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耐挫折教育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可以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挫折情境、自身心态等渗透挫折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知难而上、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增进他们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促进他们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状态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心理素质较为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学习、生活稍不如意,便灰心丧气;偶遇委屈,便觉天塌地陷,不能正确对待种种困难和挫折。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白挫折具有普遍性。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不过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已。要让学生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不至于一遇到逆境、挫折就束手无策、惊慌失措,而是坦然地正视。同时,要使学生看到挫折的两重性,有利有…  相似文献   

3.
王蓓 《考试周刊》2009,(20):149-150
学生挫折承受的能力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挫折承受能力亦即耐挫力,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从明确耐挫与耐挫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优势,重点从教师操作层面,探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挫折是个人的需要和动机行为遇到阻碍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的反应。耐挫力则指个人遭遇挫折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社会适应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个人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耐挫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而得到培养、提高的。首先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树立克服挫折的信心;其次,教师可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学生压力的不断增大,在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学生承受挫败的能力比较差,那么将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作为中职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挫败教育引入其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受挫感,中职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耐挫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后,才能更好地增加学生承受挫败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竞争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7.
挫折,无所不在,而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可以说一代不如一代。本就挫折、耐挫能力的概念作了一定的阐释,指出了对培养耐挫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耐受挫折能力的措施,为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自信心、理想、毅力和情绪心态四个方面探讨培养中学生的耐挫力,以便减轻或解除中学生因挫败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让他们在挫折的阴霾里仍能看到阳光,并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9.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夸天,中小学生面临的挫折情境越来越多,而他们的耐挫能力又相当脆弱,致使产生各种各样的J心理挫折,给生活、学习带来消极不良的影响。本文在论述培养学生耐挫能力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职校学生的耐挫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职校生易受挫折感困扰的现状,有必要及时进行耐挫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战胜畏难情绪,调适人际关系,正视经济压力,疏导攀比心理,从而正视挫折,战胜困窘,知难而进,形成较强的耐挫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欧阳若 《湖南教育》2003,(10):53-53
当今的少年儿童,生活在有过多呵护和关爱的温室里,不少孩子变得没有毅力、耐心,情感脆弱,经不起挫折。因此,培养少年儿童耐挫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面前。 一、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以其生动具体的事例能给人很强的示范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这方面的典型。事实上,勇敢面对挫  相似文献   

12.
李政 《考试周刊》2014,(48):181-181
<正>耐挫力又叫挫折的耐受能力,指人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不仅有使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忍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一、中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原因一是因家庭变故而丧失信心,轻则精神变异,重则丧生。一位女生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待人真诚、热情,但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13.
陈碧英 《时代教育》2007,(9Z):121-121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的祖先从来就主张磨练出人才。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反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障碍,在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会孩子积极适应挫折,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为孩子独自抵挡生活中的一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特别是今天的独生子女多数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接触范围也在扩大,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如果缺乏耐挫力的话,那么在人生旅途上将难以适应。所以,加强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对把他们培养成创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我认为耐挫教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耐挫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国外兴起.在体育活动中实施耐挫教育,能培养学生乐观精神及耐挫的能力,这对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和完善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学生学数学时遇到挫折的原因,论述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强化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适时利用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斗志;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相似文献   

17.
体育长跑项目是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之一,通过体育教学的开展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从挫折教育研究、在体育教育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意义、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应加强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受挫的主要类型有:学习挫折、理想挫折、交往挫折和恋爱挫折。挫折感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挫折教育要从以下环节入手:强化挫折认知、提高耐挫能力和做好情绪疗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学生耐挫力问卷”调查,对分层整体抽样选取的某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总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专业、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为:年级、专业、家庭结构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五条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专题课程、家校结合等。  相似文献   

20.
抗挫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也称心理承受力。它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于心理挫折的忍耐、承受能力。即一个人在遭受挫折时使自己的心理及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学习中的不顺心之事在所难免,如学习压力、同伴中的竞争、各种失败等等。如果处理不当或调适不力,这些“不如意”轻则引发不良情绪,重则演化为心理障碍甚至不良的反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无数事实表明,对挫折的承受力是一个人避免或减少痛苦,适应人生与社会,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基本能力。而抗挫能力的获得除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也需要外界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