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恨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郞才尽     
“江郎才尽”这一掌故,源于南朝诗人江淹。江淹(公元444—505年),南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曾连续在宋、齐、梁三代为官。历任庐陵内史、御史中丞、紫金光禄大夫等。诗歌创作尤长于拟古,对六朝文坛绮丽之风有所摆脱。所著抒情短赋《恨赋》、《别赋》等,集中表达了社会地位低微者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为六朝文学名篇。由于他曾被封为“醴陵侯”,所以他的诗文集称  相似文献   

3.
偶翻《南史》,见《江淹传》,不觉注目观之:倜傥文人江淹,少年时诗文如涌,颇负盛名;及至晚年,才思枯竭,著也庸平,时人叹曰"江郎才尽"。他自己解嘲说:一日酣卧,睡梦中将五色笔送还了他人,故……云云。 人读于此,多为笑谈。我以为,为江淹立传,古人寓意很深,今人悟却不明。其实,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江郎才尽,不妨说他是由于消极懈怠,不再进取所致。江淹因贪睡丢了什么彩笔,这  相似文献   

4.
“江郎才尽”早在宋末齐初江淹35岁前后业已开始,到永明年问彻底“才尽”。要解释为什么江淹壮年即出现“才尽”的现象,固然可以在永明以后去寻找答案,但更重要的应该从永明以前,乃至江淹35岁以前去寻找。文学交游的贫乏是造成他壮年即“才尽”的重要原因。考察江淹“才尽”前后文学交游的贫乏,我们会为“江郎才尽”找到更加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江郎,即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传说江淹梦见一个人,仪表堂堂,博学多才,自称是晋朝的文学家、语言学家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彩笔,在您那儿多年了,劳驾您还给我吧。”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有一支五彩笔,于是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写不出诗文佳句了。时人纷纷相传江郎才尽了。这段传说见于《南史·江淹传》。在《梁书·江淹传》中无此传说,只言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谓之才尽”。从史书记  相似文献   

6.
南朝文学家江淹,少孤贫好学,很早便以《恨赋》、《别赋》成名。人们一诵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这样的名句,无不叹服他的才华横溢。可是,到了晚年,他再也写不出令人击节的东西来,于是时人慨叹道;江郎才尽了!我们写作时总希望下笔千言,文成惊人,可是,老有“江郎”的尴尬和遗憾。写出来的文章常常脱不了“腔”“式”,口气大,内容空,  相似文献   

7.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双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1]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詹才子传》卷一把他们并称为“江鲍”。121在江淹现存的二十六篇赋中,除少数几篇是咏物赋外,绝大部分是抒情小赋。这一类赋,尤其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别赋》就是江淹显著名的赋作,其意蕴超过了他那篇写饮恨而死的《恨赋》。这篇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种有关江淹的史料出发,从历史、人物生平、故事传说、作品风格等不同的视角,综合分析了江淹的仕途、文学活动和“江郎才尽”的原因及“才尽”的大体时间。据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江郎才尽”,在江淹35岁任中书待郎时就已开始,此后不复再创佳绩,而不是“晚节”才出现的问题。这一推断,与所谓“晚节才思微退”的说法,实际上是提前了20年。  相似文献   

9.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一生流传下来的文章较多,有文集传世。江淹《横吹赋》是一篇别具一格的音乐赋作品。目前学界对该作品研究较少,围绕该作品的写作时间、作品主题、作品形式与内容等还需进一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0.
前人渭江淹诗善于拟古,缺乏独创,其实江淹拟古诗具有包融众家之长、通达古今之变和矫正时弊的进步意义,表现出宽广的艺术视野。江淹的散文在南朝文章中可谓独树一帜。其抒情小赋也写得意味深长,而《恨赋》、《别赋》两篇,哀婉凄绝,尤为历代所传诵。  相似文献   

11.
江淹"才尽"时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才尽”是一个有意味的话题。搞清楚江淹“才尽”的时间对探讨江淹“才尽’’的原因十分重要。江淹在永明前或永明初已经“才尽”,至永明中有“才尽”之恶谥,到建武年问江淹方以托梦之说来解释自己“才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江淹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赋作家。明胡之骥《江文通集叙》评价说:“虽两汉多才,尤当避舍,六朝富士。鲜与为与邻。诚所谓并美兼长,诸体尽具者也。”这虽有溢美不实之处,但也道出了江淹的文学地位和作品的特色。 江淹的赋可以同鲍照的相媲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把他  相似文献   

13.
江淹的《恨赋》、《别赋》是最为后人传诵的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本文试从《恨赋》《别赋》的情感类型化、人物选择类型化以及二赋中情感、心理与环境的互感互生来探析二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版初一政治教材第39~40页,有一个“江郎才尽”的故事,并附有两幅与内容相应的插图。文中说,江淹幼时聪慧,小小年纪出口成诗,以至人人都想见识这个“神童”。后来,他整日随父亲外出赋诗,没有进一步学习、提高。渐渐地,江淹的文思枯竭了,二十岁时,尚无长江...  相似文献   

15.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他一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年少时,家境贫寒,常以打柴度日,由于他发奋苦读,才思敏捷,少时即以文才名世。其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尤以《别赋》、《恨赋》为后人称道,今存有《江文通文集》四卷。江淹中年入仕途,曾任主薄、参军、郡丞、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等职。齐朝时官至吏部尚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为醴陵侯。62岁去逝,梁武帝穿丧服,举哀礼,赐予他谥号为“宪”。江淹故里在今民权县江集树,据现在《…  相似文献   

16.
吴成 《现代语文》2009,(9):31-31
江淹《别赋》形式精巧,感情真挚,堪称六朝辞赋经典之作。以《别赋》为代表,江淹抒情小赋擅长用动人的境界、美感的文辞来抒写哀怨缠绵的情调,重视景物环境的刻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谋篇构章严谨,大量运用用典对偶,词句古奥遒劲,句法富于变化,声韵和谐,辞采精美,笔触细腻。  相似文献   

17.
《拟恨赋》是李白早年创作的赋作,名为拟,是模拟江淹的《恨赋》,本文从形式、内容、语言等诸方面讨论了李白对江赋的"拟"与"拟"中之"变"。  相似文献   

18.
江淹《别赋》饱含人世离别的感伤情调,道尽离别给人带来的强烈的情绪波动,从而引起人们广泛而深沉的感情共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现代背景之下,江淹《别赋》的感伤情调却呈现出淡化的状态,与此同时,离别的伤感却愈来愈成为现代人回归自我、洗涤心灵的一种审美体验了。  相似文献   

19.
[前言]甘罗12岁拜相,刘晏10岁任秘书省正字,莫扎特7岁成名,美国国际象棋选手卡亚兰10岁就战胜全美冠军,哲学家米尔在3岁时就能读懂世界上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少年成才,固然可喜可贺,但这并不代表其将来必成大器或者其整个人生都取得了成功。当时南朝齐梁之际的才子江淹,6岁便能写诗,成名也很早,遗憾的是晚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梁书·江淹传》中说他“晚节才思微退,时人皆谓之才尽。”江郎才尽的故事是发人深省的。因此,对于目前少年成才而掀起的“神童”热,我们的舆论应有一个正确的导向。事例展示一2004年12月,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汤玫捷正…  相似文献   

20.
古时交通不便,亲友远别,难免伤情。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折柳送别亲友是古时的习俗。汉乐府中就有《折杨柳》篇。折柳送别,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