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发表张立《集邮献之连环画的收藏》一(参见060254),对所列的连环画冠以“集邮献之连环画”,本人不敢苟同。又,中开头所述“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的说法欠妥。笔专心收集集邮连环画已有3年余,更因撰写有关章而收到许多邮友来信,有交流集邮连环画的,也有赠我集邮连环画的,可以说带动了集邮连环画的收藏;此后,我又比较深入地阐述与介绍了集邮连环画,  相似文献   

2.
袁云川 《收藏》2006,(3):155-155
连环画原稿收藏投资两相宜 随着连环画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连环画原稿的收藏也日渐火爆。连环画原稿在几年前还是比较陌生的收藏品,如今已登上了拍卖殿堂——2001年郑州连拍会,连环画原稿《海螺和海兰》拍至近千元:  相似文献   

3.
强者 《收藏》2001,(7):22-24
全国解放后,连环画出版工作迎来了它的新生,1950年,国家文化部艺术局成立了大众图画出版社(现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前身),主要出版连环画、年画等普及美术读物。195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大众”并入“人美”),同年6月创办了第一份全国性连环画普及刊物——《连环画报》(半月刊,多年后改为月刊)。1953年该社成立了连环画册编辑室,专门从事连环画的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4.
邵春华 《收藏》2006,(1):118-118
志愿军英雄连环画为系列连环画,全套5册,分别描写黄继光,杨根思,杨连第,邱少云,罗盛教等5位在朝鲜战场上壮烈牺牲并追记“特等功”的志愿军英雄。  相似文献   

5.
李宁 《收藏》2006,(1):114-116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问世。16年后的1921年,中国第一本电影连环画在上海诞生,电影连环画在此拉开历史帷幕。  相似文献   

6.
王志会 《收藏》2006,(2):119-120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美术出版界发行了一套连环画《红楼梦》备受读者的欢迎。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其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已非昔比,成为连环画收藏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邓文冰  吕涛 《收藏》2007,(4):188-189
连环画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艺术品,民国以来,这种通俗易懂的精神食粮曾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连环画逐步淡出文化传播领域,开始步入收藏时代,成为收藏界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8.
赵宏本 《收藏》2001,(4):30-32
赵宏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连环画作家,一生画作甚丰,影响极广,深受几代人的欢迎。这里刊载的是他的亲属提供的先生生前遗作。相信众多连环画收藏者和研究者可以从中受益,当然也是对先生的一种怀念。  相似文献   

9.
正买家电,挑名牌;穿衣服,爱名牌。集藏连环画,也是名家名作最受连藏爱好者青睐。在形形色色的连环画中,名家名作是其中的精品,售价也明显高于一般普通的连环画。早期的名家名作以赵宏本、沈曼云、刘伯泉、李树亟等人的作品驰名连环画画坛。连环画领军人物赵宏本,从16岁开始创作连环画,从艺60余年,作品数百部。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黄山 《上海集邮》2002,(12):22-24
我国在去年发行《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邮票的同时,还发行了它的小本票。本刊今年第6期上,林霏开以《“品尝”邮票连环画》为题详细介绍了这一小本票,章引经据典,说古论今,把这本邮票连环画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收藏信息     
王文君 《收藏》2001,(5):59-59
时下,连环画成为藏品中的后起之秀,特别是“文革”时期的,由于各路人士争相抢购,使之身价百倍,个别市场有人见书就收,大有欲一网打尽之势。“文革”连环画成了藏者的首选之物,在专场拍卖交流会上,成交率独占鳌头。它们如此受人青睐,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连环画俗称"小人书",通常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连环画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五六十年代的辉煌,到七八十年代达到成熟的顶峰,中国的连环画创  相似文献   

13.
白玉琢 《收藏》2001,(4):82-82
据《连环画收藏》预测2001年连环画收藏的前景是:  相似文献   

14.
冯硕 《集邮博览》2012,(10):81-81
我收藏连环画已有十余年历史,目前大概收藏了三千余本连环画,古典题材、现代题材的都有。其中我尤其偏爱军事题材连环画,占到了全部藏品的四分之一多,有八百多本。从《小英雄雨来》到《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从《烈火金刚》到《绝不后退》,这些耳熟能详的战斗故事的连环画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5.
方立武 《集邮博览》2018,(4):102-103
我的集藏缘起应归功于儿时的小人书(连环画),在年少时曾如痴如醉地收集逾上千本连环画,年纪稍长后又沉醉在邮票的世界里。由此及彼,集邮虽是第一爱好,但连环画的收藏也没落下,特别是有关邮政、驿站、邮票类题材的连环画,都一概收入囊中,甚至于邮政与邮电合并时的电话、电报、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7,(4)
正在20世纪,连环画可谓风靡大江南北。特别是1949年后的30年中,连环画一度成为画坛的宠儿、画家和收藏者的最爱。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中,全国共出版连环画约2万种,总印数约达6亿册。仅1977年至1979年的3年间,全国出版连环画有2100多种,印数亦为6亿册。这两组惊人的数字告诉我们,连环图画的读者是何其众多。而素有"连环画祖师爷"之称的赵宏本的作品自然最受读者和收藏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昔日随处可见的“小人书”,如今竞成了收藏市场的宠儿。“小人书”学名连环画,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欣赏价值很高。据悉,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举办的连环画拍卖会上.一些老版“小人书”升值很快,数千元、上万元成交一本的比比皆是。日前,笔者走访了全国著名的连环画交易场所——上海文庙旧书市场.采访了资深连环画营销商杨先生,  相似文献   

18.
郭海田 《收藏》2001,(12):38-39
“文革”前,连环画作者名家辈出,力作层出不穷,蔚为壮观。不料,随着20世纪60年代政治斗争的加剧,连环画创作由为人民服务演变成单纯地为政治运动服务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作品先后问世,如《一支驳壳枪》、《夺印》、(《箭杆河边》等。以“革命样板戏”为题材的(《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以及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作品大量出版,如(《年青的一代》、(《龙江颂》、(《丰收之后》、《大寨英雄谱》、(《南京路上好八连》、(《毛主席的战士—廖初江、丰富生、黄祖示》等,一时成为主流。连环画创作范围越来越狭窄,一大批熟谙古典题材的高手已无画可作,即使画出来也不能出版,如陈光镒的《林则徐禁烟》(后于1978年出版)、任率英的(《钟离剑》(至今没有出版)等。许多不合时宜的画作均被打入冷宫,难见天日。连环画已是江河日下,难以为继,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希冀和要求了。  相似文献   

19.
吴圣元 《集邮博览》2013,(12):77-77
我是一个“80后”,由于从小受家庭收藏氛围的影响,我对连环画,尤其是对电影版连环画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强者 《收藏》2001,(6):33-36
本刊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要求介绍一些连环画创作和发展的史实,以及这一门类收藏方面的资料,我们特约请收藏家强者辑纳撰写,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