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律能力就是具有严格要求自己,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自觉地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在"减负增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还是在思想品德修养中,都要求小公民具备一定的自律能力.因此,培养小公民的自律能力,不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健全小公民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在上海市以往较长时期的基础教育发展中,可以说是一直没有间断过,譬如说政治课教材中的“公民”教育主题,又譬如上世纪80年代静安区一中心小学的“小公民楼”的建立等。但也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公民教育发展相比,我们确实缺乏一种整体的架构和持之以恒的本土化要求的整体推进,难怪一谈到“公民教育”,往往会有“我国的公民教育起步较晚”之说。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小公民,既享受权利也应尽义务.他们是未来的继承者,应关注着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一些公共问题,大胆地思考,积极探索.因此,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辽宁省抚顺市雷锋小学组织开展了“讲道德,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大队部设计成立了“中国小公民人才库”,大队和中队分别成立了由辅导员、大、中队委员及队员代表参加的考评委员会,各中队自行设计了中队名称及展示板。队员们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培养成新一代的城市小公民,使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课桌椅“有书读”,而且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受“同城待遇”“读好书”。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从办学一开始,就把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结合新课  相似文献   

6.
德国1949年通过的基本法,历经50年时间,以其国民教育成功清除了纳粹思潮的影响,造就了三代成熟的现代德国公民。他们国民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把宪法的核心精神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很好地融合到国民教育的日常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中,着力营造的是良好的国民教育环境,着力培养的是为他们的价值理念所需要的成熟的政治人,也就是懂“规矩”守“规矩”的公民,而不是懂“道理”说“道理”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对当代中国农民提出一系列要求,但农民对这些要求的适应或反应使他们在身份与权利上出现了结构性的严重不对等,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公民地位”。因此,从人学视野构建“公民社会”和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逻辑地成为确立当代中国农民“公民地位”的根本诉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是引导和帮助全国少年儿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项具体实践活动。它的活动主题是“我做合格小公民”;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墓本社会道德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行为习贯,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的学生是小公民、准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地响应中宣部、全国妇联、团中央、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出的“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号召 ,积极行动起来 ,使我们的学生具有爱国、敬业、奉献、自强等方面的素质。一、学生努力学好语言 ,就是从小“爱国”、“敬业”“人们是以语言拥有世界的。”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公民 ,从小就应该学好语言。就双语实验学校的条件而言 ,我们面对的是两种语言 :汉语和英语。我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做班主任 ,教语文课。在…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残生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世界上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面对这样的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通过何种途径,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尊重他们的个体发展,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向着“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目标努力呢?这将是我们班主任面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注重教育的公民属性是德国与法国教育的共同特点。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社会公民,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均在完成这一目标。社会含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公民重要的教育场所。通过这个“社会大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活动,其中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能力,规则意识、责任能力,成就感和受挫能力,职业兴趣和择业能力等,都会有极大的提升。“大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测试     
作文课上,徐老师抱着一大摞美术学具走进教室,神秘地说:“这节作文课,我们要围绕我做合格小公民进行一次测试。”作文课上要测试什么“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心里嘀咕着。  相似文献   

13.
校园信息台     
评选“十佳小公民”2003年4月湖北省六部委联合举办“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全省中心学校纷纷响应。一年中涌出许多“家庭小帮手”“学校小标兵”“环保小卫士”“助人小先进”等。今年全省评出余跃等“十佳小公民”另有29名同学获“十佳小公民”提名奖。(丹江口实验中学王珏克军)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五月十二日下午,哈尔滨市教育局召开了“知荣辱我先行,争做文明小公民”哈尔滨市文明青少年标兵事迹报告会。会上来自奋斗小学校“感动哈尔滨”的孙慧熙同学、三联中学的王璐同学、156中学的王依馨同学、122中学的王伟光同学四位市文明青少年标兵代表讲述了他们崇高的心灵追求和做人的向往,使与会的全市中小学生代表近距离地接受了一次生动的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宁莹莹 《比较教育研究》2023,(4):94-103+112
出于对公民赋权差距和参与机会不均问题的担忧,美国公民教育领域倡导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形式、正义导向的“公民行动”项目。“公民行动”超越了传统知识导向的公民教育模式,以“服务学习”“社会情感学习”和“积极青年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其目标是赋权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平等参与中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公民行动”倡议组织基于变革理念建立了“公民行动”实践框架,依托专业组织实施“公民行动”项目,并基于项目预期教育成果建立了循证评估体系。“公民行动”项目在实践中呈现出聚焦公民教育目标、积极推动社会团结、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多方协作、评估体系全面多元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2002年2月25日,由中宣部、全国妇联、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同发起的“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公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40周年,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市中小学生更好地发扬雷锋精神,3月4日,沈阳市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办公室在市妇女儿童宫举办了“学雷锋争做合格小公民”座谈会。应邀到会的有,学雷锋荣誉奖章获得者、老英雄晏世禄,学雷锋标兵、著名作家杨大群及“十佳”小公民代表、“人民小代表”代表、小记者团代表及来自市内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代表。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座谈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