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陈继儒绝意科举,壮年归隐。多年的山居生活,诗集中有很多描写山林景物的内容,其中尤其以对松的描写最能体现诗人"胸中不着名与利"的隐士心态。  相似文献   

2.
拟话本小说和晚明市民心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晚明的拟话本小说,确切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市民的心态。具体说来,拟话本小说反映出了晚明市民阶层普遍具有的渴求财富、鸳逐感官刺激的和企盼“因果报应”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成因,与市民阶层的阶级构成、晚明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晚明时期,山人不再如一般意义上的隐逸之士,他们既时常隐居山林,自吟自娱,又常常笑饮于城市之中,载歌载舞。陈继儒,一个避迹山林的山人,却与主盟西湖的商人汪汝谦过从甚密。二人之过往即典型地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处世心态及生活状态之一斑,并有其深刻的缘由、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一位名士,他与嘉兴文人交往十分密切,很多诗文的创作都在嘉兴展开,嘉兴诗文交游成为帮助他谋求生计、增加识见、形成学术思想及创作风格的重要活动。本文通过对陈继儒在嘉兴的行踪遗迹及其与嘉兴名士的诗文交往情况进行考述,全面探索陈继儒的思想及诗文创作来源,同时也展现晚明嘉兴文人的创作及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陈继儒《安得长者言》是晚明一篇独特的家训作品,它不仅从修身、处世等方面对子女后代进行了道德教育和训诫,而且针对晚明的山人之风、讲学之风和空谈之风作了批评和讽喻,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  相似文献   

6.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继儒与李渔相比,二人生活年代前后相差数年,文化氛围类似,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都受到了晚明王学余韵熏陶,然而其所生活的时代却给予二人几乎截然不同的评价,究其根源,晚明与清初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两人不同的文化品格将就此问题给我们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8.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著名的文人,幼颖异,能文章,却在29岁时自愿放弃了科举,这不能不引人深思。本文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晚明儒学的发展除了自身的思想逻辑之外,特别受当时的"大礼议"、"东林党议"等历史事件的影响。历史事件所引发的思想与社会后果,促使晚明儒学呈现出新的社会性意向。在所谓早期启蒙思潮中,由"东林派"和江右王学所代表的注重社会理性的思想路线与泰州学派和李贽所代表的浪漫化的思想路线共同构成了晚明思想史的复调格局。  相似文献   

10.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事情,也是中国书法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晚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逐渐受到了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以及转型变革时期文人心态的变化,晚明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事情,也是中国书法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晚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逐渐受到了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以及转型变革时期文人心态的变化,晚明书法呈现出奇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明初的高启,历经明中期的杨慎、吴门词派、王九思到明后期的王世贞、施绍莘、陈继儒、高濂、卓人月等的词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化现象。明词的曲化,实是文体演进规律使之然,反映了词由乐而文、历俗而雅发展过程中的反拨,是词学发展中的一种回溯现象。明词的曲化,并非弊病,它正好是构成明词体式上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晚明传记小品文的基本范式和手法——现实主义的范式与手法,理想主义的范式和手法,兼得于理想与理实之间的范式与手法三方面入手,来探讨晚明文士的心态及其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他人对张岱的论述,大多以“晚明小品大家”为定论,通过分析认为,张岱的散文主要创作于清初,主要有小品文和纪传体散文两种文体形式,故称其为“晚明小品大家”不妥。小品文通过对明亡以前生活的追忆,表达了眷念和负责的心态;而纪传体散文以史家态度写前朝遗事,表达了忠义的心态。由于所表现心态及其所承载文体的不同,文风也各异:小品文文风空灵晶映,纪传体散文文风沉郁厚重,但二者殊途同归——均表达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5.
张岱总是以“梦忆”、“梦寻”的形式,反映晚明时期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表现时代的沧桑,表现他自己感情和心态的变迁。他的西湖小品文,则是他心声的自然流露与心灵的自由创造,并使得晚明小品焕发出最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之阐释始于庄子,而觉醒始于魏晋,唐宋人对生命本体皆有感悟。以此观之,则晚明文学之娱乐化,实乃华夏生命交响中之变调。在中晚明这个特殊时期,山人现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突出的时代问题。受中晚明时期文学娱乐化的影响,山人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生存方式;山人现象受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影响的同时,也冲击着晚明文坛。  相似文献   

17.
商贾的忏悔与元明文人的自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文学中出现了若干忏悔赎罪的商贾形象,这对于当时文人自悔自赎的心态颇有影响。明代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廷相、徐祯卿等复古派,是从商贾在伦理道德层面的忏悔转到文学艺术的层面的自悔;王世贞、谢榛、吴国伦等复古派后劲的自赎,有利于他们在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由格调转向性灵;袁中道、谭元春等晚明革新派的自悔,也有利于深化晚明文艺启蒙思想。显然,明代中后期文人群体的自省自悔,从特定的层面展示了“真文人”的心态,是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晚明文艺启蒙思想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本文考察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与构成、时代文化心理、诗歌创作艺术,揭现了晚明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9.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程嘉燧是晚明江南名士,徽州歙县人,侨居上海嘉定,他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艺术界都极具影响力,不仅被视为晚明诗歌复兴的中坚力量,而且被当作开新安画派一代先河的前辈。现考察其一生交游,从一个侧面直观探悉明末士子的活动和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