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抒情,是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贯穿了他整个的小说创作,而在早期创作特别是代表作《沉沦》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沉沦》的抒情艺术,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散文体小说,使读者从一个侧面理解郁达夫小说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是现代小说中的杰作之一,本文从《迟桂花》创作心态、人物形象、艺术匠心三个方面入手评论,认为郁达夫的《迟桂花》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理想境界渴求的强烈愿望;作者笔下的翁莲是理想化的人物,是“美”的化身,外形美和心灵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迟桂花》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自叙传”特色,是“四美”兼备(“自然的美、人体的美,人格的美、情感的美”)的一篇杰作。  相似文献   

3.
“美与情感,对于艺术犹如灵魂肉体,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这是郁达夫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七日在《艺术与国家》一文里所阐述的文学主张。考之郁达夫先生留给新文学的五十余篇小说,可以说他是实践了自己文学主张的。在小说创作上,他在执着地追求自然的美,人格的美,情感的美等等的同时,着重于强烈的自我表现和真挚的感情流露,精于情景交融的氛围渲染,长于人物情怀的描摹,这便构成了郁达夫小说浓郁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对话与潜对话──许地山早期小说“譬喻”叙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早期小说的“譬喻”性叙述模式,创造性地体现了小说的故事性、趣味性、完整性、通俗性等传统东方艺术审美特征,给现代文学创作增添了一朵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和风格迥然的早期小说创作,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变态艺术人格的作用下,郁的早期小说呈现出一种感伤沉郁的风格。而这种"忧抑感伤",集中地体现在其笔下的"零余者"身上。作为作家的"自我"代言人,"零余者"以其苦闷感与多余感,揭示出被"异化"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中国现代第一代知识分子"异化"和"反异化"的范本,对于我们今天的"反异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人类的解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一位有着明确艺术追求的作家。这种艺术追求的创作收效如何?时代价值如何?历史影响又如何呢?本文就此作一些分析。1 一九二一年七月,当《沉沦》等完篇的时候,郁达夫尚没有当作家的“野心”;回国之后,受了暗箭明枪之迫,才“听天由命”,“承认了这一种为千古伤心入咒诅的文字生涯”。留日学的经济,终生从事文学。既操文学之业,必有他“艺术的志趣”,这“志趣”是什么呢?即“不得不在空想的楼阁里寄我的残生”,借小说以自遣。在除旧布新的时代,靠了对中外小说的融贯,创造内容、形式具新的新小说,并以那全新的创造物取代旧小说,确又是郁达夫的高远之志。走过五、六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之后,郁达夫曾分析自己初试小说时的艺术抉择: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早期小说开中国现代主观小说先河,他作品的“自叙传”形式,感伤、颓废的情绪,独特的艺术风格,都有别于当时其他作家的作品,他早期的小说真实地艺术地留下了异常复杂的时代侧影,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小说,充分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与时代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他的环境描写就带有人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病态人格”的艺术表现及其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郁达夫“病态人格”探源1.郁达夫研究史上“病态人格”论面面观所谓病态人格,又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其人思维和智力活动并无异常。主要表现为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它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异基础上,因后天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人格发展上的病态或人格结构的破坏。它不是真正的精神病。这里所指的人格,即个性差异,个体与其它人相区别的特质或谓个人特征。郁达夫的智能是正常的。问题在于,郁达夫的病态倾向表现在他的情感、个性、气质、意志、习惯等人格因素。可以说,“人格病”是郁达夫及其创作的病态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早期受无政府个人主义尤其是施蒂纳的思想影响颇深。这一影响,在其早期的文论和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如他提出艺术与国家的势不两立,倡导艺术的真、美、善都与无政府主义对国家的反抗,对自然状态的理想化有着密切联系。在成名作小说《沉沦》中,郁达夫将祖国作为个人痛苦的根源而呼唤祖国的富强;在《南迁》中,郁达夫对劳苦阶层予以更多的同情,更借人物之口提出了对贫富差异的批判。这些都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借鉴了日本私小说“三位一体”的叙述方式,但同时,由于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审美标准的影响,郁达夫在叙述人称与视角的使用以及文本中叙述时间的安排上,体现出不同于日本私小说作家的艺术追求,达到了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力图揭示介入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作家的心理机制。这些作家具有鲜明的“予史”人格,作为小说创作主体的人格反而缺失,导致了当时小说家的缺位。在书商、市场和读者的影响下作家的精神在特定时空中暂时的“下野”,以及因惊“奇”而出现的眩惑,都一定程度改变了自己的现实人格,逐渐与文体要求达成一致。在创作过程中,面对的特定题材,使作家的自觉意志再次改变,最终完成小说家人格的嬗变。早期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作家的一场眩惑中的七采梦。这些小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往往也因作家的眩惑而生成。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一个极具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家所处的是一个历史转折时代,一个大的时代更新,也会带来文学艺术观念的更新。郁达夫将自我的个性和气质融进小说创作之中,从而大大扩展了小说的体式及表现能力,也就意味着现代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樊篱而真正开始。他的小说观念、创作方法虽仍有某种不稳定性,但他毕竟是当时小说界最富有探索精神的先锋。(一)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基本形态,开创了“自新传”小说的新模式中国传统小说是在说书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性”成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即作家以说书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展…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接受了日本私小说的真实观,不仅强调取材的真实,更注重作家心境的真实表现。但同时,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与作家艺术观的不同,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虚构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可以说,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真实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实现了对日本私小说的艺术跨越。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曾被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沧》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外语写作的分析,阐释郁达夫在其早期小说中运用外语写人的化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郁达夫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嬗变许爱珠作为一个抒情型的作家,郁达夫所建构的小说艺术世界,不仅是自身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的体认,当然,还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等多种价值涵量。在这个充满艺术张力的世界里,郁达夫所拥有的鲜明艺术个性,使他获得一种独特的与世界...  相似文献   

19.
对照郁达夫《沉沦》文本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 ,可以发现郁达夫早期创作活动与外国文学影响的关系以及与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暗合。《沉沦》所描写的一个留洋青年人格心理失调后的焦虑及最终走向沉沦的悲剧 ,恰恰应照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关于“人格结构”的对应关系分析。这种现象说明郁达夫的创作不自觉地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 ,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外来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风格的重要作家。一九二一年,他以“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登上文坛。此后,郁达夫在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陆续写下了四十多部中、短篇小说。仅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郁达夫的小说以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和单纯的抒情格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作个性。那优美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描绘,洞察入幽的细腻的心理刻画,清丽、脱略的语言,自由松散的结构形式及那力透纸背的深挚感情,汇聚到他的作品中,莫不使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正是思想和艺术表现上的独具一格,使郁达夫在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抒情风格的构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