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卢军民 《新闻世界》2012,(3):106-107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及其导致的"谣盐"事件,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或公共安全事件都在表征着法国社会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描述的风险社会已经到来。因而,现代人如何能够健康地生活就必须了解身边随时可能产生的风险。这里就涉及到科学的解释问题,即如何将科学话语转化成公众易懂的大众话语。  相似文献   

2.
把众多的都市报摆放在一起,头版或社会、娱乐、体育等重点版面几乎都是一个版式:刺激性极强的大标题下面配着特大尺寸的照片。这样的版式尽管能体现新闻的冲击力和吸引力,但千篇一律的大标题配大照片,也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都市报的新闻性是否只能依靠标题和内容描述的刺激性来吸引读者?其二,都市报的新闻性是否只能依靠奇闻逸事、犯罪事件、花边新闻等娱乐性的东西来体现?  相似文献   

3.
颜廷昆 《青年记者》2009,(18):36-37
自1997年1月1日创刊至今,《南方都市报》一直参与着近几年来几乎所有重大舆论事件的建构,尤其近几年越来越左右着事件的发展态势。比较突出的,如邱兴华事件、“钉子户”事件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都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关系到公众权利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1月1日创刊至今,<南方都市报>一直参与着近几年来几乎所有重大舆论事件的建构,尤其近几年越来越左右着事件的发展态势.比较突出的,如邱兴华事件、"钉子户"事件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都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是关系到公众权利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飞速发展着的我国经济,面临全球气候环境日益恶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发生的态势.因此,气象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都市类报纸纷纷推出气象新闻版.  相似文献   

7.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婉 《新闻世界》2011,(12):217-218
本文选取今年5月中旬到6月上旬长江流域的旱灾和10月中旬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楚天都市报》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要社会:事件报道的不同之处,为媒体在报道自然灾害与重要社会事件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粮油、猪肉价格跌荡起伏,股市、基金变幻莫测,房市、车市热闹喧嚣,大小财经事件接二连三,无不影响着百姓的衣食住行、理财投资.人们迫切地想在海量的信息中,得到适合自身需要的投资资讯与各类市场信息,渴望尽可能地透过纷繁复杂的财经事件,把握风云变幻的财经态势.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人有不测风云”?天气变化向来影响着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极端天气和灾害性气象事件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气象新闻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陈曦 《今传媒》2007,(2):57-58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人认为,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科技、文教新闻而言的,不受行业的局限,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一类新闻.近年来,社会新闻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大致可分为正面和负面的两大类,也有的学者称之为"亮色"和"暗色"两大类.正面的社会新闻是以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事件与人物为报道内容,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帮助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费涛 《青年记者》2006,(16):57-58
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的优势 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闻学把解释性新闻称为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那场席卷全美的经济危机使整个金元帝国一片混乱,美国人被打人了迷宫,不仅要求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更迫切要求了解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一些美国记也意识到,运用客观报道手法的纯新闻已无法深入事件的深层,更无法剖析原因与揭示其影响与发展前景,这既不能满足读要求,也违背记的职责。于是,解释性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报道平民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走平民化路线,是由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迟来的爱"——后都市报时代延迟登陆国内都市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要受众,以市民关心的本地都市新闻为主要内容,形成一种不同于党报的新形态.早期都市报尽管以全新理念横空出世,但因其取向一味以市民为标杆,使一些都市报纠缠于家长里短、枪杀暴虐的事件中,表现得较为小气,也使都市报一直僵持于"小报"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5.
洪慧敏 《新闻实践》2010,(12):76-76
重大主题报道毕竟不如事件性新闻"好看",如果操作不当,往往容易出现跟生活脱节,让受众感觉"假大空"。如何真正打动人、吸引人,真正为受众内心所接受,进而化为自觉的观念和行动,这是当代媒体必须面对的挑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例,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相关评论的分析,解析新闻评论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引导公众、促进社会民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3年8月,贵州都市报创刊.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面世.然而,这两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并未在报业市场掀起涟漪.这时,50岁的席文举正在带着手下奔走考察,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间,还需要一个具有撞击概念的事件才能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8.
韩隽 《今传媒》2003,(3):49-50
2002年8月20日,陕西《华商报》独家报道了题为《家中看黄碟 民警上门查》的社会新闻稿件,稿件刊出后反响激烈,从8月下旬直至年底,有关此事件和后续事件报道,以及针对报道的各种质疑和评论在全国各类媒体上大量出现,主要报道这个事件的《华商报》记者江雪也因此获得了《南方周末》评选的  相似文献   

19.
潘宁 《传媒观察》2008,(4):40-41
走“平民化”路线是指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经济新闻报道“平民化”,就是要求,经济新闻报道能及时反映与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并能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报道。  相似文献   

20.
魏东 《新闻记者》2000,(6):27-29
作为一个面向市场的新兴媒体,南方都市报不像其 它一些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地位优势,因此在采访中,特别是追踪报道的采访中,时常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和困难。如何在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发掘一些重点新闻事件,并将其步步引向深入、掀起高潮、善始善终呢?南方都市报经过几年的风雨锤炼和摸爬滚打,在各类社会热点新闻事件追踪报道的策划操作上,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套路,本文对此作一点粗浅探讨。 所谓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对一宗新闻事件连续不断地跟踪报道,天天见报或几乎天天见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