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朗读是培养听读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也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朗读是审美感知的桥梁。语文审美感知来源于大脑对作品由表及里的认识、理解和体味。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传达到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审美对象——课文的理解。由此,心通其情,意会其理,在朗读的动态思维中,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的参与,对被感知的对象形成立体思维,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朗读成了感受美、体味美的有效途径。教师声情并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适当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情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语文朗读教学应该追求真、善、美,并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语言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条件,但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深化、强化学生语感能力的手段。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对作品语言文字的感受、感知准确、敏锐、强烈与否,是学生语感能力高低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主体对语言的体味和领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在朗读过程中,达到“口诵心惟”,通过朗读,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即在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借助想象和联想,经过形象思维,产生语感,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气势、韵味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要使学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逐渐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品发生感情的共鸣,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美学渗透。一、朗读中感知表象美作品的自然美首先要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音乐美、语言美甚至情感美。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理解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朗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之一,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敏锐和丰富的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展开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照生活中理解语言的形象美、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在想象体验中感悟语言的情感美,这样才能敏锐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朗读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多给学生精选材料,让学生大胆朗读,在朗读中有意识地培养语感,培养他们整体感知,细节感悟的能力,同时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好的朗读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语言美,同时也能让学生更轻易接受所学知识,事半而功倍。语言美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关键落实之处,积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通过有声语言的描述,使之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心理。朗读也使其无限地激  相似文献   

9.
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而语文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语感。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问题为标志。语文审美能力是语感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语感左右着语文审美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朗读是培养听读能力的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必须以读为本,以朗读为依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将从"理解内容,感受语感;激发情感,突出语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必须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不能推脱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何处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呢?一、重视语感训练感知美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能力,语感训练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美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没有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就谈不上审美活动。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见之于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要领悟作者的情感就必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知,也…  相似文献   

12.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一、朗读语感的概念张颂教授说:“有声语言造诣,最重要的是语感,即接受和储存语言信息,发出和驾驭有声语言信息的悟性能力。”本文所论述的朗读语感是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朗读过程中表现出的直觉和悟性。它要求朗读时对有声语言中包含的语音、语法、语义、情感等信息有精细、敏锐的直觉能力,并可凭借着准确的语感熟练地去驾驭语言。目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悟作用,但对于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如何外化的探讨则明显不足。朗读要求学生用直接可感、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语言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再现作…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艺术境界,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还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芽首先,在朗读作品之前,必须整体感知作品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朗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准确把握情感基调,用声音对文本进行再度创作的过程。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语感的有效手段,也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味作者情感,摄取文章信息,强化理解记忆;对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培养敏锐的语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都有着直接和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人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说与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激发审美意识,理解文章深层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并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