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历史之中,曾国藩在政治、经济、学术、外交、军事等方面有重大的影响。该文通过论述曾国藩的治学思想形成、实践和成就,剖析其治学思想的本质,及其对近代的学术发展的贡献,对其治学思想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熊英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17-22,57
曾国藩的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原则上守信、明理,弱国外交应避实就虚,积极开展文教交流、知己知彼与开放式的外交;同时抓紧海防建设,培养合格的外交人才。其思想来源于位居人臣的忠君爱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洋务活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史料和巳有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近代史,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研究来探索曾国藩建立安庆内军械所的原因,结合中固近代的社会大背景以及曾国藩个人的思想来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曾国藩建立安庆内军械所的原因是由当时中国内外交目的危局和曾藩个人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书信文稿,过去已有大量刊行,特别是他的书信,《曾文正公全集》中的《曾文正公书札》《书札续钞》,以及《曾文正公未刊书信稿》中已有大量选录。从已刊曾国藩书信中可以看到,这些书信涉及各个方面,对当时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反映。所以研究他的书信,对全面认识曾国藩、对进一步研究中国近代政洽、军事、思想、外交、文化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曾国藩书信散佚各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有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也不乏新颖独特的见解。深入细致研究曾国藩德育思想,对研究中国近代德育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臣李鸿章之外交理论可以归结为“外须和戎”。纵观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20多年之所为、所言,可以发现,“外须和戎”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有其复杂而又深刻的主客观原因:既是李对中西方文化和中外势力比较权衡之后作出的抉择,也是曾国藩在外交思想言行上对他影响的结果。与这种“和戎”外交理论紧密相关,李鸿章的外交实践在总体上反映出对西方列强妥协退让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按照当时中国处于弱国的实际情况,在面临敌国以强压弱的不利情势下,采取“羁縻”的外交策略,贯彻“诚、信、争、和”的四字方针,以求得一个对内实行改革(内修攻事)对外采取开放(洋务运动)的自强环境.从而达到转弱为强、反败为胜的目的。曾氏这一思想对后世近百年的中国政界要人影响至深。李鸿章可说是一脉相承.而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辈之受曾氏影响.则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是一个在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何以取得成功,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曾国藩以"有本之学"构筑自己的学问体系,以"理一分殊"思想奠定自己的学问基础,以"中庸"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核心.三者构成曾国藩思想的大本大原.内在的大本大原是曾国藩成就其学术与事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分成三部分,即从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背景、教育思想的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并结合现实情况概括了其思想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洪芳 《山东教育》2005,(21):19-20
曾国藩是晚清咸同时期一代名臣,为同治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世人多关注于他的政治功绩、军事才能,却很少提及他的教育思想。近翻史料,对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多有感悟。为此,笔者查阅了曾国藩的全集、年谱、传记、家书等,对其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探悉,现略陈一二,希望对教育同行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中外史上较重要的人物,他们在与列旨交往的过程中,采取了读信待夷和以夷制夷两外交策略。在这方面,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外交必须以强大的国力为后盾.曾国藩主要通过扩充军力以培植国力.李鸿章不仅继承了曾的这一思想,并把曾氏建立近代海军的设想扩展为海防思想,而且还把实力外交思想从单纯扩充军力发展到增强经济实力,形成了富强相因的思想.曾李为培植国力作了诸多努力,对中国的自强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其治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内涵,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仁爱胸怀;二.中庸之道;三.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独特的治军思想有其精华部分,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介绍曾国藩治军思想对李鸿章、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影响,说明曾国藩治军思想在中国近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人才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1995年5月在我区召开的“曾国藩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在“湘中人文研究”中开辟“曾国藩学术研究”专题。本期刊发的一组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分别论述了曾国藩的人材思想和治学、治家之道。当然这仅仅是对曾国藩思想发展阶段的某个侧面探幽发微,我们借以抛砖引玉,希冀广大史学界的专家学者提出批评指正,并惠赐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谈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逊中山对日外交思想。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接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他对日外交思想由最初的联日思想到对日积极求援思想的动摇,直到最后反帝思想的确立是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但不论如何变化,其思想核心是以民族为本位独立外交的思想。研究这一思想转变,使我们认识到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深度与飞跃。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它不仅是一种为人之道,一种治学方法,而且是具有接近认识论的初步分析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它源于宋学、汉学.是儒家思想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但曾国藩给予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办事治学、治军打仗、政局评议诸方面进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