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一、关注写作内容"儿童本位"下的习作指导,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指导,既要有童心,又要无痕。"有心"指的是教师在指导习作过程中,明确习作的目的,掌握本次习作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无痕"是指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关注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不是过分地强调写作的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要让学生写真实的事,写自己的话。所以,教师与其在"怎么写"上滔滔不绝,不如"默默无闻"地把精力花在"写什么"上。教师不妨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作者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廖有利 《华章》2007,(10):152-152
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厌写、学生无话可说和学生习作辞不达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面对学生厌写应设法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面对学生无话可说应督促学生进行积累;面对学生习作辞不达意应带领他们"转益多师".这样,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习作创作是一项高端的思维运转活动,有效写作思维的训练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内部思维品质的铸造,更要与现实生活中外显素材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历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奠定基础。从通过"找春天"历练习作素材的选择思维,"画春天"历练习作内容的描摹思维,"写春天"历练习作语言的表达思维三方面探讨借助实践活动历练习作思维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雪阳 《学子》2013,(6):119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学生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究其原因,这种现状既受学生自身语言水平及努力程度限制,也不能排除传统写作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有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词汇匮乏,表达汉化,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  相似文献   

6.
"交际语境"写作将交流作为目标,在语境中构建有意义的习作活动。将"交际语境"作为写作教学途径,目的在于化解小学生写作难题,增进学生在特定语境下完成书面语言表达的兴趣,引领学生明白"为什么写""如何写",激活写作动机,形成写作意识,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7.
张晓娟 《甘肃教育》2014,(20):122-122
正写作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它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近年来,书面表达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学生完成习作教师批改,出示范文"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完成写作任务,缺乏积极性和写作的热情。同时,广大教师忙于修改学生习作中的语法、词汇等细节性错误,形成了"学生怕写,老师厌  相似文献   

8.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段写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中高段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从这些"法规"中不难读懂:写作教学除了学会写作,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爱上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体写作,是达成这个"愿意"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为谁写——真真切切扬童心"为谁写"在童话写作中似乎根本不是问题。童话,顾名思义是以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的幻想性儿童文学样式。但事实上,童话体写作在"为谁写"问题上,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主体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渠道,是源自内心认知下的"以我手写我心"。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表达的本质,无视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得习作成为一种硬性的任务。笔者以为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创设鲜活而真实的认知情境,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让写作真正发生。一、从关注写人到关注立人,在教学目标厘定中践行真实写作习作教学常年占据语文教学头等杂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是儿童学习写作的过渡时期。而学生的思维多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面对习作教学,必须多从由"看"到"写"入手,多做小型练笔,进行微习作训练。基于此,统编版教材在课后作业中安排了不少新意迭出的"写"的练习。其意图十分明显,要求三年级强化"微习作",重视写作教学中关键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姚秀菊 《考试周刊》2014,(56):66-67
<正>阅读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表达,"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教学中,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习作的关系,应用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那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结合管健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谈谈体会。一、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阅读和习作是一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习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有力。基于这一认识,在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一提起写作就感到头疼,对习作课有厌烦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写作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引导学生走进习作大门。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对写话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抓好习作起步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从而打好写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任丽娟 《考试周刊》2014,(39):64-64
怎样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表达愿望,积极主动地写好习作,是广大小学语文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作者通过有效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坚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化枯燥的讲解为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引导,在写作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愿望,创设了写作情境,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力,丰富了小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且有效拓展了课堂之外的写作素材,进而使小学生写出结构新颖、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指导小学生开展习作活动,教师务必要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际,打开写景、写事、写人的习作思路,提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16.
<正>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让我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有了深刻的认识,越来越觉得让学生写"随笔"是一种理想的做法。其实写"随笔"我只采用这种随意而就的形式,记录每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就可以就自己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写自己能写、想写的东西。因为没有统一的命题,学生就有了更大的练笔空间;因为没  相似文献   

17.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18.
随文“微写作”,就是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跟随课文的阅读,立足一点进行短小的习作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写、读写融合。随文“微写作”能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是落实语文要素、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小练笔的习题设计,明确地表现出编者努力为学生搭建读写的通道。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写进行融合,组织学生开展随文“微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经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写前准备不足,语言知识匮乏,评价和反馈缺位等问题。思维型写作教学模式采用激发思维、诱发表达、引发互动等方法,从以读促写、以说促写、以评促写三个维度,激活学生的思维图式,引导学生"言说欲",开展写作的评价与反馈。研究表明,学生对思维型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持肯定态度,思维型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仿写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教师可以从"置换、类比、创造"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