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赠答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特殊的一类诗型,它注重于诗人彼此之间诗歌的回环往复,进而实现诗人情感的交流互动.六朝是一个重视情感,重视人际交往的时代.六朝赠答诗的蔚然成风,意味着在文人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六朝赠答诗分担了书信的一部分功能而被诗人用来处理日常事务.  相似文献   

2.
王洁 《青年记者》2002,(5):27-28
在采访中,谈话是采访的主要形式,而在谈话采访中,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则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异为同法。在人际交往中,一致性往往成为双方倾谈的重要因素。双方初次接触,刚开始,也许因生疏不好交流,但若一方说出双方意见一致的话题,彼此就有可能谈得很投机很融洽,对方就会感到你与他有共同语言,然后你再问想了解的事就容易多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名片效应”,即以提出对方赞同的意见作为引出随后观点的“名片”。在采访中,记者应充分利用这种“名片效应”,增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一致性,化异为同。  相似文献   

3.
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一般包括两种含义:第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第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移情是一种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人要衣装,马要鞍装,佛要金装,文要题装。这句话是说,好文章还要有一个好标题。标题美,是新闻学的重要一章。纵观各报,好标题时有所见,本文单就诗歌、历史、典故在标题中的运用作一肤浅探索。题与诗报端常见,许多美的标题,具有浓郁的诗的韵味,从而使题增辉,文增色。如何把诗用到主题,其方法多种多样: 一、加工简缩:  相似文献   

6.
周磊 《新闻窗》2009,(2):80-81
新闻采访是一种频繁而深入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心灵接近、了解另一个心灵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不可忽视,对采访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来,一个名字风靡中国诗界。他的诗被诗歌爱好者广为传抄;仅从1990年5月到10月便有3本诗集出版,半年多的时间发行量达30万册;在老山前线烈士的日记本上,抄录着他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青年男女的情感交流中,他的诗被抄来作为他们的心灵表白……他就是汪国真。这位人称“缪斯最钟爱的男人”,1956年生于  相似文献   

8.
郭鑫  孙璐  汪德强 《新闻世界》2014,(11):120-122
以乡村人际关系为主体的社会交往格局变迁是体现乡村发展及变迁脉络的重要方面。本文选取乡村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厘清该地区人际交往的方式和功能,对于研究少数民族人际交往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少数民族人际交往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来自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信息;就交往方式而言,主要是传统的人际交往、媒介作为平台的人际交往和媒介作为仪式化情境的人际交往。乡村少数民族人际交往具有交往主体以中老年为主,以情感交流和维持关系为主要目的,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微弱和以基于地缘的面对面交流为主,线上交往增长迅速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佚名  小沛 《出版参考》2007,(11):45-45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别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并且总想得到对方对自己的回报。这种心态在人际交往中是十分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因此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增进,甚至引发不好的影响。究其原因,正是这种施恩图报的心态,使原本良好的情感交流变了质。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交流,则会对采访质量的优劣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理论与实践,笔者从情感的界定、情感在新闻采访中的积极意义、合理运用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的崛起放大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平台上的人际交往在原本信息交互的基础上还融汇了关系和情感交流。而传统媒介素养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以应对这一革新,对用户个体、圈层内部和圈层之间的媒介使用交流提出挑战。情感素养的概念内涵由此凸显分化出来,并逐渐得到重视,其有效提升和教育培养急需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2.
不该批评王安石不知道是不是从北宋时代开始的,人们就一直流传着一个王安石错改他人诗稿的故事。说是王安石有一回,路过一个小地方。当地一位诗人拿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求教于王安石。诗中有两句是这样的: 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王安石觉得此两句文理不通:“明月”怎么能“叫”?偌大的“黄犬”  相似文献   

13.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14.
夏文利 《兰台世界》2014,(6):155-156
梅尧臣一生所著诗歌达三千首,其中有五百首左右的纪行诗。纪行诗的兴起与发展,有赖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发展,因而,纪行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范畴,它更多地涉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梅尧臣一生所著诗歌达三千首,其中有五百首左右的纪行诗。纪行诗的兴起与发展,有赖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发展,因而,纪行诗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的范畴,它更多地涉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一种形象生动、充满活力的文学体裁,它有凝炼清新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喷薄而出的情感。而新闻作品往往是"吹糠见米"的直白,"平铺直叙"的枯燥,缺乏打动人的情感。当最感性的诗歌遇上最理性的新闻,它们之间能否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能否用诗歌的形式来驾驭新闻?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近几年的新闻编辑工作中,多次将诗歌与新闻结合,让新闻"粘"上诗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全唐诗》里,出现了一批唐代诗人、政客与日本遣唐使之间的诗歌交流而留存下来的诗作,在这些特殊的诗作里,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记载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政治交流和民众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它以人际关系为纽带和桥梁,人际关系的建立,既靠沟通(信息传递),又靠情感。所以,记者的采访既有信息交流,又有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采访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采访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情感交流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人际感情,它的基础是理解,起感情纽带作用,主要表现为共感,就是对方的感情在自己身上得到同样的反应。情感交流在新闻采访中的积极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营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便于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灵沟通。通常情况下,采访对象对记者采访表现消极、冷漠的只是少数,…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何谓人际交往?交者,互相之意也.人际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交际、交流、交换、沟通等等,既包括交换交流物质资料,也包括思想理论等精神财富;既有小范围的个人之间的交往,也有大范围的邦国之交.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诗歌的彼此交流和影响也是最为重要的方面。如西方诗歌给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新诗以巨大影响,而唐诗对本世纪初兴起的美国新诗运动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亦十分深刻,二者皆可视为中外诗歌相互影响与渗透的佳例。据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