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向题。邓小平同志号召:“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①.因此,先从理论上搞清楚党性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所谓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并为维护,实现其利益,为执掌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是所有阶级社会都有政党,它只是近代社会经济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产物,并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建立政党.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中和无产阶级一同出现,并作为其对立面的资产…  相似文献   

2.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李宗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型的苏维埃国家政权。但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种种原因,官僚主义逐渐成为新生政权的一大祸害。列宁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中,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它的危害、产生的根源,论证这种斗争是直接关系到社会...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2.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政治常识前言指出,要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明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那么,全书是如何论述这三对基本关系、如何阐明这三个基本观点的呢? 一、根源并服务于“经济”这一基础 政治常识全书所涉及的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都是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这一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了维护一定阶级的根本的经济利益。 首先,一定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情况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各阶级由于对生产  相似文献   

5.
阶级分析法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只有运用这种方法,才能了解政治现象的阶级背景和它所反映的阶级利益,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政治常识的教学中要始终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法。下面将政治常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政治现象列举如下。 一、用阶级的观点分析政治的科学含义。 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政治的科学含义,我们应当着重弄清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定阶级的政治,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一定阶级的经济利益。2.政治是一个具有阶级性的概念。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启示女性主义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根源上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将性别纳入阶级的概念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把私有制的阶级和男性统治的父权制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女性解放问题的根源。女性主义把妇女问题从社会经济领域转向广义的生理、意识和化领域。女性主义所揭示的是,女性在资本主义与男性中心主义的共同建构的化中受压迫。由此,女性主义提出重构道德价值体系和重建道德内容与道德理论范型。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政治?权威字典的解释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它表现着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形式是各个阶级、政党、集团等参与国家生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实质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斗争。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本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具有广泛性,群体性,复发性等特点和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社会原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关键到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和民心向背的大问题,从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深化改革,建立监督机制和对党员干部开展以“三讲”教育为主要内容党风党性教育方面探讨了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政治?权威字典的解释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它表现着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形式是各个阶级、政党、集团等参与国家生活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实质是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斗争。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前封建因素的残存是沙皇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根源之一。九至十世纪,当西欧各国封建庄园经济走向成熟,中国唐宋之交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俄罗斯民放才开始从军事民主制的农村公社中解脱出来,进入阶级社会。这时,它已不能按步就班地经过奴隶社会再进入封建社会,而直接由农村公社状态跃入封建社会。未经母体充分孕育,必然先天不足,大量前封建因素保留在俄国社会内部。在整个俄国封建社会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农村公社的某些残余,直到1906年斯托雷平的土地政策开始执行,农村公社才最后瓦解。村社组织多少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与统治阶级作斗争的某些民主方式。这就是俄国封建地方政权中长期存在民主选举机构的原因,尽管这种选举总是操纵在  相似文献   

11.
封建制度战胜奴隶制度,是古代历史上的一场大革命。在我国,这场革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一死,钻进秦王朝内部的奴隶主复辟势力的代表赵高立即发动反革命政变,用儒家的复辟路线代替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用奴隶主的复辟政权代替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当时赵高打着秦二世这个皇帝的旗号,实行“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的反动政策,把没落奴隶主贵族扶植起来,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使全国陷于“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的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股复辟逆流面前,秦始皇的主要助手李斯妥协了,接着就被残酷杀害了,秦始皇所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与国民党政权的覆亡李彦宏,周忠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仅仅维持了22年的时间即告覆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甚为罕见的。个中原因很多,既有政治、军事因素,也有经济原因。而通货膨胀则是它走向崩溃的经济根源。本文拟就1935—1949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方...  相似文献   

13.
一、由经济法制转向经济法治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源。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直接影响着一定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因此,作为最具强制力的社会规则———法,自产生以来,就担负着调整经济关系的职能。这既是其重要作用之一,也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对经济关系的规范、调整,就可以使统治者在经济领域的意志得以实现,在经济领域的地位得以巩固,从而获得统治者所期待的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安全。由此,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以来,历史上所有的政权组织无一例外地、均以法律手段对经济关系进行了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14.
春节已经过去,1989年正在行进中。今年是建国四十周年。四十年中,我国取得的成绩不小,但错误和挫折也不少。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将近三十年间,我们对于取得政权后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是进行经济建设,还是阶级斗争?长期没有弄清楚。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谁胜谁负的斗争,存在着复辟反复辟的斗争。在经济上,把  相似文献   

15.
一、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去年以来国际风云的急剧变化、国内的尖锐的斗争,以及改革开放十年的情况看,意识形态问题确实有非常大的重要性。毛主席讲过,凡是要夺取政权,总是要先造舆论,先做意识形态的工作,革命阶级是这样,反革命阶级也是这样。陈云同志讲,如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翻船,意识形态问题搞不好也要翻船。我理解,“翻船”就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被颠覆。我们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开始手中不掌握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意识形态入手,做思想宣传工作。我们掌权以后,帝国主义和各种敌对势力想颠覆我们的政权,总是用两个办  相似文献   

16.
列宁提出的哲学的党性既是指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争,又是指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与社会上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相联系的。这是适用干认识和了解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和哲学斗争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我们在分析和把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哲学斗争和社会斗争时必须全面贯彻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是封建社会最尖锐、最激烈的历史冲突,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国内战争,其根源、特点、影响都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社会根本矛盾中去考察和挖掘。因此,研究农民的反封建史就必要具体考察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史、阶级结构史、政权政策史,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欧洲传播时,蒲鲁东主义已经象病毒一样在罗曼语地区蔓延起来。迄至巴黎公社时期,虽经反复斗争和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代表大会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严厉批判,但蒲鲁东的思想在法国仍占据着广大地盘,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巴黎公社,也没能摆脱它的影响。作为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的蒲鲁东主义为什么竟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着如此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阶级根源、政治形势、理论战线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西汉前期,奴隶主复辟势力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一直进行着尖锐复杂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各条战线上进行的,经济领域的斗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汉前期法家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随着反复辟斗争的深入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吸取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逐渐认识到限制和消灭分裂复辟势力的重要性。特别是着眼于摧毁分裂复辟势力的经济基础,发展封建经济,以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