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琴 《文教资料》2011,(29):17-1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解读《老人与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认为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鞭挞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念,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呼吁了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从生态批评理论这一崭新的视角对阿来的小说<随风飘散>中的人物--格拉进行尝试性解读. 在小说<随风飘散>中,作者透过格拉这一人物对自然生态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写,对人生和人类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用生态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对格拉这一人物进行尝试性解读,揭示作品所蕴涵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中应运而生。它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视野将表明文学参与现实问题的学科转向。生态批评的学科转向表现在从文本形式研究到内容本体追问的转向、从研究的概念化模式向关注实在性存在的转向、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本解读向以生命为中心的文本阅读转向三个方面。生态批评的学科转向意味着重新整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趋势,意味着从本体回归的视角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是目前热门的一种批评视角。它主要是对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因此,从生态主义的角度解读《幸存者回忆录》,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作者莱辛在作品中从始至终意欲传达的生态主义主题,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作者的警示来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当今的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狄更斯的小说,认为早年废墟中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其小说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其小说对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贪婪的人性对物质利益和欲望的过度追求进行了深刻批判。其小说寄托了狄更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对人们回归淳朴本性的向往。狄更斯作为生态批判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对人们思考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付文中 《文教资料》2010,(19):32-33
生态批评为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角度对华兹华斯诗歌《丁登寺》中彰显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挖掘诗中所隐含的生态伦理观、哲学观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7.
珀西·比希·雪莱的作品充溢着对自然的热爱,蕴藏着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憧憬,契合了当今生态主义思想。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雪莱自然抒情诗,促使人们对自身的生存处境进行反思,而回归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改变这种局面的一种方式,这也是雪莱诗歌当中所倡导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的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生态主义传统。细读泰戈尔的诗歌,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突出了整体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的自然观以及人的精神和谐。这些思想正是生态批评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由于泰戈尔对生态自然的深刻认识,在诗歌中表达的一些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家们"不谋而合",从而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泰戈尔的诗歌,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9.
生态批评不只是一个文学批评范畴,更是一种文化研究理论。本文试图把当前研究领域中较为分散的生态批评理论归纳为到几个重要的理论视阈中去,以便使读者形成对生态批评理论的整体印象和深入反思的系统视角。这几个理论角度既是生态批评最具创见之处,也是对当下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和文化生态问题最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它们主要包括:对现代文化领域中人与自然的隔绝和自我封闭进行批判,探询符合自然精神的生态审美原则,追求理论对话中多元宽容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布伊尔的生态批评思想秉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西方美学传统。他把文学作品定位为想象世界,并试图在想象的文学世界中寻找克服现实环境危机的途径。他把美国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从生态话语的视角进行研究,跨越了按照已有文学研究惯例划定的"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他的生态批评三部曲《环境想象》、《写给濒危世界》、《环境批评的未来》,为生态批评的版图划定、理论建构、新近发展等,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全新的视角对库柏的作品《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认为《最后的莫希干人》中充分体现了欲望膨胀不但导致人类疯狂地掠夺自然,并且欲望膨胀造成人类互相残杀、扼杀人的美好天性和生态整体观两种突出的生态文学思想。旨在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利用文学的教育功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理念已经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灵上的生态问题,所以运用生态批评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摒弃自然,远离幸福和回归自然,寻找自我两个方面来解读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发掘其中的生态意义,能够进一步实现文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历史状况,现实矛盾以及当代困惑等方面分析,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结果,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求人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其新颖性和跨学科令评论家们对“精神生态”的理解见仁见智。精神生态研究两个关系;一是精神内各因素,包括信仰、欲望、动机、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之间的关系;二是精神与其外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内的危机早致了人与其外的危机,因此,探讨精神内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突围意义更为重要。从总体上看,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颠覆与人性的异化和欲望的过度膨胀等精神因子间关系的失衡,因此,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可用艺术来救赎精神和遏制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19.
当今生态批评致力于从文学研究和生态学结合的角度去探索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在对“湖畔派”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诗人在讴歌大自然、赞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对科学技术也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因此,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以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