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课文阅读与讲解和写作训练分离,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过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无话可说。因此,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已势在必行。正因为这样,教师需找准激趣点,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改写、续写、补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把课文“请”到我们的作文课上,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他们健康地阅读,快乐地写作。  相似文献   

3.
引导中学生模仿课文的表现手法,写自己的所见所感,是训练中学生写作基本功的一种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应改掉偏重理解、忽视应用的老习惯,引导学生把读和写挂起钩来,在使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和技巧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应用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边学边用,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依据课文文本,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写作的技巧。拿写人来说,有刚正耿直的包拯,能言善辩的晏婴,乐观豁达的霍金,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利用文本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语文是什么?简言之就是通过字词句篇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成了最后的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树立文本与写作相结合的理念,把每一堂语文教学激活,把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作文教学的范例,教给学生学文本、用文  相似文献   

5.
《麻雀》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正确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整体感知、学习表达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老麻雀的护犊之情,掌握作者如何写清楚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习作表达能力,为单元写作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在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课文写什么、怎么写,我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恰当地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教师能想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把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例子的作用,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写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小练笔,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模仿式仿写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仿写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叙事性课文随处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再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写时可以先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1):105-106
将课文文本复习与高考作文写作相结合。在帮助学生巩固话题词块、句型的同时注重素材积累;帮助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时提高学生写作谋篇布局能力。然后通过仿写,让学生将词块和句型运用到作文中,同时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两大难题,打造有效的复习与写作课堂。  相似文献   

9.
王理 《甘肃教育》2014,(22):98-98
正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的结合点,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课文中蕴藏着许多写话训练的"点"。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依托文本,以读促写,开展作文教学呢?一、凭借课文,创新习作形式小学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写作的资源,这是培  相似文献   

10.
朱巧华 《新教师》2019,(6):29-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小练笔是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学生负担小、效率高。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还是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上,都值得学生模仿、学习。教师需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小练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在写中领悟运用。那么,如何紧扣文本特点,选准练笔训练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可供练笔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说要"关注表达",其中就有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语言表述,体会表达效果和机构,内化知识为己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说,通过巧妙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让学生进行仿写,不仅能降低学生对写作的厌烦心理,更推动了他们的写作规范、有序。那么,从哪些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12.
写作过程是感悟——情感反应——形式表达的过程,感悟和情感反应都需要平时的阅读来促成,形式表达的方法则需要从课文中汲取。读写结合,尝试写批注,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自由感悟;进行仿写,从课文中获得写作素材和方法;走出文本,延伸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写起作文来却干巴巴,空洞洞。我们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前提,以读带写,写中促读,整合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写作的营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通过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形式个性化地处理教材,融入写作训练,使课堂教学既能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又能使学生的习作训练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依托教材文本进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从把握课文经典段落进行仿写训练、根据课文题材开展针对性训练和结合教材插图进行片段写作训练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可以借助于课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其实课文就是一篇篇经典的写作范例。我们教师可以锁定文本,有意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动机,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16.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学生动笔作文时面对的两个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深入探讨的两个大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从两方面着手:其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他们熟悉的、关注的、有深切感受的素材编拟文题,引导他们放手大胆地叙写经历,表述见解,抒发情感,破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其二,结合阅读教学,设计文题,引导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见解和体会加工成文字。这样,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作文的题材,而且伴随着对课文的咀嚼揣摩,学生对选词造句、布局谋篇也有了更加切实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怎样写”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三十多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读中导写,写时忆读”,比较符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所谓“读中导写”,是把“写”作为一种手段,指导学生在研读课文时,提高认识水平,积累写作材料,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技巧等,以此来促进“读”。所谓“写时忆读”,则把“写”作为目的,用“读”过的知识作为写作的基础。这样的“写读结合”,看起来是着眼于写作,实际上读写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其中“写”更重要。从高考方面来说,作文要“写”占的分数多;从将来方面来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写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论文等等,“写”也是基本的工作能力。鉴于这种情况,课文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讲读,要在讲读的同时,还必须紧密结合作文教学,使两者高度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教学效果。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结合起来教学呢?课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写出好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本解读来促进写作。…  相似文献   

19.
议论文写作的教学,首先要搞好议论文课文教学,为学生学写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演练,使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议论文的理解,形成写议论文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芮建民 《广西教育》2012,(14):23-24
教师为学生舍近求远地寻找写作训练题,不如在语文课堂文本教学中开展写作训练。把教材作例子,以此出发,引导学生由一篇文、一段文到学写众家文。可从课文本身和教材编排两方面选择切入点或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一、走进文本深处,丰富写作内涵1.在文本的想象处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