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山林野果生料酿酒。主要是简述开发利用山林野果,原生果实的淀粉酿酒,替代粮食,减少粮食压力。不同于传统酿酒的方法,免蒸煮,液态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包装、出厂。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而生物发酵工程不仅具有最为悠久的历史,而且是千年酿酒文化的密码。从粮食到酒,整个酿造过程包括酒精发酵、淀粉糖化、制曲、原料处理、蒸馏取酒、老熟陈酿、勾兑调味等诸多神奇的节点,而发酵就是诸多神奇环节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3.
生物发酵工程以酿酒为C-STEAM中医药课程的切入点,弘扬传统文化;学生在酿酒的过程中运用挖掘课本内容;计算酿酒原料、酒曲和水之间的比例;设计出酿酒的工艺流程;动手酿制糯米酒;测定米酒中的甲醇;反思、改进自己的酿酒过程。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学生通过在真实项目中实践对一个科学现象进行探索,提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跨学科思维目标,实践了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华夏星火》2004,(11):79-79
江东自古多美酒。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连年战乱,民多南渡,许多酿酒艺人背井离乡,移居越、楚江东之地(今马鞍山区域)。由于此处盛产五谷,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发酵,故酿酒工艺和酿洒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本次实验中以蓝莓为酿酒原材料,使用对比的处理方式,对速冻冷藏处理后的蓝莓汁以及常温状态下的蓝莓汁的发酵操作效果进行了对比,对蓝莓酒酿造中所使用的菌种种类、菌种接种数量、酿酒过程中发酵时间长度以及相应的澄清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最为高效的酿造工艺。实验结果:使用速冻冷藏处理方式的蓝莓和常温条件下的蓝莓在酿酒品质方面差别较小。在比较了多种酿造条件之后发现,当发酵菌种的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整体维持在10摄氏度到15摄氏度,发酵处理的时间长度在12天,发酵中硅藻土的使用量为2.5%的情况下,所制得的蓝莓酒其品质最为出众。  相似文献   

6.
催化剂是一种能加速化学反应而本身并不消耗的物质.它甚至可使反应加速达十个数量级.经过选定的催化剂只对许多相互竞争反应中的一种剧烈加速,从而获得所期望的产品.催化作用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粮食发酵、酿酒、根瘤菌固氮以至生命过程中许多基元反应都是催化作用.就工业而言,化学工业中80%以上的过程都是依靠催化方法来实现的.本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革新》2013,(12):65-65
湖南天之衡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坐落在南岳衡山脚下、湘江之滨、酃湖之畔,是一家集白酒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综合型企业,是湖南省人民政府重点扶植的酿酒企业。公司总资产4.3亿元,占地面积470多亩,拥有万吨级储酒罐,32000平方米原生态发酵车间、高科技现代化无菌罐装车间、酒体研究中心、地下洞藏及5万吨粮食仓库,400多亩花卉、园林,具备年酿造白酒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1):12-12
云南省酿酒科学研究所是裁省酿造行业唯一的专业性科研机构及省专业职业资格定点培训机构。本所技术力量雄厚,科研设施齐全,主要从事酒类、饮料、调味品等食品研究开发和人员上岗资格培训、考核。在承接完成上级交给的科研课题的同时,为众多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开发研制新产品等综合性服务。我所研制生产的各种发酵型调味液,各类优质酒曲和酒类专用处理剂、助滤剂等产品深受广大企业偏爱,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增加效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科教文汇》2005,(1):22-23
早年间,赤水河畔的茅台村,才十几户人家。一家富人,三间大瓦房,坐落在河畔的高处,特别显眼;其余都是穷人,住的是茅草棚,分布在河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有酿酒的习惯,不过技术都很平常。  相似文献   

10.
卢世明先生在中国生料酿酒技术发展史上,创下了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的10个第一:在众多的生料酿酒技术研究者中第一个取得成功;第一个获得生料酿酒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个将生料酿酒技术应用于规模生产;第一个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公开向社会宣传和推广生料酿酒技术;第一个批量生产生料酒曲销售;第一个建办专业的生料酿酒技术公司;第一个建办专业的生料酒曲厂;所生产的生料酒曲第一个获得国家级金奖;第一个编著《生料酿酒工艺及其操作方法》专著;公开发表的有关生料酿酒技术的论文数量第一。中国上千年来的酿酒方法,都必须将酿酒原料进行蒸煮后再进…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民间酿酒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有关酿酒史料介绍:国内酿酒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夏、商、周时代。当时,民间酿酒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出现了如东周的酒仙杜康等一批酿酒大师级人物。唐、宋朝以后,我国各地酿酒技术经过不断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业月刊》2005,(8):47-47
酒一直与人类生活相依相伴,我国酒的生产和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专家统计,2004年白酒产销量是311.70万千升;黄酒2000年产销量为130万千升,2004年产销量是180万千升,比2000年增加50万千升.从此看来黄酒市场容量正在逐年增加,以上产量还不包括小企业及千家万户家庭自酿的产量。用“生料酿酒方法”与老法酿酒工艺相比,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酒率,有利于市场竞争.用生料酿酒方法酿造红酒和糯米甜酒,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千百年来延续至今,人们重复着复杂而辛苦的酿造工艺,回报只有微薄的效益。丽水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上千次的反复试验,一种能使生淀粉原料无需蒸煮就能酿酒的生料方法及生料酿酒曲——力克曲王由公司下属日月明酿酒新技术研究所开发成功,该生料酿酒方法获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4,(1):30-31
酒及酒文化,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源远流长。俗话说.“无酒不成礼仪“。祖国传统医药学也认为,适量的饮酒有舒筋、活血、通气、壮胆等怯病健身的功效、所以.华夏大地上从古到今除了大规模的酒作坊和制酒工厂外.各地人民都有家庭酿酒的习惯,如南方的黄酒,陕北的米酒.西北地区的“甜醅子”等等西域传来的啤酒、葡萄酒,现在也普遍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正逐渐与我们的传统烈性酒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然而传统家庭酿酒工艺周期长.过程复杂,操作人员需要通过长期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掌握技术,做出合格的酒来。加之现实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了家庭酿酒的发展。但是有一个人,他率先融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酿酒工艺.将酿酒过程中冗长繁杂的前期选料、配料和消毒杀菌等工作先行在实验室和工厂内做好,到顾客手里的终端产品则是“一切就绪”的半成品酿酒基料和其它所需配料组合以及详细的酿造工艺过程说明书任何有兴趣的人,不管以前曾否接触过酿酒,只要购买一小盒这样的原料组合,按内附的酿造说明书操作.在二十五到三十天之后,他或她就会拥有三十瓶高质量的啤酒或者葡萄酒。这个人就是彭正荣。  相似文献   

14.
财迷俱乐部     
杜康是一种酒,更是远古时期一个擅长酿酒的人。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致力于发展小农经济。他要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官封“粮食大臣”,属部长级编制。 当时《中国科技信息》之类传播科技信息的刊物尚未面世,世人见识极其有限。对于保管粮食,也没有科学方法可言。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  相似文献   

15.
人们是怎样从米的白、高梁的红、葡萄的紫里发现了酒的透明与清醇? 传说有两个人与神仙邂逅,神仙授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端阳那天饱满起来的米,冰雪初融时高山流泉的水,调和了,注入深幽无人处千年紫砂土铸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市场价格。"利用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这一现代化的粮食储备技术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这时,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生物工程主要由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4大部分组成,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发酵工程作为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在食品领域、工业发展、和医药研发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发酵工程进行简要的阐述,来对目前发酵工程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人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寻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发酵过程的动态特性,这样既耗时又耗力,同时,还不能满足控制实时性的要求.为此,可以利用VB、Matlab、Excel三者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技术,进行发酵过程的建模与仿真软件的设计.通过软件的实现,可以根据人们各自的要求来对发酵过程建立不同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发酵温度对雪茄烟茄芯烟叶质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梯度对雪茄烟茄芯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茄芯烟叶外观质量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发酵温度达55℃,烟叶发酵外观质量较为理想。(2)发酵温度达55℃、60℃时茄芯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3)发酵温度为55℃时,发酵后的茄芯烟叶评吸质量评价较高,为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20.
徐峰 《百科知识》2007,(3S):22-23
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利用细菌帮助制造各种食品。由于细菌会产生酶,而酶有发酵作用。古代就利用细菌来发酵,酿出各种葡萄酒,发酵各种面点。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利用细菌可以从方方面面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