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脸儿”与“脸谱”王希平戏曲舞台人物的化妆造型艺术在元、明及清初南北曲盛行时期,曾俗称或简称为“面”。生、旦角色的化妆是较简单的“搽粉”和“抹彩”,称作素面或洁面;净、丑角色的化妆是“傅粉末”和“搽灰抹上”,故称为涂面。具体的又分为红面、黑面、白面、...  相似文献   

2.
唐代妇女的面妆朱伟奇生活中许多人为了美而化妆,尤其是妇女的面部化妆,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妇女的面部化妆,即依次而下的所谓净脸、打粉底、定妆、上眼影鼻影、画眼线与眉及口红,其实早在唐代就已存在。唐代妇女的化妆就有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  相似文献   

3.
甜美型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选择甜美型化妆法会锦上添花,稍圆的脸庞是甜美可爱的主要因素。化妆时,眼、唇等部位要描得圆润。如果面颊略显瘦削,那就要涂得丰满些。太瘦的人不宜采取这一化妆法。颜色需用带白的粉红、带白的黄色等柔和色彩,以显现丰润鲜嫩;还可参照孩童的脸色,以暖色系为中心,表现出热烈活泼的容颜;衣服也要选用柔和色彩。肤色白皙,脸颊就显得丰满;粉底用白调,再扑上白化妆粉,显得有松软感。胭脂用浅粉红色,稍加晕染。笑口常开是甜美型装扮的要诀,因此唇角要向上画4~6毫米,嘴唇中间的“山”形要涂得圆滑。唇口…  相似文献   

4.
审美习惯:还是东方主义那套老眼光 电影是综合艺术,除了文本精彩,还要考虑服装、化妆、道具这些细节,服装、化妆、道具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延伸,也和人物形象构成互补关系.迪士尼不可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民族、考古、生态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四川省巴蜀化研究中心于2001年中成立了“金沙江化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题组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  相似文献   

6.
赵叶 《世界文化》2005,(8):40-41
世界各地,由于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化习俗的差异,人们对美容化妆,饰品佩戴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情趣与风格。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从人类揖别野蛮蒙昧步入文明之时起,化妆便以独特的装饰美化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时,人类就已经懂得用色彩装扮自己的肌肤。举凡古今名目冗多、种类繁缛的各式化妆品,无一不是人们对美孜...  相似文献   

8.
李辉 《东方文化》2003,(6):72-77
我爱寻访旧书摊,时间久了,便陆陆续续收集到一些旧资料。和许许多多正史或名震一时的事件、件、报告有所不同,这些大多出自个人的字档案类资料,若不加收集、整理,很容易在茫茫史海中消失得无踪无影。然而,在我看来,它们却是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帮助后人认识历史原状不可缺少的角度和窗口。  相似文献   

9.
北京“儒学思想讨论会”简述1991年6月13日至15日,“儒学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文化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10.
彭邦炯 《寻根》2004,(4):102-110
2000年7月回到南充,得家兄捶拓的几块彭氏祠堂和墓地的残碑,上面有关于彭氏入川的材料.历经土改、大跃进、"文革"等运动,过去的宗祠、古庙、古墓等都已不见踪影,多方收集,家谱、族籍等有关材料也一无所获,因而对这几块残碑资料更觉珍贵难得.后来家兄还利用各种机会,走访亲友老人,将收集的有关口头材料寄给我.现整理成文,希望能对移民史、地方志、民族民俗学等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市文化局组织业务人员编著的《鄂尔多斯文化》(套书)于2011年8月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2010年底开始,市文化局组织文化系统业务人员开始收集资料,撰写文稿,编辑《鄂尔  相似文献   

12.
范曾 《中国文化》2007,(2):175-183
2007年4月23日上午10时至12时,大画家、学者、诗人范曾教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术厅,作了题为“吾家诗学与文化信仰——从楹联谈起”的学术讲演。讲演由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刘梦溪所长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王能宪副院长、中国文化研究所全体成员及本院和院外部分专家、研究生,《中国文化报》等媒体记者和慕名而来的听众,约40人与会。  相似文献   

13.
白剧,云南白族戏曲剧种,原名“吹吹腔”,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吹吹腔”与明代的七阳腔有渊源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它吸收了白族曲艺“大本曲”的一些曲调,发展为白剧。脸谱化妆,笔调粗扩,独具特色,着重突出人物性格。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建立于1962年,是白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被中国文化部誉为“天下第一团”。该团成立以来,白剧有了很大发展,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其创作演出的剧目多次参加全国会演并获奖。其中,大型历史剧(阿盖公主》曾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并获…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巴黎女郎,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即联想到一些香气四溢,行为浪漫的女人来。可如今,传统印象里的巴黎女郎早已成为历史。巴黎被世人誉为“花都”,引领着全世界的时尚。而作为时尚的代言人,今天的巴黎女郎可能会令你“大跌眼镜”:她们平时几乎不穿名牌,款式也很少标新立异。她们所理解的“时尚”大概只是四个字:回归自然。她们最喜欢宽松自如的休闲装,鞋子基本上是平底的,很少高跟,手包大多平平常常。头发全是自然而然地一披或一挽。至于化妆,她们从不在自己的脸上胡涂乱抹,动手术,贴膜,搞得面目全非。然而她们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依旧会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8日,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在该馆举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0周年纪念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武汉市文化局、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地方志办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同时,希望今后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做好文博单位与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以及文博单位之间的馆际交流与合作。纪念国民政府迁都武汉80周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曾作为“国共联合执政的中央政权所在地”,对当前促进海峡两岸再次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客家学会、中国文化部华夏文化促进会客家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宁化县客家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1月17至18日在福建省宁化县隆重举行。专家济济,盛况空前,学术丰收,情感融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孙玉蓉女士是一位有心人,多年来,她对俞平伯老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先后编辑出版了《俞平伯研究资料》、《俞平伯序跋集》、《俞平伯旧体诗钞》和《俞平伯散文选集》等书,这些书,每一部都要付出漫长的时间和辛勤的劳动。她为俞平伯的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中国的文化积累做出了自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底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来到位于苏州景德路272号的苏州刺绣研究所。与研究所艺术总监张老师一番寒喧后,便随她走进研究所院内一座古朴典雅的月亮门。放眼望去,这是一座典型苏州建筑风格的优雅园林,曲径通幽的小路、葱茏翠绿的树木、千回百转的游廊……自成一幅秀雅玲珑的水墨丹青,散发出清幽迷离的韵味。原来,这便是苏州著名的园林“环秀山庄”,刺绣研究所即假坐于此。我暗自叫绝,“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美丽的苏州刺绣涵养于这方清丽俊秀的山水,真乃相得益彰。随后的全面探访,更让我对神奇的苏绣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9.
范曾 《中国文化》2007,(3):175-183
2007年4月23日上午10時至12時,大畫家、學者、詩人范曾教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學衍廳,作了題爲“吾家詩學與文化信仰--從楹聯談起“的學衍講演.講演由中國文化研究所主辦,劉夢溪所長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王能憲副院長、中國文化研究所全體成員及本院和院外部分專家、研究生,<中國文化報>等媒體記者和慕名而來的聽衆,約40人與會.……  相似文献   

20.
我对沈寿、杨守玉和任嘒閒等3位苏绣大师的好奇心,在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资料室得以满足。翻阅一本本苏绣书刊和资料,大师的音容笑貌、才情学识及其在苏绣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一一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