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高中生选科选考情况的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选科选考政策解读有效性不高、选科选考指导适切性欠佳和参与性不强、选科走班教学管理规范性不够等问题。文章从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角度,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学生生涯教育体系,统筹推进生涯发展指导工作,整体提升教师生涯发展指导水平,进一步夯实选科走班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具体落实“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四方责任等建议,以期提高普通高中学生选科选考的生涯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
新高考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自主选科选考。为更快更好地实施选课分层走班学习,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探讨了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4.
"行政班+走班"的教育改革探索是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创举,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仍然实行行政班教学的基础上,社团、校本课程则实施走班教学。在课程资源和配套设施上,每个教室都为学生配备橱柜;在教学管理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把"泰微课"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在管理考核上,学校建立巡课管理制度、教学班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行政班+走班"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创新了教师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法,以某市一所高中学校为个案,对高中生选考科目组合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选科组合呈现出各科目组合之间人数分布差距较大的现象.在主观方面,高中生选科受到个人能力兴趣、从众心理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则受到学科难易程度、家庭、教师、学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为优化新高考选科改革,建议实行"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高中学校应制订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强化选科指导;家长应减少功利性要求,积极了解新高考政策,尊重孩子选科意愿.  相似文献   

6.
高考改革推进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基于风险收益权衡选科决策,引发了选科决断异化风险。澳大利亚制定了"考试中心指引、高校专业限定、高中选科支持、家社协同指导、成绩科学赋分、录取综合评定"的科目自选支持体系,但其也涌现出了"选科倚重成绩、走班编排冲突、大学限定缩水、考生趋易避难"的异化风险。以往鉴来,应配备学生发展专兼职指导教师,把生涯发展规划贯穿科目选择全过程;优化高中教学组织编排管理,建立规范、高效、有序的选科走班运行机制;激发高校科目限定主动权,提升大学人才培养与高中自主选科的关联度;优化科目加权赋分机制,防控"田忌赛马"机会主义风险;落实多元评价方式,提升生源甄别选拔精准度。  相似文献   

7.
<正>一、学校行政管理与机构设置——围绕课程1.有序的走班走校进入美国高中各学校,与国内高中最大的差别是学生没有固定行政班,没有班主任,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人有属于自己的课程表,每天按照课程表走班走校上课。课间大约只有6—7分钟,但学生在走班上课中匆忙而又井然有序,很少有迟到、早退或缺席现象,教室内和走廊也看不到学生凌乱的杂物和垃圾,看不到学生在课间的嬉笑吵闹。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活跃,但课堂秩序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散漫、自由。  相似文献   

8.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校与学生不断相互选择中实现的。"[1]《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了"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领域的"选择性",其实我们并不陌生。2012年秋季,浙江省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两年下来,选修课的选课走班已深入人心,然而占高中课时总量三分之二的必修课仍然按照齐步走的"行政班"教学,一个班中的四十个学生,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选科成了越来越多学校、家长、学生关切的话题,选科指导由此也成了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重点内容。但受到教师精力、知识面以及课时等限制,生涯规划课堂上提供的资讯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尝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将课堂进行扩展。课后作业模式的探索立足于学科发展导向,以项目学习小组形式实行,从学生上交的报告质量及反馈可知,通过积极投入参与,学生不仅获得了较为全面的选科信息,其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人际协作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升,彰显出此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行选考,学生被分成诸多不同的选考群体。为了解选考群体学生成绩的差异性,以山东省2017级历史选考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10所高中学校选考历史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在学业成绩上与其他科目选考学生群体之间、历史选考学生群体内部各子群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与文综/理综模式下的学生差异相比,具有变量增多、不确定性更强、复杂程度更高的特点。针对选考模式下学生群体差异性的新特点,应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推行基于选课走班的差异化课堂教学,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适应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江省和上海市在高考试点改革中分别制定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文章结合当前物理学科选考情况,探讨了不同选科学生数量和选科成绩分布下,保障机制对学生选科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选考的人数,但对其最终效果则应审慎期待。新高考背景下,稳定学生报考意愿,保障高考选考政策顺利进行,需要统筹设计,多种措施组合发力。  相似文献   

12.
【活动理念】"3+1+2"选科的新高考模式,对学生们的选科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高中也开始有规划地开展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学会使用一些决策工具来助力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行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决策过程中充满了犹豫,通常那些犹豫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麻烦的生涯信念"。基于这种情况,本课程尝试引入"六顶思考帽"(即平行思维),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涯信念"进行更加全面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65):115-117
在"3+1+2"的新高考综合改革选科模式背景下,走班制成了高中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走班制的高中教学方式下,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在思想上要形成统一认识,充分认识走班教学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利用学校有限的软硬件资源为走班教学服务,遵循教育规律,降低学生对走班制的不适应性,有效推动走班制在高中教学的落实。但走班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实际的挑战,文章以高中生物学科为例,分析走班制模式在管理、教学、学生指导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阐述生物学科教师结合走班制的实际情况,如何做好生物教学指导,积极适应走班制的生物教学模式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走班制” 如何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都是在固定的教室里上课的,所以当上海的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走班或是跑班的教学模式时,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走班上课,怎样走呢?人们对此十分关注,为此,记者走访了两所正在尝试走班制的学校,发现他们各有各的走法,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学生“走”的过程中,推进了素质教育。平行走班浦东梅园小学是首个进行走班制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该设想是由校长孔宇玮提出的。上午上语、数、英,下午搞“走班制”,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学生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堂和老师。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后就是  相似文献   

15.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评价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的好坏关键是看教学效果."走班"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走班 学习,教师固定.而我校开展"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是教师走班教学,学生固定班级."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目的是让 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 育和发展,符合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彭丽红  刘腾 《西藏教育》2024,(2):59-61+64
重庆市2019年颁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规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选科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西藏班学生选科的实际情况以及在选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好科学的选科指导,课题组对学校高中部2021届、2022届、2023届、2024届学生在高一时期的选科情况做了相关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学校高一学生选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选科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就会进入走班模式的学习中,分别到相关选考班和学考班进行学习。本文以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的手段,对这两类班级的生物教学进行同课异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作为北京市改革试点学校,我们取消了行政班和班主任,每名学生拥有一张单独的课表——既有必修科目,也有选修科目(包括艺术、技术、体育等),学生走班上课,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样,课时从哪里来?削减主科课时。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充分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尊重学生选择意愿,组建学考、选考教学班,开展分类、分层走班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设计适切性的成长道路。在实践中,走班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组织管理、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效果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班学生的存在感、适切感、认同感、互动感、归属感的培养较之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难度更大,情况更复杂。目前,走班式教学如何突破技术层面进入价值层面,也就是进入到课堂文化建设层面,成为当下进一步深化走班式教学改革、实现育人模式转变最现实的问题。笔者试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索对策,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走班学习是我国近年来在中小学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旨在弥补班级授课制照顾学生差异的不足 ,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其含义是学生的学习不是固定在一个行政班级里完成所有的课程内容学习 ,而是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个性 ,合时机地选择一定内容 ,在不同类型的班级间流动学习。它主要有分层必修走班学习、选修走班学习、活动走班学习、特长发展走班学习四种形式。对走班学习的组织形式与运行管理加以探讨 ,有利于推进其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载体。一、走班学习的内涵与组织形式“人与人心理智能不同的观点 ,已经广为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