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文章以客观归责理论为立论基点,在精确框定其理论构架的前提下,着重检视了假定因果关系、合法替代行为、保护目的理论等风险社会刑法规制的法理,通过风险升高理论判定行为人客观行为构成的结果回避义务,进而确定其归责基础。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内归责原则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加害责任到过错责任、从客观归责到主观归责的演进过程。我国1986年《民法通则》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的归责原则体系;2009年《侵权责任法》对归责原则体系进一步完善,确立了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构成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3.
统一正犯化体系能够克服正犯与共犯难以区分的问题,同时具有定罪和处罚更为科学合理等特点,这些优势逐渐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但是,在引入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分析统一正犯化体系时,因归责判断的缺少性使其不能贯彻犯罪论中法益原则和归责原则进而使自身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所以,合理的共犯体系利用客观归责理论进行归责判断不可缺少,其重要性在于利用归责判断可以解决共同犯罪中的行为归责和结果归责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将客观归责理论运用于不纯正不作为犯中,使其与保证人地位理论相结合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客观归责理论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具体运用及判断体现为:若要将一个具体结果归责于不作为人,必须满足“不作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性”“不作为维持了既存风险且为法所不允许”“实现了法所不允许维持的既存风险”。这些规则项下还存在若干用于排除结果归责的下位反向规则。据此分析“货拉拉”案件可得结论:本案被告周阳春由于并不处于保证人地位,其维持车某某既存坠车风险的不作为系法所允许,不满足“不作为维持了既存风险且为法所不允许”这一条件,可直接实现出罪。  相似文献   

5.
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的核心理论,民事责任的类型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就这两种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各种学派各持己见。文章以自然法思想为理论基础,探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关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侵权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例外;对于违约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例外。  相似文献   

6.
违约责任制度在合同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归责原则对违约责任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从结果责任主义到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又进而出现过错推定、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原则,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有种种争论,《合同法》的颁布,确立了以严格责任为基本归责原则的违约责任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品责任法存在两个层次的归责原则:第一个层次是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时所适用的原则,称为对外责任原则;第二个层次是在生产者和销售者内部确定产品责任的最终归属时所适用的原则,称为对内责任原则。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例子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雇主责任制度中,雇主责任应采何种归责原则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在我国理论界仍存很大争议.通过对两种权威性主张的评析,求证出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应是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9.
学界关于知识产权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及混合责任说,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归责原则、侵权行为与侵害行为的概念理解有误,对TRIPS协议精神认识有异。对此,作者从分析归责原则之“责”的含义出发,阐述了侵权行为与侵害行为的区别,分析了TRIPS协议的精神,指出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系指损害赔偿责任而言,应采纳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共同危险行为之归责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危险行为的法律后果是行为人需承担连带责任。对其归责基础,学界有多种观点。文章在逐一评析这些观点后,提出共同危险行为之归责基础应当从法律的推定、事实的共同性和责任的不可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国环境侵权法律实践的发展,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演绎出“过失责任-公平责任-无过失责任”的社会化之路。即所谓“从个人损害到社会损害”,主要表现为无过失责任原则的兴起。无过失责任具有过失责任和公平责任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价值,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各国立法均致力于通过实体法途径,时归责原则作出调整。在环境民事责任领域确立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采加强时环境侵权案件中受害人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具体的司法案例入手,通过对校园伤害事故的剖析,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探究在不同的校园伤害事故中所应适用的具体的归责原则,以期为司法实践中确定校园伤害事故中事故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提供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Roxin客观归责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深化的实质构成要件论,解决了刑法理论通说中因果关系论的缺陷,将构成要件中与行为有关的出罪因素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在无人驾驶领域,依靠数据+算法支撑的智能系统将全权替代人类驾驶行为,无人驾驶汽车也因此具备高度"自主性"。其所引发交通事故侵权致损时,至少在责任主体认定、二元归责原则适用和责任类型划分等方面给现行侵权法提出挑战。而赋予无人驾驶汽车独立法律人格既与法理不符,也难应对司法实践。故我国侵权法宜通过确立三元归责原则体系(过错+无过错+公平责任),建构"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相结合的适用规则,并以建立无人驾驶汽车责任强制保险为配套机制的进路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证明,无过错责任在保护受害人的同时,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形成了新的不公平。从预防环境侵权的角度来看,无过错责任并不能充分激励加害人采取预防措施。无过错责任固有的缺陷使得单一的归责原则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环境侵权纠纷,建立一个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并存的归责原则体系是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在合理配置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过程中,引起环境侵权的原因行为的类型以及加害主体和加害行为是否具有营业性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共同危险行为理论的合理性能体现出法律调控、平衡加害人与受害人利益的高度技巧。由于损害事实已经发生.并可判明损害确系数人的危险行为所致,但不能判明侵害人为何人是认定共同危险行为的关键,决定了“惹起人不明说”能更为全面、透彻地指明法律对共同危险行为人课以连带赔偿责任的理论依据,因此,应以“实际致害人(惹起人)不明说”作为共同危险行为的归责基础。而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则依连带责任的一般理论由行为人对受害人应承担的连带责任和共同危险行为人之间责任分担的双重责任关系。当然,共同危险行为人可举证免则。  相似文献   

17.
关于销售者的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我国学者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关于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相关规定存在着不明确、不符合法律逻辑的情况。从销售者承担的义务、销售者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查,销售者承担无过错责任具有不合理性。销售者承担过错责任才更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是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其对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认定模式受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影响,也分为几种模式: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相当性理论认定模式,近因说理论认定模式,监督过失理论认定模式,客观归责理论认定模式。通过研究,本文对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认定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不宜将因果关系与偶然性、必然性的关系相混淆,客观归责理论相对其他模式而言更为合理,因而认为我国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当采取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应当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分散损害的一种努力,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有适用的空间。作为普通归责方法的一种例外,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及调整行为的性质不应成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应当受到规制:一是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二是必须依据公平观念确定责任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