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认为,"放"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对知识系统的精炼和总结,让学生少走弯路,吸收知识,促进自主学习的养成.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放"与"收"的尺度,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又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还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正>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收得太紧,数学课就会变得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只"放"不"收"也不行,放得太开,就会放任自流。怎样把握数学教学中"收"与"放"的度,做到"放中有收,收放自如",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中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  相似文献   

3.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很需要这样的管理艺术。如何把握好对学生"收"与"放"的分寸,做到"收""放"结合,张弛有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本文j六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但往往易"放"而难"收",使教师难以收拢学生的思路,从而给驾驭课堂带来困难。"收"有利于集中学生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阻碍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怎样才能使"放"与"收"达到平衡,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柳召红 《成才之路》2014,(24):10-10
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正在实行"学讲"方式的课改新模式,对于这一课堂新模式,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尤其对于其核心的"放"与"收"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于"学讲"方式下的"放"与"收"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并从"放"需要循序渐进、任务引领,"收"需要择准时机、提质增效两个方面展开,以使各位教师注意对"学讲"方式细节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进行"收"与"放"。本文以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五为例,浅析教师在哪些地方该"收",哪些地方该"放"。  相似文献   

7.
何军 《四川教育》2008,(5):37-37
在历史课堂中,“放”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收”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集中与提升。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然而,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使之有机结合,常常成为开放式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9.
孔晔 《文教资料》2013,(7):33-34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具有不容小觑的地位。如今,作文教学已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在作文教学中"收"还是"放"的问题一直困扰许多教师。本文从这一问题切入,从内涵、意义、做法等方面讲讲作文教学中的"收"与"放"。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在数学开放性教学中要善于积淀"放"与"收"的智慧,有效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觉能动思维。本文从驾驭教材是"放"的基础、开放性学习是"放"的保障和学以致用是"放"的前提三个层面做简单的阐述,并就有效地"放"和有效地"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能"放",又要能"收"。"放"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和作用,而是有的放矢地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样,"收"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剥夺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权利,更不是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真知的开放空间,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有幸被聘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指导师,在参与一系列的听课、评课与课例研讨中,有些熟视无睹的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暂且将之归结为对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把握。这里的收指教师对教学环节和流程的调控度,是关于教和导的层面;放则指教师对学生思维与活动的开放度,是关于学和练的层面。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牢抓课堂的主宰权和话语  相似文献   

13.
新教材 ,新理念向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们深感课改的重要性 ,都渴望在改革的潮流中脱胎换骨 ,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在课改中大显身手。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 ,往往难以把握自己 ,摆脱不了旧方式、旧形象的束缚 ,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 ?本人认为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放”“收”艺术 ,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何谓“放”“收”艺术呢 ?“放”就是在教学中能放得开 ,相信学生的能力 ,营造最开放的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就是收得拢。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引导、点拔 ,把各种讨论意见实行整合 ,让…  相似文献   

14.
在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教师只有做到"两放""两收",才能在阅读的海洋中为学生导航,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指向标、引领人。  相似文献   

15.
“放”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讨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放”的技巧、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民主学习氛围,他们只“放”不“收”,步入“放”的误区——“放”之不当,有“放”无“收”。结果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没了主见,教学也失去了主次,不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广泛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科学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收"与"放"的关系,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放"与"收"的艺术处理问题。掌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准确而严密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作文启蒙阶段宜“放”不宜“收”董玉琴一提到作文,学生往往感到头疼,老师也觉得犯愁,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得过紧,“放”得不够。所谓“放”就是放“构思”,放“个性”,放“文笔”,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所谓“收”就是“收...  相似文献   

19.
新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放"与"收"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考查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的高低,在倡导实施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程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放"与"收",使课堂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的讲解占用很少部分时间,学生多数处于自由散漫的活动状态,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体育教学中的"放",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