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对学生进伊‘绿色环保”教育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孩子们钟爱自然,尊重自然,自觉参与社会环保的良好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变革的重要手段。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国际视野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构建,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扎根于中国的奠基石;整体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学校教育改革实际的基本环节;定期组织国家讲习班和国际论坛等多种师资培训活动,是传播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成功经验的必要平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为契机,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旗舰"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应当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研究;建立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全方位扩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构建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胡锦涛主席提出:"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温家宝总理也指出:"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公平。"中国地域辽阔,受历史、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不同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区域学校之间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实现教育公平的重点,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培养解决社会问题能力人才的中小学校 ,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是我们中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环境教育也就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绿色学校”是环境教育的升华和提高 ,它能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拓展广阔的空间。我们经过多年的环境教育探索和创建“绿色学校” ,始终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生实施环境教育 :一、以环境调查为依托 ,唤醒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假期 ,我们组织了生物与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多次分…  相似文献   

5.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也与我们马山中学提出的“构建绿色教育的办学体系,营造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相一致,也符合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项基本国策,即“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科教兴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人,在人才,在人才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实现这两项基本国策具有十分明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把“绿色教育”作为办…  相似文献   

6.
唐雄飞 《师道》2000,(1):67-68
环境保护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必须要从孩子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环境建设,加强环保教育,把创办绿色学校作为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来抓。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教学备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探索应试教育与回归教育本原的问题,把培养人、造就人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基于此,笔者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这一办学思想。一、"可持续发展"办学思想的基本理解普通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基于高中学校的现状、性质、功能和任务,可以从三维立面—历史的深度、社会的广度和人才培养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学校","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工作部署,高校后勤作为学校各项资源的管理和服务保障部门,建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愿望与自我诉求,也含有学生必须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中小学教育中,制约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既包括其内在要素,也包括外在要素。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健全的身心、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一方面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而形成启迪学生智慧的学校制度与校园文化,开设常态化的学法指导系列课程,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将"学知识"与"长智慧"并举,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置于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加以系统培养等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学校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职教育存在一些特殊因素,使"家校合作"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形式,但西部地区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家校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明显制约西部地区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省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相当突出,环境教育的任务非常繁重。大多数学校环境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既无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也无任何教研活动和教学检查。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困扰 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环 境、保护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 境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 容。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 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 发展意识,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 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创建“绿色学校”,能为学 校开展环境教育拓展广阔的空间。 习水县温水镇星文小学根据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 《贵州省贯彻<全国宣传教育行动 纲要>实施方案》的要求,按《小学 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把“创 建绿色学校,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确 立为学校办学的…  相似文献   

13.
林联益 《考试》2008,(1):37-39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论断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变革的主流之一,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绿色学校"建设,可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人口、资源、发展、环境的辩证关系,广泛通晓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提高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识别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达到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学校生态德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自然为本"。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为要义,以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它不仅仅以环保知识作为育人的唯一要求,还指学校以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为指导,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  相似文献   

16.
吴晓云 《考试周刊》2011,(19):194-195
前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指出:为了实现这种变革,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建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大学校园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对大学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小城镇社区教育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城镇建设又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当前我国小城镇社区教育尚处于"学校-行政型"阶段,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不相适应,地区差异大,必须用系统观整合小城镇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社区教育由"学校-行政型"向"社区-社会型"转变,使之成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窦树德 《文教资料》2008,(31):139-141
在人口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思潮,而可持续发展教育也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推动高校积极开展"绿色大学"建设,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服务",培养具有"绿色观念"和"绿色素质"的"绿色人才",也就成为促进学校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务。为了孩子、为了地球,为了未来,请每一个教师主动担负起环境教育这一神圣使命,阐述了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化学与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国际化促使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传统的生存发展模式转向新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学校的人力资源--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三者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