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慧媛 《教师》2013,(4):115-1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畅游书海,撷英拾贝,快乐习作呢?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一、畅游书海,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成为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前提。如何激发他们的习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要解决习作教学的难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开启习作之门的"钥匙",发掘他们在习作方面的潜能,启发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钥匙之一——呵护纯真天性,鼓励畅所欲言习作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关注自己的生活,关心社会发展,注重系统训练,创新思维,自由地去写,积极参与到作文的讲评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一提到要写作文,便产生“厌烦”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深感学生产生“厌作”、“畏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老师强迫他们表达自己无动于衷的事物.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优化作文指导过程,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激发兴趣,优化学生习作心境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在作文教学中,正是利用这一点,抓住时机,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克服“厌作”、“畏惧”心理.其方法有三.①针对学生习作信心不足而产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因此,只有改变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把批改作文看成是分内事,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畏惧的,觉得作文难,即便是平时习作或考试都是被逼之作。长此以往,写作就成了学生和教师的一块心病:习作都是技巧的运用而非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声,写出属于自我特色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邹学超 《成才之路》2014,(20):51-51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习作的兴趣,学生才会展开一双想象的翅膀,在作文的天地中快乐飞翔。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学生习作兴趣培养上的做法。一、树立自信,激发习作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信心很重要。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功利化,让很多学生“谈虎色变”,以至于一上作文课就头疼,对习作有一种恐惧感。要消除恐惧,树立自信,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表达的愿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忆生活中那些观察仔细、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景。从写短小的片段开始,不断提高学生习作自信心。例如,我让学生练写半命题作文“第一次……”。在学习范文、讲解习作的基本要求后,我给学生介绍了我第一次炒菜的情景,学生听了我第一次炒菜发生的同事后,兴趣大增,此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交流,想到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买菜,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表演……曾经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的情景和场面再次在学生头脑中浮现,由于这些事情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笔作文学生普遍感觉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很有个性。此时教师适时表扬鼓励就会点燃学生内心习作的火种,使学生明白原来作文并不难,有了自信心,学生自然也就喜欢上了作文。  相似文献   

8.
讲评是连接教师批阅与学生修改的桥梁,能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促进学生改进习作,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自己的阅读经历与作文教学实践经历,谈谈在习作讲评上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埘《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我认为新理念作文教学应当具备5个环节:乐渎、畅说、言真、悟理、怡情。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生对作文有着畏难、恐惧的心理,在作文中不会说自己的话,不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不会反映自己的生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和提高其写作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目标,开展作文情趣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语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教师要在作文批语上下工夫,融入自己的情感。尊重理解,倾听孩子心灵相通的对话;真诚赞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注重启发,在评语中怜惜孩子的童真;回归生活,让孩子在习作中放飞童心,在习作成中自由放飞童音、童趣、童真、童心。  相似文献   

12.
毛凤梅 《宁夏教育》2014,(10):57-59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作文兴趣的培养,作文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习作教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事、景、物。让习作教学走进情境,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认识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情趣,激发习作兴趣。让习作教学走进想象,给足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引领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习作教学走进模仿,使学生有法可循,降低作文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前提和保证。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两极趋势,部分学生对习作兴趣不高,害怕作文,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四、课程改革中的作文教学(一)转变观念1.从写话入手,降低难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不同学段对作文有不同称谓。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七至九年级叫“写作”。“写话”和“习作”的提法,表明小学阶段的作文是练笔,练习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这样提,有意降低难度,使教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使学生打消畏难情绪,克服作文要“作”的心理障碍。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学生由不怕作文到爱写作文,靠兴趣吸引,靠自信提供动力。因此,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  相似文献   

15.
浓厚的兴趣是习作的有力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兴趣往往不高,许多学生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讨厌作文,惧怕作文,甚至产生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一到作文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要渠道。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方法有很多,长期以来,我一直非常重视本班学生的作文训导,充分挖掘优秀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学生自己写的或者同班同学写的好的作文,来激发他们自己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之大.然而,从教多年使教师感到最困惑的就是作文教学,而学生最害怕的也是作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作文的写作更是毫无头绪.当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结合这些目标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但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此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习作教学是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积累习作素材,改变写作方式,形成交互式评价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坛主(开场白):这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教师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和更大的自由,学生作文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了、激活了。习作成了不少学生用来记录自己生活、抒发自己情感、倾诉自己心声、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需要。我们的习作课堂,教师们也开始注重习作内容的开发和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销蚀了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眼瞅题目没话说,笔头紧咬眉头锁”的窘况。那么,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内容,是否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把自己想说的…  相似文献   

20.
笔者对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笔者在习作教学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习作难度,改进评改方式,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