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殷周铭语文里的"(辶水)"字,过去释为"速"或"(之冉)",没有定论.本文从字形分析切入,通过该字所在语境的探讨,结合相关字词的考释,在否定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该字就是后来的"(之冉)"字,在铭文里主要有三种用法:第一,用作人名;第二,用作动词"行往""前去";第三,借为"護",表"辅佐""辅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殷周铭语文里的“ ”字。过去释为“ ”或“ ”,没有定论。本文从字形分析切入,通过该字所在语境的探讨,结合相关字词的考释,在否定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该字就是后来的“ ”字,在铭文里主要有三种用法:第一,用作人名;第二,用作动词“行往”“前去”;第三,借为“ ”,表“辅佐”“辅助”。  相似文献   

3.
题中的“(?)”,壮族称石山间的小片平地。广西有不少地名用“(?)”字,如“七百(?)”、“三(?)”、“(?)雷”等。(当地人现今一般写作“弄”) 来广西东兰县支教已有一个半月了,多次的上山下乡,我们三位从珠海来的教师算是真正领略了这大山里那重重叠叠和茫茫苍苍的悲壮。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缘。由于这一带是典型  相似文献   

4.
在昭通出土的名扬海内的汉孟孝琚碑中,第七行第一字为“(?)”.其字遍查字书未见.笔者认为该字即“茕’字.理由是:“茕”在六书体例中属形声字.《说文》:“茕”从“卂”(音训xún)营省声.在“茕”字中“(?)”(系“营”省笔)是声符,“卂”是形符.  相似文献   

5.
汉语里有这样一类词,由两个音节联(?)维成义而不能分割。叫‘联缔字”,或称‘连(?)字,现在也有人叫‘俄(?)词.由于它富有(?)乐性,适合于描绘形态声色,所以一级的诗文里都用得很多. 联绵字一般都有双声、迭韵的关系.“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慷慨”(KāongKǎ)、”崎岖”(Qqú)ú等.“迭i韵”是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肮脏”( ōng Zōgg))、”蹁跹(PiāXiōn)等.也有一些联绵字,双声迭韵的关系很难分辨出来,这主要是由于时代或地区的不同,在读音上产生变异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相”字,《说文》解释为:“省视也,从目从木.”本义是“看、审视”.如“相机行事”,即:察看机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的意思.又引申为“辅助”.如“吉人天相”,“天相”即“天助”.这里,“相”都是用作动词.另如:“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的“相”,是用作名词.不论“相”字用作动词或名词,均读第四声xi(?)ng.  相似文献   

7.
楚简《老子》甲组简十释文为: 孰能庀以(辶主)(动)者,将徐生。“庀”,整理者疑为“安”字误写,未作详解。今按,“庀”,简文写作(?),笔者疑为“厇”字之讹,读为“橐”。楚简《老子》三篇中,除残缺不明的文例外,“安”字凡八见,作两种形体。一种写作“食”,出现一次,见于甲组简二五“其安也,易持也”;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8.
《曹刿论战》:“齐师败绩”中的“败绩”,中学语文课本上直接注为“大败”。“大败”何以言“败绩”呢?目前通行的解释是:“败绩”的“败”应即“(贝辶)”字,“绩”字应即“迹”字,春秋时代的战争以用兵车进行车战为主,战争中兵车垮了是最大的败仗,因此叫“败绩”。(参见陆宗达《训诂简论》164——165页及《北京教育》1982年第7期《“败绩”考》)此说值得研究,为什么这样巧,“败绩”两个字都是别字?据笔者初步统计,“败绩”一词,《春秋经》中出现十六次,《左传》中出现十七次,共三十三例,无一例写作“(贝辶)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驿传制度开创于殷商。以后代代相承,并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至民国三年,驿站裁尽,驿传制度遂告废除。由此可见,中国的驿传制度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里已有“(?)”、“(?)”、“传”等字。“(?)”是“(?)”字的初文,“(?)”是“驲”的本字,“驲”是后起的假借字。古代乘车曰“驲”、曰“传”,乘马曰““遽”、曰“驿”,二者是有分别的。后世设置驿站主要乘马,所以“驿”字通行,而“驲”字就不太用了。甲骨文里又有“(?)来归”、“(?)散”、“(?)入”、“(?)往”、“传氏”等记载,这不仅表现出殷人交通往来的频繁,也说明了殷代交通事业的日见发展,驲传制度已经开始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加以各诸侯国之间时战时和,信使往返不  相似文献   

10.
关于“累增字”,《辞海》这样解释: [累增字]文字学上指增加了偏旁不改变字义的后起字。如“援”本作“爰”,后加“扌”(即手)旁作“援”;“得”本作“(日一寸)”,后加“彳”旁作“得”。 这个解释存在一些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例字: 星 甲骨文写作“(?)”,为天上星宿的象形字,后来加声旁“(?)(生)”,写成“(?)”,篆作“(?)”,楷作“星”。 (?) 这是斗争的斗,甲骨文写作“(?)”,象二人搏斗之形,后世加声旁“(?)”,写成  相似文献   

11.
有些字的偏旁冠名为何更改 人教版2001年秋使用的小学语文第一册有三个字的偏旁冠名作了更改“有”,由月字底改称为右字头“(?)”;“学”,由子字底改称为学字头“(?)”;“春”,由日字底改称为春字头“(?)”。 不少第一线的教师对这几个字偏旁冠名的更改感到疑惑不解。他们习惯上把这三个字的偏旁称为月字底、子字底、  相似文献   

12.
《五蠢》:“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其中“因为之备”,课本注为:“从而为之作准备,采取措施。因,依,按照。备,采取措施。”我认为这个注释有三个错误。一、该注把“因”对译为“从而”(连词),又解作“依,按照”(介词)。尽管“因”字在古汉语里既可用作连词,也  相似文献   

13.
偏旁和部首     
偏旁和部首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不能含混,更不能笼统地叫做偏旁部首。偏旁是汉字中合体字上下左右内外各部位的组成部分。例如“江”字中的“氵”、“工”;“星”字中的“日”、“生”;“国”字中的“口”;“玉”;“近”字中的“辶”“斤”等。  相似文献   

14.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教材中容易写错笔顺的字作了教学提示,对教师的备课很有帮助。但笔者发现有几个字的提示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规定的笔顺相抵触,兹提出来商榷辨正。①第21页讲到“稻”字的笔顺时说“左边是禾木旁,右边的笔顺是“爫(?)舀”。第69页讲到“插“字的笔顺时说:“右半部容易写错,笔顺是:丿(?)千(?)臿。这里实际上是关于“臼”的笔顺问题。在《通用字表》中,“臼”的笔顺是:(亻(?)臼)。《通用字表》按每个字的笔画数目排列先后,同  相似文献   

16.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7.
1、(?)盂鼎(?)石鼓(?)说文(?)睡虎地简(?)居延汉简2、(?)甲骨文(?)甲骨文(?)甲骨文(?)谈文(?)说文或体3、(?)散盘(?)伯鲜鼎(?)说文(?)公贸鼎(?)说文现在市场上的一些餐食业以“犇羴鱻”三字作为店号,用小篆书写,可以说是文字学史、汉字文化史上的“鸡肋”,姑且阐释其义如下;“犇羴鱻”,如果写作规范汉字,就是“奔羶鲜”。不过,考察它们各自的来源,却不尽相同。1、“犇”与“奔”,最初只有“奔”字,据现存的古文字资料看,金文中已出现“奔”字,尔汉许慎《说文解字》;“奔,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二、先其所爱,微与之期。(《孙子·九地》)注释:微,伺探。 译文:首先夺取其战略要地,伺机与敌决战。(第56、57页)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一语,旧说各不相同,未知孰是。句中“微”字若作“伺探”解,依《注译》一书的注释体例,应指出“微”是“(?)”字之借。《说文》云:“(?)”,司也。从见,微声。”段玉裁注:“司者,今之伺字。许书无伺。司下当有视字。《广韵》曰:‘(?),伺视也.’于从微取意。(?)同(?)。”  相似文献   

19.
儿子期中考试卷拿回家 ,语文有一个地方出了错 ,没得满分。原题是 :照样子 ,写出下面汉字的组成 :如蚁 (虫———义 )。“远”字儿子是这样写的 (辶———元 ) ,我一看 ,应该对呀 ,怎么还打了“×” ?儿子在一旁发话了 :“老师说标准答案是按笔画顺序写 ,应先写元 ,后写辶。”我不禁啼笑皆非 ,题目要求学生写出汉字组成 (并且有例子仿照 ) ,至于学生理解为先写偏旁 ,还是按笔画顺序写 ,都应算对呀 !“标准答案”顾名思义 ,就是评判试卷的准则、依据。笔者认为 ,“标准答案”的制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象汉字的笔画、笔顺、音节 ,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祥友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5):90-92,133
《诗经》中的“言”字用法比较复杂,前人对此问题有所论述,但都有一些问题。总结前人的认识,我们认为《诗经》中的“言”字有三种用法: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用作连词;用作副词词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