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绵竹县汉旺镇柏林村柏林坝是宋朝理学大师张拭的祖墓所在地,园内的<武都居士墓铭>和<宋贤良张公碑>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出土和光绪十九年翻刻的,是研究宋朝绵竹张氏家族及其核心成员张紘、张成的珍贵材料,但二碑在流传或翻刻过程中出现一些让人费解的问题,其中碑文的现存几种版本,文字差异颇多且大.重建"5·12"汶川大地震摧毁的<宋贤良张公碑>,或重刻<武都居士墓铭>当充分吸取已有研究成果,参校多个版本,借以纠正过去翻刻之误.世代相传"柏林三墓"为张拭高祖张文矩、曾祖张紘、祖张成之墓,而实际墓主当系张成及其夫人计氏、赵氏夫妇三人.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者1982年春天在江陵马山砖厂取土场,发现一座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长4米、宽2.5米、深5.5米,为一椁一棺墓。椁室由头箱、边箱和棺室三部分组成。棺置于棺室正中,上面覆盖竹席。墓内出土大量的丝织品,丝织品上刺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这就是被誉为“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根雕。这件根雕被称为木辟邪,置于墓葬头箱的正中,用树根雕成,虎头、龙身、四足。出土时头向南、尾朝北,前肢立于竹笥之上,后肢立于椁底板。头上扬,嘴微张,露齿,腰微低,短卷尾,作行…  相似文献   

4.
宋王山宋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张店村。2004年发掘的三座墓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为湖北武汉地区北宋时期较流行的墓葬形制。三座墓共出土器物17件,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和较多铜钱。瓷器中特别是两件影青瓷薄胎高足碗和一件莲瓣纹影青瓷高足碗,代表了北宋影青瓷的较高水平。三座墓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铜钱14种,共计85枚,为判定墓葬的下葬年代提供了参考。此次发掘对研究本地区在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习俗有一定价值,充实了本地区的宋墓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近些年,在鄂尔多斯境内的鄂托克旗巴彦淖尔乡境内的凤凰山、鄂托克旗乌兰镇东南米兰壕、乌审旗嘎鲁图苏木的敖包梁上,陆续发现了一批汉代壁画墓。墓葬均为斜坡墓道的洞室墓,直接开凿在砂岩中。墓室平面呈方形,后壁设龛。在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德州陵城区有座古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傍内护城河,直径十数米,近人新堆的封土高四五米,墓前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陵县知县沈重立的墓碑:"平原君墓"。1976年,疏通护城河道时,墓前地下出土了石镇墓兽,镇墓兽底座70厘米见方,厚38厘米,上面卧一石兽,由此看此为古墓无疑。可是墓主人是谁?这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猜测和争议。  相似文献   

7.
1984年,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前蜀王建墓维修保护中,有很多考古新发现:一、在王建墓周围发现大量墓葬,出土文物多件;二、发现规模宏大的王建墓外部建筑遗址及大量建墓材料;三、通过航拍,对王建墓周边环境及历史演变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发现,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刘青彬 《寻根》2020,(1):125-131
2017年10-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中原区三十里铺村南部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据墓葬内所出土的两方墓志所记,墓主为张璀及夫人王氏。志文内容涉及郡县名称、人物、事件及官职等,为研究唐代中期的地望、◇墓葬俯视图人物、历史事件及职官等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对墓志内容进行考释,结合史料对墓主身份和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6,(4)
正明清以来的厚葬之风影响甚广,即使在西南的偏僻山区,如川东、川北地区,亦有较大数量的地上石质仿木结构民间墓葬建筑遗存。据其碑志铭文可知,这些墓葬主要是"湖广填四川"以来的移民家族墓。如今这些墓葬的形制规模、碑志铭文、装饰内容和雕刻工艺等成为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上游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家族变迁、民风民俗和民间美术的重要档案。作为模仿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性建筑而修建起来的这些地上石质墓葬建筑,尽管保留了中国传  相似文献   

10.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1,(12):38-38
主编按:刘傅森先生文中说"‘猪儿碑’无着"。其实,此碑在碑文录中早有记载,现请施立卓先生略作介绍。大理崇圣寺有一块元碑,名叫《大崇圣碑铭并序》。这块碑由第五代大理总管段隆于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立、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参政事  相似文献   

11.
曹春茹 《华夏文化》2010,(1):39-40,25
<正>朝鲜宋相琦(1657—1723)有一首《次副使箕子墓韵》诗,曰:"浿江何似一清河,圣人来辟檀王都。先将九法叙彝伦,一派东渐画井区。山无盗贼女贞信,八条历落民风敷。"诗里的圣人就是箕子。箕子是中国殷商末年的三贤之一,与其他二贤微子、比干共佐纣王。据现存的中国、朝鲜—韩国的一些史料记载,周灭殷商以后箕子到了朝鲜(在古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阴宅(墓葬建筑)营建和装饰自是尤为用心。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地上仿木结构的石质墓葬建筑流行开来,这些被统称为墓碑建筑,即是立在土冢前,刻有墓主信息的建筑部分,由最初的铭旌发展为仿制阳宅进行“微缩”和“置换”的石质建筑。  相似文献   

13.
邸永君 《寻根》2003,(6):96-98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意即于丧葬之事必审慎认真对待之,以缅怀祖先之功德。墓碑与墓志铭,乃与丧葬密切相关之制作,为“慎终追远”之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领域内地位突兀,影响深远。先谈谈墓碑。广义而言,碑乃所有文字刻石之总称,包括刻石、摩崖和墓碑等数种形制。考碑之起源,最初为古时立于宫庙前,用以识测日景(影)及拴系牲畜之竖石。后渐有于其上镌刻文字者,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亦用于镌文告,以昭传布。秦代及以前皆称刻石,汉以后称之为碑。而墓碑者,则专指立于陵墓地表之碑,于墓前墓后者皆有之,而矗于墓前者居多。上刻墓主之姓…  相似文献   

14.
正墓地:孩童与总统毗邻纽约哈德逊河边,有一座高约150米的巍峨建筑。它下层为希腊神殿式方形,上层为陶立克柱圆形,上刻"让我们拥有和平"。此即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著名北军统帅、美国第18届总统尤利乌斯·格兰特的墓。距此不到100米,还有一座名为圣克莱尔·波洛克5岁男孩儿的墓,1797年7月,男孩玩耍时不慎从河岸坠落身亡。其父悲痛欲绝,为了就近能看到"儿子",就在其落水处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坟墓。  相似文献   

15.
肖华锟 《寻根》2004,(4):120-121
在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下营村南,有一通清代的墓碑,碑刻为:"大清台湾慕义垦兵始祖公依那思罗、妣岑氏合葬之墓."在距该碑东北3公里的文渠乡红庙村小学校长陈堂三家,保存有<邓州台湾土番垦屯陈氏家乘>高山族家谱.  相似文献   

16.
刘厂镇距祥云县城东32公里,属坝区,海拔1960米;北至禾甸乡,南通下庄镇,西通云南驿镇、祥城镇,东至东山乡,为乡镇级的交通枢纽.在1964年,云南省博物馆清理发掘了刘厂镇大波那村北约1公里的战国早期木槨墓,出土了铜棺、铜鼓、编钟等近百件器物,1977年又在距"铜棺墓"约1公里处发掘了一座槨墓,出土了铜剑、铜釜、铜锄等40余件青铜器和锡器.大波那,当地白族语叫做"岛富脑",意为大老爷.  相似文献   

17.
都兰县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隅,50年代末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县热水乡、夏日哈乡、香加乡等处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吐着墓葬群。墓葬主要分布在夏日哈河、察汉乌苏河、柴达木河流域,绵延百里,有近千座之多。1982年始,青海的考古工作者对该墓葬区进行了科学的发掘研究。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掘墓葬60余座,出上丝织品、金银器、漆器、木器、石器、陶器等文物2500余件,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的普遍关注。都兰吐着墓葬的分布一般依山面河,往往几座和十几座集中在一起,一座大墓的周围也往往有数十座小型墓葬,这表明当时存在着“聚族而葬”的…  相似文献   

18.
高水然 《寻根》2000,(4):104-106
河南淇县有一通扯淡碑,远近闻名。这块高不过2米,宽不过1米,厚约0.3米的石块,认真说不能叫碑,叫碣比较合适。因为其顶端是半圆形的。清潘霄昂《金石例》中说:五品以上官员死后,其墓前可以用碑作纪念物;五品以下官员的墓前只能用碣作纪念物。扯淡碑,无非是民间的习惯叫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四川西汉早期土坑墓,从随葬特征来看,大墓代表的上层社会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特别是"楚文化"的偏好,并且最先摒弃了土著的蜀文化传统。中小型墓葬所代表的底层社会还保留着本身的文化传统。古蜀社会结构的变化始终是自上而下的,随着汉文化的形成,古蜀文化的诸多因素或退出历史舞台,或融化成汉文化的地方类型。  相似文献   

20.
殷陵馆记     
殷陵馆内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的一个部分,坐落在安阳市西北约ZQ里殷墟王陵区的东区.1081年建成。殷陵馆内保护和肩而了一部分殷代的王陵大墓和祭祀坑,还有两座车马坑。走进殷陵馆、仿佛使我们回到了3(八)()年前的殷代社会。王陵大墓与一般的墓葬区别反著。王陵规模公伟,都自“墓道”与相持,最等的带有四道,少的也有一道。可惜的是,王陵大墓被盗严重一十室九空,但从盈余Z物仍可看出王陵随葬之丰富。据传说。1939年,当地农民就是在馆西南侧一座带一条墓道的大墓里挖出了国戊大方鼎。馆的北侧,有两座大墓,即M1400)与武宫大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