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解析入手,阐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联结。从课程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其中课程创新包括国学课的创新和思政课的创新,实践创新包括辅导员工作创新和学生活动创新,得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符合“文化自信”政策的举措、意义深远、势在必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设是汲取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宣传阵地历史经验的实践要求,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基固本的基本要求,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舆论支持的现实需要。互联网技术契合人民群众的理论获取需求,丰富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样态;契合人民群众的理论表达偏好,重塑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话语;契合人民群众的理论学习方式,全方位提升了理论武装实效,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建设带来新增量。新时代新征程,应树立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以科学思维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重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除困境的需要;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观、人际观、人生价值观和义利观教育。应通过课程教学设置、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和校园媒体宣传四个路径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以“魂脉”与“根脉”生动定位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及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魂脉”所具有的方向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特点表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色;“根脉”的民族性、现代性、主体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沃土和创新前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辩证统一,“魂脉”与“根脉”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思想源泉,两者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然而,面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的侵蚀以及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完善传统文化教育领导机制;要利用新媒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其创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显著体现于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这四大维度之中。基于文化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脉”;基于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承继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魂”;基于历史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肇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之“根”;基于实践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深刻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具有丰富的内容: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新时代文化建设方向;推动“第二个结合”,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倡导文明互鉴,推动文化平等共融。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了集理论之大成、求实践之通达、应人民之期望、达国家之需要、持包容之立场、顺开放之大势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创新,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新时代必须持续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8.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从历史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从实践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相辅相成、共融共进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树德育人的理念、内容、方法,对现代德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另一方面,德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需要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和育人思想,进行有效传播和宣传。以潍坊工商职业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例,将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社会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出不少新变化、新特点.为适应这些新变化,宣传思想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衔接联动的宣传体系,打造时代化宣传平台,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方式,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意义。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两者互补互动的教育功效。其次,需要注重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传播。最后,需要发挥理性批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三个面向”的理论逻辑,是科学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基础性工作。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域下,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的逻辑延续与当代建构,既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具体指向,也是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文化层面的高度自觉。其中,面向现代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现代化普遍趋势中跳出西方现代化,建设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文化形态的历史自主性;面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具有的超越民族国家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面向未来则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境域和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两个结合”的提出,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唯物辩证法与“朴素辩证法”的相通,唯物史观与“民本思想”的契合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与“大同社会”的相似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科学性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合理性逻辑。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同时,立足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共同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提炼和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过程中创生的强大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化思想引领,构筑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完成历史合题,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天下大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5.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面临的难题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同时补充拓展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表达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统一的四重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话语表达、资源发掘、传播载体等方面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经济腾飞必然推动文化的繁荣,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中“明德、和合、礼爱”等优秀思想值得我们传承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迫切性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思想道德有所滑坡现象,探讨通过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达到加强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每一个教育家的灵魂。宣传思想文化不仅是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方式,而且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方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中的“七个着力”,深刻理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教育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肩负起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8.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只有秉持开放包容,才能借鉴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樊海源 《成人教育》2015,35(5):73-7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讲话,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阶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阐述,探讨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依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和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在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深层次问题的过程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积极引导新疆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不断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社会根基,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