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父亲并不是一个会做饭的人。从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外加下午茶和夜宵,都是由母亲亲自做的。可是,在母亲换了工作后,她的时间表就像上帝故意安排过似的,完全与我的生活规律交错开来,除了早餐能勉强应付,晚饭就是她插着翅膀也来不及飞回来给我做了。于是,我的父亲——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父亲,便开始在黄昏绮丽的晚霞中,独自守着袅袅的水蒸气,为他亲爱的女儿煮米粥。  相似文献   

2.
回家摁门铃     
从来不去想出门带了钥匙没有,也没有回家找不到钥匙的焦灼,因为家里有人为我开门。母亲在世的时候,二老常为开门争执。门铃"叮咚"一声,父母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碎急促的,父亲的脚步则像重鼓敲在地板上。母亲总落后父亲一步:"叫你做事磨洋工,给女儿开门比哪个都积极。"父亲满怀着胜利的喜悦,为我接包、递鞋、倒茶,让我享受着贵宾待遇。老妈去世后,没有人跟老爸抢开门了,老爸的灵气和幽默给老妈带去了不少,并且耳朵背了,脚步迟缓了。为了不耽误开门,到我下班的钟点,他就守在门边。  相似文献   

3.
爱在粥里     
管丽蓓 《当代学生》2011,(Z4):121-122
母亲并不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人。自我记事起,家里的一日三餐外加下午点心都是父亲亲手做的。可是,从父亲换了工作以后,他的行程就好像上帝刻意安排过的一样,与我的日程表完全错开。早餐或午饭他还可以勉强为我们做,而傍晚就是给他插上翅膀,怕也赶不回来为我做晚饭了。于是,我的母亲——那时只会烧开水和煮方便面的母亲,便开始迎着夕阳,独自守着袅袅的水蒸气,为她亲爱的女儿煮粥。  相似文献   

4.
瓦匠     
从娶母亲的那天起,父亲就盼望着能有个胖儿子,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邻居们就和父亲打趣,唤母亲为"瓦窑",唤他为"瓦匠"。父亲每次都笑着敷衍过去,他相信母亲会给他生个儿子的。父亲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当母亲生下第三个女儿--我时,恰好赶上计划生育"大行动",父亲想有个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  相似文献   

5.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7.
儿时,最爱的是给田间劳作的父亲送饭。母亲在灶前忙碌着,我便守在一旁。饭菜开锅了,我便着急着说:"我去送饭!"生怕被哥哥抢了去。其实哥哥才懒得跑腿呢。母亲便笑眯眯地问我:"不先吃吗?""不了,爸爸肚子饿了!"说着,我接过饭盒就开跑了,母亲很满意我的孝顺。其实,我醉翁之意不在送饭,在乎的是……小跑到了溪边,父亲就在对岸,欢腾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7):73-76,191-192
多年来,我未曾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关于父亲的倒写了不少。  相似文献   

9.
爱的真谛     
妈结婚已经有十几年了,我似乎从没意识到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父亲是个教师,每天忙忙碌碌,守着学生和讲台,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很少有时间和我们聚在一起。母亲在做裁缝之外,还开了个小超市,她不是忙生意,就是回家弄家务,照顾父亲和我的生活。他们和其他许多夫妻一样,日子过得琐碎、庸常而忙碌。  相似文献   

10.
若即若离     
相互依靠的情义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我母亲.我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了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心思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密.有时候我给他们拍照,父亲都会紧张,总是催促着我们赶紧照,他没闲工夫陪着我们.说完了又偷偷把身子朝前移一移,结果,几乎所有的照片里,都是父亲很伟岸地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而母亲,则温顺地站在他的身后,像是他的贴身丫头.  相似文献   

13.
打我记事起。家中的一日三餐就都是父亲一手操办的。可是,自从他换了工作,就再也赶不及回来给我们做晚饭了。于是.我那只会煮方便面的母亲,便开始在绮丽的黄昏中,独自守着袅袅的水蒸气,为她亲爱的女儿煮米粥。  相似文献   

14.
渐渐懂事     
童年时,严父慈母总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两个互补的角色。厉声训斥我的父亲严厉地教导我时,旁边总有轻声安慰我的母亲;被父亲训斥后满脸的泪痕,总会有母亲亲手为我擦干;被父亲打得红肿的小手,总会有母亲轻轻地揉着问我疼不疼。感谢我的严父和慈母,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15.
父亲从未对母亲说过“我爱你”。母亲也从未对父亲说过“我爱你”。  相似文献   

16.
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一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外有一颗黑点在蠕动,那或许是我父亲,或许是我母亲。父亲与母亲在黄土地上耕种劳作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远离过那座门。  相似文献   

17.
张鹰 《家庭教育》2011,(12):46-46
母亲在弥留之际嘱咐我:“以后要对你爹爹好。”我哽咽着使劲点点头。母亲去世后,我把父亲接到我家,我关爱他,他也关爱着我,一晃十五个年头。如今,父亲已八十有二。  相似文献   

18.
一盒假饭票     
那年夏天,我收到一所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同时,父亲也被稻场上的脱谷机卷去了一只手。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远走高飞,是老实巴交的父亲守着贫瘠的土地抚养我长大的。这突来的横祸让我们父女俩悲痛不已,但父亲没有放弃我的学业,他卖了不足40公斤的猪,又卖了部分粮食,四处找村人求借,很艰难地拼凑着我的学费。一直到10月份,我才提着陈旧不堪的行李跨进市里学校的大门。而那时已开学一月有余,新生军训也过了。坐在教室里,我流着泪暗暗发誓,一定要节约,要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尽可能减少父亲的负担。因为学校正试行封闭式管理,我不可能在课余去谋点兼…  相似文献   

19.
爱河深深     
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身体就不好,大多数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在我哥哥十一岁,我5五岁那年的一天夜里,父亲把母亲从医院里接了回来。当时的我只知道抢着吃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却不知道不幸既将降临。记不清过了几天,一天夜里,我的母亲悄悄离我们而去了。我母亲去世后,与我们同村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味道     
窗外,一棵高大的树,如同撑起的大伞,为院子遮住夏日炎热的阳光。关于这棵树的来历,母亲和我说过,这叫苦叶杨,是父亲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无意中从路边捡回一根树枝,插在水井边,后来居然长出一茬叶子。记忆中,这棵树就一直长在院子里吧。八岁的时候,出于生计,父亲要去城里打工。当时这个城市还是我听说过最远的地方——哈尔滨。八岁的孩子,和自己的父亲几千里相隔,这种滋味可想而知。夏日晚上,我吵着母亲给我讲故事。孩子嘛,听着听着居然能够哭出来,母亲问我为什么哭,我好像很委屈地告诉她,她讲得没有父亲讲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