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周末版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如何使周末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新课题。结合《邢台晨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想谈点认识和感受。周末版方兴未艾我国报业中何时出现了周末版?据说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办“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极大关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相继“引进”效仿,逐渐开办周末版或出版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星期刊),是指报纸上区别  相似文献   

2.
周末版十论     
发端于13年前,崛起于近年的报纸周末版,大大改变了报业乃至整个新闻业的面貌。然而到底什么是周末版,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有哪些特点和误区?“周末版现象”对新闻改革的意义何在’!现行周末版管理政策如何?周末版前景如何?本文试就有关周末版的十个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3.
我国报纸近几年来出现的周末版热,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综观办得好的周末版,他们在接近性与高品位二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但毋庸讳言,有些报纸的周末版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失之偏颇,注重了接近性,忽视了高品位,“接近”变成了媚俗,周末版变成了“自由版”,格调低下,品位平庸,偏离了办报宗旨。 追求接近性与高品位的和谐统一,努力“近”中求“高” 周末版是在增强报纸的接近性的强烈呼声中问世的,也以其“接近”令读者耳目一新。所谓接近性,是指报纸宣传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生活中存在着新闻报道的“矿藏”,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基本、人们最关心的东西。周末版具有接近的优势,因而赢得了读者。但是,人们对周末版高品位的要求也不容忽视。高品位  相似文献   

4.
报纸周末版(含星期天特刊、双休刊)是社会信息和市场竞争双重催生的结果。周末版的出现,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四版的风格;在内容上,以较强的可读性和厚实的信息性区别于正刊。而且,它为读者所独立订阅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如《南方周末》、《周末》等)。 但是,不可否认,周末版还远未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在可读性上曾一度滑入误区,有些周末版至今难定位,与正刊无多大区别,还有些周末版形同文摘报或地摊小报。因此,探讨周末版的可读性,或许有助于周末版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品位的美学追求俞虹(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授学院副教授)《浙江卫视周末版》(以下简称《周末版》)所取得的成就,已为各界人士所注目,与主创人员高品位的美学追求密切相关。在大众传播领域中,任何成功的作品势必都蕴涵着传播者的审美意识.这一点我们在《周末版》的节...  相似文献   

6.
周末版方兴未艾报业中何时出现周末版?大约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刊“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受到了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便相继“引进”、效仿,开办周末版或增出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即使论述,也很模糊,或认识不一。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是指报纸上区别于政治,经济、科技等报道的新闻综合版,是比较集中的刊载社会、家庭等精神文明或社会道德方面的特写和专稿的专版。尽管周末版的刊名不一,各报的内容和形式有别,但都以社会生活、社会服务为主题,一般不直接刊登指导工作的具体经验和做法。反映较多的是与群众生活联系较密切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华日报》的周末版“新华周末”精心打造具有高品位、时代感和亲和力的大副刊,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它副刊或周末版的特色之路。 高品位,党报周末版的追求 翻开目前各种各样的周末版,我们发现其风格是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的定位:一种是服务为主,主要提供医疗保健、消费向导、人才  相似文献   

8.
走出误区贴近职工──浅议工人报“周末版”的方位感田原1993年是报界颇为热闹的一年。“忽如一夜春风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周末版”,其勃兴和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报界一支新生力量──各地工人报亦未敢怠慢,纷纷拓展思路,加入“周末版”的竞争行列。...  相似文献   

9.
试论“周末版”的误区《北京铁道报》李强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报纸都办起了以娱乐性为主的“周末版”(或月末版)。大多数“周末版”确实以其轻松可读的文章,活泼新颖的版式,为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健康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我国的新闻界吹...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家推出了“星期刊”。这是建国以来最早的“周末版”。近2年来,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全国已有近百家大报纷纷扩版和增版,陆续推出了周末版、月末版、扩大版副刊(统称周末版)。这些专版、专刊大多内容新颖,编排手段灵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报纸的信息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推动了报业的竞争和发展。但是,有些“周末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偏离了既定的办报方针,使“周末版”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黄色化倾向。 一、“周末版”黄色化是报业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报业日趋商业化、企业化,报纸之间的竞争也就相应地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官办、官订、官看”的办报方针是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报纸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进入家庭。于是,有的报纸为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追求经济效益,置报纸的个性于不顾,片面热衷于猎取影视、体育名星的私生活,争先恐后地“炒明星”,用一些品味不高的琐闻轶事来招徕读者,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从而使一部分“周末版”成了无品位、无特色、无个性的报纸,遭到一大批正直读者的指责。这一倾向值得很好地正视。  相似文献   

11.
近见一些报纸的“周末版”以及属于“周末版现象”之列的一些报刊,发展势头颇硬,但“异军突起”之中,就难免泥沙俱下,少数周末版还着实令人担忧。有同志指出,它们有“一黄(黄色)、二黑(黑色恐怖)、三假(失真)的错误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多半是这类报刊编者的办报思想出了毛病。很少关心如何把报刊办得更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而是一门心思去拾取某些西方报刊的牙慧——追求刺激。在它们那里,刺激性压倒一切,玩命地哗众取宠,以耸人听闻为能事。主题的选择,标题的制作,描写的绘声绘色,以能最大限度地“吊”读者的“胃口”为奋斗目标,不怕冒风险。譬如色情描写问题,明明是“黄色”禁区,因为太富刺激性了,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变个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辽宁日报今年办起了旨在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的周末版。从今年1月4日出刊第一期,至8月底,已办了三十二期。从八个月的情况看,周末版颇受读者欢迎。许多读者来信称赞周末版是“读者休息时的伙伴,生活上的益友”。这个周末版,不是另起炉灶单独办的,也不是加页,而是七天报纸中的一天。不同的是,这天报纸登载的东西,要比平日登的轻松一些,生活气息浓一些,靠读者近一些。从一版到四版都强化信息性、知识性、趣味性,意在满足读者休息和娱乐的需要。周末版的主要特点是: 接近生活,靠近读者。这是我们办周末版的一个努力目标,一张报纸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和读者关系密切,是否接近生活。因为接近生活、靠近读者,及时地回答读者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读者才能感  相似文献   

13.
党报的周末版如何坚持党报性质,同时又形成和发展周末版独特和健康的风格,充分发挥周末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们沙市日报周末版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处理好周末版与正版的关系,明确周末版姓“党”姓“新”不姓“文”。 沙市日报周末版是1988年下半年创办的,开始叫《星期天》,改为日报后,改称周末版。创办时报社领导就明确规定了周末版的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15.
报纸办“周末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不仅综合性日报办“周末版”,一些周三四刊的专业性报纸也办“周末版”;已办“周末版”的报纸扩大了版面,没有办的报纸也要求  相似文献   

16.
闲话周末版     
也是一种南风西渐吧。自治区的几家报纸现在也纷纷办起了周末版。从一段时间以来的情况看,周末版确实给报纸增添了可读性,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发表在周末版上的一些文章,或披露鲜为人知的事件内幕,或报道一些脍炙人口的正史野史之趣闻,或以散文的笔触勾画几个人物,点染些许景致。包括主题严肃的作品,笔墨也比较轻松、放达,少拘谨。上述种种,无论在办报思想上。还是在文章采写上,都意味着很大的进步。然而,有些问题,我们这些办周末版的人显然还没来得及认认真真地加以考虑。比如周末版上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与日常报道的根本区别究竟  相似文献   

17.
周末版(星期刊)报纸现在成了热点。自去年以来,创办周末版的报纸数量迅速上升。目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一批全国性报纸,全国2/3的省市委机关报和1/3的中央部委机关报,都办有各种形式的周末版(星期刊)。广大读者欢迎周末版。常听说有人把周末版锁在办公室抽屉里,下班后带回家仔细品读;经常有群众给报社写信,称赞周末版办得好;更常见过路行人在报摊上自己掏钱购买周末版。这种“读者爱看周末版,各报争办周末版”的现象,引起了新闻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也引出了一些  相似文献   

18.
在《健康报》周末版编辑部,一位编辑指着一叠经查是一稿多投而来的油印稿件说:“有位作者自称是华东六大自由撰稿人之一,经了解,原来他是废品收购站的职工。” 近来新闻界的一些报刊,特别是一些周末版或娱乐性小报,在曝光、特写、扫描、追踪的大帽子下,将一些毫无新闻价值、格调低下的东西翻来覆去地炒,引起普遍反感。 如何杜绝这股炒风,为此我们走访了一些新闻界人土。  相似文献   

19.
媒体在践行“三贴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既要注意解决“不够贴近”的问题.又要避免走人“盲目贴近”的误区。一些都市类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占领市场,就走人了“盲目贴近”的误区.犯了导向性错误。这些报纸虽然不是主流报纸,但由于发行量较大.所以在读者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更有甚者,在受到有关部门批评时。居然振振有辞地用“三贴近”为自己辩护,说他们在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且这种不良倾向在一些地方有向党报蔓延的趋势。其不良倾向表现在三个方面:把盲目地照搬实际当作贴近实际,即把盲目地复制生活当作贴近生活.把盲目地迎合群众当作贴近群众。此所谓“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新闻范畴中的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是在民生新闻栏目持续升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发展中的一些误区,如果忽视民生新闻中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一些反理性的思潮泛滥,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事实上,这正是民生新闻节目一味强调所谓民本取向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那么,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大的悖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