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分析了近代日本政府把兴办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原因,阐述了明治政府“教育立国”的具体做法及成功之处,并认为近代日本政府这一举措对发展中国家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47年3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教育基本法》,这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中被认为是一次重要改革。这项法律的第一条就明确地提出了劳动教育是“陶冶人格”的重要内容之一。后来几经修订,1977—1978年进行了全面修订,这次修订中最重要的变动之一,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体验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校教育荒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荒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对战后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对问题频出的学校教育做出的批评性概括.它主要表现为校园暴力、逃学、退学、犯罪率和自杀率上升等。这些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近代日本教育史上的学历主义和德育的政治化传统等弊端,以及战后教育发展中的经济至上偏向,是重要促因。对此,日本政府及时进行反思,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在教育改革中突出德育的主导地位.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作等。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会不仅为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工业和经济实力竞争的大舞台,也为日本开阔视野、奋发图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日本政府和有识之士通过考察世博会,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必由之路.在此推动下,日本建立了东京职工学校,颁布了<实业学校令>,逐渐形成了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5.
日本近代化后,就效仿欧美国家,开始强调"宽裕教育"。日本政府从1977年开始不断地进行宽裕教育改革,但是改革最终在2008年宣告失败,最终形成"脱宽松教育"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围绕《学习指导要领》进行的改革,尝试给日本宽裕教育提出建议,意图在教育本质和宽裕两者中获得平衡,寻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作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访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以游记等形式向日本民众介绍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地理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做了细致描写。同时,心理上的优越感及殖民主义的思维,也使得他们产生了蔑视中国的情绪。这些偏见改变了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也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政策的制定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这些游记进行文本分析、考察,有助于了解当时日本知识分子、日本国民及日本政府的中国认识。  相似文献   

7.
日本政府在培养师资方面,以往过份强调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学术水平,而忽视了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训练。结果形成有一部分教师缺乏教育事业心和教育学生的本领。因此,日本政府目前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教育改革的整体之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日本政府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中小学教育及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代的中国和日本在十九世纪中期同样遭遇了财政危机,但是两国在处理财政危机上的做法却大相径庭。清政府面对财政危机采取的广开捐纳、发纸币大钱、举借外债、自筹军饷、财权下放等做法成为了日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阻碍,而日本政府则采用财权收归中央、发行信用货币、财权集中和金融改革等措施则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以甲午战争为界将近代中国外交划分为"夜郎自大时期"和"痛心疾首时期"。这种认识源自于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随着认识的深化提升为一种爱国救国的理论。李大钊的甲午观表现在现实层面,就是痛恨日本政府对华的欺凌,参与抗议日本政府的活动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开始学习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的9月2日,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签字投降--历时14年,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最终赢得了近代反侵略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起用了一批旧长崎唐通事。19世纪70—80年代,以郑永宁、吴硕、颍川重宽等为代表的旧唐通事,作为赴华使团或驻华使领馆内翻译、外交官、汉语教师等,以不同形式在日本近代对华交涉活动中发挥了作用。该历史过程也反映了长崎唐通事这一翻译职能集团从近世到近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60年前的9月2日,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签字投降——历时14年,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最终赢得了近代反侵略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与"近代化"相辅相成,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而中国近代化进程又不断作用于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近代教育的萌芽、发展及各个阶段的特征,并对近代教育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立法,通过制定完善的教育法律制度,推行依法治教,使日本教育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一、在法律体系上,日本教育法制十分全面,具有完备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社会经济已全部崩溃。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日本政府首先从教育着手,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教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基本认识,其形成和演变是中日两国国力以及在东亚政治舞台上角色转换的真实反映。以"脱亚论"和"亚洲一体论"为代表的两种中国观是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演变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们对近代以后日本的政治目标、国际战略、对外政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们仍可在两国关系的发展中窥见其踪影。探讨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进,对于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根据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于2008年7月出台了题为《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的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该计划首先分析了日本教育的现状,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日本教育面临的问题包括“少子高龄化”带来的社会危机、家庭和区域社会教育能力不足、个人生活目标和奋斗精神缺失、青少年学力和体力下降、问题行为增多、社会成员缺乏责任感和正义感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重新确定了“教育立国”的战略决策,号召全社会重视教育,致力于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二战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日本政府有意识地推进了增强国际合作与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其国际理解教育主要关注多元文化、生态环境、和平与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课程改革强化这一教育、制定“会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培养行动计划”、加强师资培训等,其经验值得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国民的受教育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无差别"的原则,日本政府在《日本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指导下,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法规,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细化了各项指标和标准,逐步构建起了教育公平的保障体系。目前,日本政府在实践教育法所倡导的理念方面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在如何保障教育公平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即要统一认识、加强立法、出台相关措施、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发展企业内教育的指导思想 日本政府和企业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是企业的根本 “人是企业的根本”,已成为日本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1962年日本政府发表教育白皮书《日本的成长与教育》,依据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学的创见、技术的熟练、生产者的才能等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亚于增加物力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这些新引起人们注视的各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