期刊主题特征的描述粒度更小,描述结果更加全面、细致。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对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进行研究,总结其中潜在规律,对期刊评价与期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从期刊来源指标的角度系统分析其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不多。本文利用散点图、回归分析和分组统计三种方法相结合,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医学类学术期刊为例,分析了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引用半衰期5个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期刊来源指标较好并不代表期刊影响力就很大。各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之间存在着较低的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数据段他们的相关程度又不一样。不同期刊来源指标与期刊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各有特点。建议在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中舍弃来源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图书情报类期刊为例,通过投稿者在线评论数据和期刊计量指标相结合的实证分析发现,投稿者对期刊的感知质量与期刊影响因子以及编辑服务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期刊录用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中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取用ISI JCR中的数据,选用被JCR收录的中国(大陆)科技期刊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代表,用One-Way ANOVA统计学技术,对2002—2008年间的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学术影响力定义为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该领域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的比值。研究发现,中国SCI期刊群2002—2008年间的学术影响力没有变化。本研究提示,要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学术地位,有关管理政策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8.
Data from two bibliographic databases i.e. COMPENDEX and INSPEC have been collected on the broad subject software and related topics. The titles of the journal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database. The impact factors of the titles were also collec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impact factors.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identify a suitable model to describe a distribution of impact factor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a Gamma distribution fits the observed data very well with one of the parameters as mea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other parameter as 1. Further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researchers are now publishing their articles in high impact factor jour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