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展他们的视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进行分析、综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逐步理解无论怎样割补,必须遵循四个原则:①割补后的图形,必须是已学过的基本图形;②割补后的图形要具备计算面积不可少的数据;③要能根据条件,讲叙求面积的思路;④要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例1 求图1(1)的面积(单位:米)  相似文献   

2.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解法与思路(下)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沈家金如果一个阴影部分所示的图形既不是基本图形,也不能通过分解、隔离、组合、平移、旋转和割补等方法转化成基本图形或其相加减的形式时,应该怎么求解呢?如前面所介绍的方框图所示,这时可运用一些特殊的...  相似文献   

3.
割补法在解决多边形问题时常用,割补,就是把不规则的图形割补成特殊的图形,再运用这些特殊图形的性质求解,这不但开拓思路,还可使问题简捷获解,现以一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赵玉洪 《新疆教育》2012,(8):100-100
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和空间再造想象(具有抽象思维特征)是以图形为重要基础的。培养学生认识到运用图形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从而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正确地识认运用图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指导学生认识运用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有些几何题目,可以根据图形的特征添加辅助圆,运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答.这样不仅能快速地解决问题,还能拓宽同学们的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掌握常用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及其在计算机中存储与采集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割补法就是通过对图形的分割、补全,将复杂图形简单化、非标准图形标准化,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解题方法.在立几中,恰当地运用割补法解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上的各点沿着同一方向移动同一距离的变换称为平移变换.可见,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鉴于平移变换的这一特征,本文拟从数学解题策略的角度,以例题呈现的方式,探讨在解有关函数问题时,如何运用平移的知识和思路,有效整合图形(题设)信息,优化图形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求不规则图形(或不易直接求的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应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分割、接补将其化为可计算的规则图形,再进行计算.下面我们结合一道中考题,跟同学们一同感受“割”与“补”的解题策略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三边(或延长线)如图1,关于此图形的有关成比例线段的证明题目比较多,具体的分析思路、证明方法也有多种,但有些思路不易寻求,现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图1中,共有12条线段、6个点,它们分别在4条直线上,这是此类问题的共同特征.这类题目中出现成比例线段问题,可考虑相似三角形或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等有关知识.显然图形中没有相似三角形和平行线,因此需构造相似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作平行线寻求成比例线段.例1已知,如图2,一条直线截△ABC的三边(或其延长线),交…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立体图形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想、讨论、实验和验证的过程中,激活所学知识,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观察就是找出事物的特征,问题的条件与结构的内在联系,掌握结构特征、数值特征、图形特征等。观察题目的特征,联想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数学的观察要求精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上,山羊老师拿出一些梯形纸板,让学员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割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图形。每人任选一种,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一会儿,小猴、小猫、小兔就选好并割拼好了。小猴选做的是长方形。小兔选做的是三角形。小猫选做的是平行四边行。山羊老师让三位学员向大家介绍是怎样割拼的。小猴说:“我是从梯形两腰的中点向上、下底分别作垂线,沿垂线切割后,再拼成长方形。”(见图1)小猫说:“我是经过梯形一边腰的中点作另一边腰的平行线,沿平行线切割后再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见图2)小兔说:“我是从梯形上底一个端…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15.
概谈第八册几何知识的复习○俞宝玲(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几何知识包括三大块:(1)几何知识的基本概念;(2)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3)常见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如何做好这些基本知识的复习,我将概要地谈谈几点体会。一、梳理沟通比较是认识...  相似文献   

16.
孙伟 《时代教育》2007,(6Z):107-108
教材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发明新规律。通过对图形等积变化的研究,使学生掌握用割补法求面积的分析思想,学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有些不规则的图形题不能直接运用公式解答。通过观察分析图形特点,灵活地把图形转化一下,变成比较容易解答的图形,问题就好解决了。题目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截后的体积如图1,求截后的体积?解法一:由于截后的不是圆柱体,不便直接运用公式计算。经观察图形特点发现,如果将其扩倍,则可以拼成一个如图2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9.42÷3.14÷2=1.5(厘米)。底面面积是3.14×1.52=7.065(平方厘米)。体积是7.065×(4+6)=70.65(立方厘米)。所以原…  相似文献   

19.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解法与思路(上)湖北钟祥市实验小学沈家金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类题目由于熔识图分析、基本几何图形的特性及计算、空间想象能力于一体,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强,故学生解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这...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1.到现在为止你都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 ,教师用投影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2.谁愿意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3.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教师指投影中的图形) ,你会用公式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二、新授(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那么其它图形面积的计算你想知道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二)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1.割补法的尝试(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我们先来了解一种方法。请每个同学拿出一个外形不规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