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考察 2 0世纪初兴起的英属印度妇女运动在争取妇女社会权益、组织妇女投身政治活动中同时存在的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及二者关系入手 ,揭示印度妇女处境难以彻底改观的原因 ,并论证了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观念对印度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在印度的宗教经典典籍中有许多男女不平等的规定,并都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妇女是一种财产,永远依附于男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对妇女的歧视性规定,如童婚、嫁妆制度、萨提制度、深闺卖淫,变成了严重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陋习,通过对这些陋习的剖析,对挖掘影响印度妇女社会地位的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莎士比亚笔下的几个女性形象,看其“脆弱”的丰富内涵;其次,从妇女的贞洁问题入手,探讨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莎士比亚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4.
《水浒》通过各类妇女群像的塑造,阐释了宋代妇女婚恋方面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描述了“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批判了其不合理性,另一方面,提出了“性爱与婚姻自由”的朦胧主张,肯定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9年,印度政府启动了一项为妇女赋权的外部资助计划——妇女平等教育计划,简称“MS计划”。直到2007年,印度政府才开始对该“计划”进行资助。自实施以来,“MS计划”在目标、原则、评价、组织机构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唤醒印度妇女主体意识,改善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妇女生存能力。促进印度基础教育发展和推动印度现代化进程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6.
陈继辉 《成长》2007,(4):75-76
“重男轻女”是印度绝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观念,然而位于东北部地区的梅加拉亚邦居民在这方面却是个例外,那里的妇女在财产继承、家庭特权方面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印度政府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梅加拉亚邦是全印度“最不想生儿子”的一个邦,妇女生男孩的意愿比全国平均值低73%,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7.
印度女作家马哈丝瓦塔·黛薇的小说<哺乳者>刻画了一个普通印度妇女约书达一生的悲剧.约书达生活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殖民主义入侵所带来的新旧思想的矛盾冲突中.活着的时候她是一个圣洁的母亲,死时她却成了一个社会新旧交替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代表了无数个印度妇女从殖民主义时代转向后殖民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妇女家庭地位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地位问题是妇女问题的核心,而妇女家庭地位则是妇女地位问题的重要体现,是衡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婚姻生育状况、家务分工及其决策、妇女自我意愿抉择权及性别规范等体现家庭地位的指标的分析,认为目前妇女的家庭地位虽已有很大提高,但男女不平等在家庭领域广泛存在,妇女的家庭地位仍有等于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具有浓厚的地域和历史色彩。小说通过对新旧交替的印度社会的描写,表现了洛伊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小说中,作者洛伊批判了恶性发展、科学技术和父权制度给印度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对妇女的压迫,体现了洛伊对建立自然和两性关系和谐平等的印度社会的美好愿望,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创立意味着印度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纷乱的思想混乱状态的结束。佛陀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祭祀万能等巫术观念,并批判了体现在形形色色的“沙门”思潮中的虚无主义,从而确立了道德因果律与自由意志在佛教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为当时的印度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信仰-价值系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佛教的兴起看作是伦理革命,本论述了古婆罗门教与道德律的缺失和沙门思潮中的虚无主义,并对佛教教义作了伦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印度初等教育中女童的低入学率是印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主要障碍。印度社会有歧视妇女受教育的传统,许多女童因家境贫寒和社会歧视到了入学年龄而不能入学,她们只能留在家中做家务,或做一些活计补贴家用。这种情况在农村比在城市更为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印度政府对于女童教育  相似文献   

12.
印度古代文化中的“阴性原则”,是一种母权时代的遗留物,其特点是:女神崇拜、尊敬妇女、性力迷信、以农业经济为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阴性原则”在印度却是以否定的方式阐明的。古代印度文学形象地反映了历史上对妇女的尊崇与蔑视、歌颂与诅咒矛盾交织的状况。本文着重探讨两大史诗和《摩奴法典》如何反映了“阴性原则”的演变,并试图窥见这一演变过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悲情女性-论契诃夫笔下的妇女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诃夫在他的小说及戏剧中,创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形成了一个女性人物长廊。作家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描绘,鲜明而尖锐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妇女问题。本通过对这些妇女问题的分类分析,观照契诃夫的妇女观,再现其历史价值,并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Jie人式的妇女形象是一个“追求、拼搏、失败”的悲剧人物群像,都有一个由“奴隶(非人)--斗士(人)--奴隶(非人)”循环式的个人奋斗史。因此,女性在任何时期都受着种种有形与无形人性恶的束缚与压迫,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放的,失败的痛苦,往往多于胜利的欢快。李Jie人式的妇女形象都具有悲剧性命运。她们集中展现了近百年来中国妇女的种种心路历程,尤其要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15.
《情爱画廊》、《马语者》选择的是中年女性婚外恋的题材。两部小说都将已婚中年女性仍然对婚外情感和性爱有着强烈的渴望与追求这一课题摆在了社会学家的面前。两部小说意在告诉人们,如何正视这一现象,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对于巩固家庭和婚姻关系,维护妇女的权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在某小说中深切关注妇女命运,对妇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大力张扬妇女解放思想,形成了进步的妇女观,他的进步妇女观的形成来自于他对人民的热爱和同情,也是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他的哲学观、美学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密切联系,泰戈尔生活在印度历史大变革时期,接受的是传统和西方两栖式的教育,加之家庭的不良影响,从而使他的妇女观存在着矛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早期教育》2009,(6):51-51
一、实施“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计划的历史背景 印度中央政府关注幼儿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3年,印度成立了“中央社会福利理事会”(Central Social Welfare Board),旨在“动员民间组织向社会福利事业.尤其是向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萧红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审视30年代中国劳动妇女的生命状态与生存困境。她以女性的悲剧命运,揭示农民文化的原始野蛮与女性自身的弱点,致使妇女无法逃脱苦难的宿命,并以此引发人们对非人处境及个体局限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9.
印度和中国都是亚洲的人口大国、教育大国,但是印度在远程教育上由于能够从本国实际出发来合理引导,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印度的远程教育能根据社会需求来整合社会资源,允许私立远程教育机构的存在并支持他们的发展,比如远程家教已经成为印度新兴的产业,这样就对印度的教育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印度远程教育最新发展的特色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模式提出建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尽管印度于1983年通过了刑法修疋案,但其法律体系仍不能有效规制强奸罪,也许有必要从被害人角度唤醒他们自身对权利的认知,同时提高司法介入的效率。印度宪法第21条规定,妇女和男人平等享有生存权和自由权,因此当前的问题不是被害人是否有保持身体完整的权利,而是能否采取紧急措施根除犯罪,让妇女在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安全。由于其他因素的存在,致使可能单纯通过颁布新的法令或扩大法律执行机构等方式不能遏制犯罪,所以立法目的和法院办案思维可作适当调整,考虑将妇女权益尤其强奸罪被害人权利作为明确的保护范畴。既然该种犯罪属于社会一法律交叉问题,那幺时于政府、妇女组织及法律制度来说。当务之急是给予妇女及时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