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从“一题多解、提炼规律、适时变式”3个教学维度出发,主要讨论数学教学如何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关注收敛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本质的提炼,进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方法技能的迁移,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科严谨缜密,数学问题灵活多变,解决的方法丰富多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侧重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仅要依托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对学生引导培养,更要注重在生活中摆脱定势思维,才能真正激活知识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挖掘素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求异性;变式引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探索性;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拓性四方面入手,通过举例,探讨了数学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理性思维的发展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理性思维水平体现为数学思维的灵活性、目标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等数学品质.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文章提出,通过一题多解的习题训练,比较不同的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类比推理,发散思维,切实可行的教法摸索和学情指导,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发散性思维之于高中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开阔思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一题多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既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又能充分利用习题资源.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深入理解 数学核心知识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 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解题 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 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题部分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尤其是"一题多解"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一题多解"的巧妙变化,可以诱发学生的解题欲望,训练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力求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头脑更加灵活,并且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0.
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最好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思维结果.它具有多向性、独特性的特点,可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特性,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词是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大量为学生创造求异思维训练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求异思维,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的能力,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一、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在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知识差距,学习方法、经验也有区别,思维方式和素质也是不同的,所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数学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应该注意学习中的举一反三和一题多解.即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而培养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解决问题,通过数学课程中的解题训练.但过多过密盲目的解题,不仅不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反而易使学生疲劳,兴趣降低,窒息学生的智慧.那么一题多解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思路,培养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规律及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式之一.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想得到  相似文献   

14.
高二数学课本第72页(人教版)习题7.6第8题可以用五种方法解答。一题多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最好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思维结果.它具有多向性、独特性的特点,可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解的训练既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特性,还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例已知a,b,c∈R  相似文献   

16.
针对2019年全国Ⅰ卷第2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进行例题教学设计.首先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散;其次,通过改编原题,知识点逆向考查和引入参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了解学生对例题知识点的掌握效果,增强学生数学能力和探究意识.最后,通过变式列举了3道类似知识点的高考题,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关于数学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应该注意学习中的举一反三和一题多解.即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方法来诱导学生思维发散,从而达到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倡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呈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74):71-72
在创新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目标之一的今天,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的缜密性和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